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1949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新课程提倡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本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文中重要的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并进行仿写训练。【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并掌握“门楣” 、 “莫名其妙”等词语;2、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尊重家乡风俗习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教学重难点

2、】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品读,鉴赏,教师点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幻灯片: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二、关于作者汪曾祺,1920 年生,江苏高邮人,

3、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后在一个京剧团任编剧,在此期间曾参与创作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1940 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47 年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邂逅集 ,1963 年出版羊舍的夜晚 ,文革后出版汪曾祺小说选 、 晚饭花集等。创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 、 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 mn mi 苋菜 xin ci 籍贯 j u

4、n 硝药 xio yo 腌腊 yn l 络子 lu z 大襟 d jn 车胤 ch yn2解释下列词语。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 l 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

5、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 46 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五、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第 2、3 自然段。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

6、墨重彩的描述。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六、小结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旧

7、课听写词语,学生互评。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三、

8、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四、拓展训

9、练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五、小结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