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1974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能力测试(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C “南方谈话”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答案】C【解析】考查对“南方谈话”意义的理解。A 项是在 1978年开始的,排除;B 项是在 1982年,排除;南方谈话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和改革开放的主张,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C 项符合题意,正确;D 项是在 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排除。故选 C。2下列关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A相继经历

2、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是指 19世纪末到 1920年。AB 两项表述正确,由君主立宪的道路到民主共和的道路,最后选择了走俄国人的路;C 项表述是从 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C 项符合题意;D 项表述正确,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

3、过程就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的体现。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C。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脱离了中国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答案】D【解析】钱穆重在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进步特征, “大杂烩”一词不准确,A 项排除;钱穆对三民主义的论述没有提及中国传统政治,B 项排除;钱穆称赞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没有对其进行批评,更不能表达脱离中

4、国现实的意思,C 项排除;钱穆在材料中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各自具有德国、苏俄、美英等国相关制度与“精神之优点”而规避了其“缺失” ,说明三民主义能够体现当时世界政治的潮流,体现其进步性,D 项表述正确。故选 D。4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2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 两项均发生于 1978年,C 项发生于 1992年,D 项发生

5、于 1986年。故由题目中的时间“1992 年”即可排除早于此的 A、B、D 三项,选择 C项。51992 年 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毛泽东于 1949年和 1956年分别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发展。故 B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

6、B项。6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A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B 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十大关系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社会主义本质” 、 “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知此应为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

7、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故本题应选 A项。7 “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 ”毛泽东提出这一论述是在哪篇文章中体现(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联合政府【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可知此应为毛泽东在 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的思想。故本题应选B项。8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

8、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 论十大关系B 新民主主义论3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局限,其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排除含有第项的 B、C、D 三项,选择 A项。9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

9、主张;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局限,其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排除含有第项的 B、C、D 三项,选择 A项。10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A 标准只有一个 、 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B 要敢闯 、 扭住中心不放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 力争高速度D 评“左”比右好 、 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答案】B【解析】据材料“1992 年春

10、,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主要围绕改革开放的一些思想障碍和束缚,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要敢闯 、扭住中心不放符合史实,故 B正确。 标准只有一个反映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1978年左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排除。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属于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 C排除。 评“左”比右好 、 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属于文革阶级斗争时期,故 D排除。11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 ,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11、)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排除 A;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排除 B;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排除 C。故选D。412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答

12、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民族主义就是要实现民族独立的问题,排除;民权主义就是要实现夺取政权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民生主义就是要防止贫富分化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问题,所以选C。D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不具体,排除。故选 C.13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 ”上述材料反映孙中山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对俄国十

13、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完全正确的认识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孙中山的言论可知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但同时又把中国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混淆,二者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孙中山对两个革命性质认识不清所以并未完成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不选,排除 A项和 D项;而且对十月革命的成功仅仅认为是“方法良好” ,因此并未真正认识到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不选,排除 C项;故本题答案选 B项。1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

14、张;进入 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不存在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发展过程,排除 B;C 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

15、、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成熟,故答案为 D。15孙中山在 1913年 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 ,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5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答案】D【解析】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故 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 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故 B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故 D项正确。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