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044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撰 稿:张晓春 审 稿:王书萍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是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时我们要注意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正确辨析具体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特有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也包括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部分的复习,应注意与实际语言运用相结合。在阅读中,要结合具体内容,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夸张,具有生动的描绘性,产生形象美;对偶、排比产生结构美;设问、反问,借助语调、语势,分别产生引人注意、激发情感的作用。在写作时,

2、要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知识讲解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二、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的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4.人名

3、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夸张的几种形式: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四、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五、排比。排比由三个

4、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六、设问。“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七、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八、比拟。把物当作

5、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比拟的种类:1.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2.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九、反复。由两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高清课堂中考语文逐题突破系列修辞篇 ppt3-20】常用修辞方法易考点分析一、比喻与非比喻的识别。比喻指用甲物来比拟乙物,

6、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分不看形式(比如有没有“像” “如” ) ,而是看两者是不是比喻的关系。比如:1.“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 (本体:露、月。喻体:真珠、弓。 )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暗喻) (本体:潮声。喻体:鼾声。 )3.“我知道,我们已经隔了一堵厚障壁。 ”(借喻) (本体:没有直接写出来,是指“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喻体:厚障壁。 )甚至以下偏正短语也是比喻: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思想比作“野马” 。 )2.有位作家说,要想

7、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把“生活”比作“舟” 。 )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 )2.她长得像他姐姐。 (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3.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轮船和扁舟也是一类事物,不是比喻,而是比较。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二、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拟人指将事物人格化,使物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比喻是“物” (名词)之间的比较,而拟人是动词、

8、形容词之间的比较。主要看一下有没有“喻体”(比喻可能没有本体,但必然有喻体) ,如果有,则是比喻。以下是拟人: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 )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 )稍作改变,即为比喻: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 ;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 ;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 ;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 。借喻既有“借”的功能,又有“代”

9、的功能,而借代只有“代”的功能,两者的区分是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句,借代不可改成比喻句。借喻的例子有: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浪花比做“翡翠” 。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日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敌人比做“毒蛇猛兽” 。 )3.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把隔阂比做“厚障壁” 。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把光明的未来比做“黎明” 。 )借代的例子有:

10、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指现大洋,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无法改成把钱比做“袁世凯” 。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用一针一线代替群众财产,无法改成将“财产”比做“一针一线” 。 )3.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汗青”代替“史书” ,无法改将“史书”化做“汗青” 。 )4.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峰。 (用“雷峰”代替好人,无法将“好人”比做“雷峰” 。 )5.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 (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无法将“少先队员”比做“红领巾” 。)6.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用“龙井”代替“茶” ,无法将“茶”比做“龙井”。 )四、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1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 ,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对比的例子有: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偶的例子有: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五、排比和

12、对偶的区别。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排比句如: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偶句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过五关,斩六将。3.驿寄梅化,鱼传尺素。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六、反问和设问的区别。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一般是自问自答。反问的例子如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2.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识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识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

13、面目” ,又有何妨?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设问的例子如下:1.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3.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七、反复和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只需要两个即可。排比的例子如下:1.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

14、时袍,著我旧时裳。3.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反复的例子如下: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两个“无耻啊” 。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 )3.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 (两个“我要提” 。 )八、夸张。夸张指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包括三类:一、扩大夸张,如“虽九死,其犹未悔” ;二、缩小夸张,如“他的心眼比针鼻还小。 ”三、超前夸张,如

15、“看见这样新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其他夸张的例子如下:1.李杵头这人,盐水泡鹅卵石也能下酒,哪一顿桌上没酒眼睛就鼓起来了。2.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3.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5.精妙世无双。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十种非比喻“像”字句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一、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1.(鲁迅和内山老板)有

16、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2.我每次抬起头,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最后一课)二、摹形不是比喻。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老山界)2.他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面)三、相仿不是比喻。1.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2.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的影写一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四、猜测不是比喻。1.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2.黄显声仿佛没有听见,把头转过去了。(挺进报)五、比较不是比喻。1.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2.(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六、举例不是比喻。1.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