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饲养技术汇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6903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鳝饲养技术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鳝饲养技术汇编(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鳝饲养技术汇编.txt38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利用房前屋后进行庭院养鳝 作者:农博网特 文章来源:农博网特养频道 点击数:1061 更新时间:2009-9-24 、鳝池建造。鳝池应选择在房前屋后靠近水源的地方,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平方米即可。鳝池形状可结合美化庭院环境,但不要将池建在紧靠墙后或庭院角落处。鳝池四周用砖砌,水泥抹平,并有厘米的倒挂墙,池底用三合土夯实,池深。米,设有进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垫上厘米的硬泥和厘米的肥沃淤泥。黄鳝是变温动物,适

2、宜温度,水温过高,要加深水位。夏季在池上方用毛竹、石棉瓦或芦席搭建荫蓬。我镇有几户在池旁用毛竹搭架,栽种丝瓜、葡萄、扁豆等高杆植物作为荫蓬,既起到遮荫、降温作用,又对鳝池有增氧功能,充分利用空间,进行立体种养殖。、苗种来源。庭院养鳝一般采取种方式:一是饲养亲鳝,让其自然繁殖或人工繁殖;二是放养幼鳝;三是蓄养成鳝,利用市场上的价格差。采取第一种养殖方式,要选龄亲鳝,体长厘米,池里放入一定的水草;放养幼鳝一般在每年的月下旬,水温左右放养,幼鳝可天然捕捉或从市场上购买,要求规格尾千克,大小一致。放养前用的食盐水沐浴分钟,病鳝和有体伤的禁止入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千克。蓄养黄鳝只要价格合算,可随时

3、收购放养,入池前详细检查,病鳝和有体伤的鳝禁止入池,防止蓄养死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放养密度在每平方米千克。、日常管理。鳝池水深保持在厘米左右,水质清洁,一般春秋两季每周换水次,夏季水略深,天换水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一半左右,换水的水温差应低于,水源要洁净,忌用有污染的水。冬季气温低,为了防止黄鳝冻死,可放干池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覆盖厘米左右稻草。黄鳝属喜食活鲜饵料,尤其是蚯蚓、蝇蛆、飞蛾、螺蚌肉及屠宰场下杂等动物性饲料,也食米糠、麦麸、菜饼等植物性饲料,应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投喂饲料。黄鳝对饲料选择性较强,在整个喂养过程中尽量少改换饲料。投喂时间每天傍晚点,投喂量为鳝体重的,也应结合每次吃食

4、情况,若投饵后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小时未吃完说明投饵过量。在鳝池上方可挂一电灯泡,夜间利用灯光诱捕昆虫供黄鳝捕食。阴雨天少投饵或不投饵。、防逃、防敌害。鳝池的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应安装拦鱼栅或网,溢水口低于进水口厘米,夏季雨天注意防逃,平时加强巡视检查,防止水老鼠捕食黄鳝。、病害防治。黄鳝一般很少生病,但在饲养管理不善情况下,也能引起水霉病和寄生虫病。平是每半个月或个月用。毫克千克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或五倍子磨碎煎煮全池泼洒。黄鳝的健康饲养技术 作者:农博网 文章来源:农博网 点击数:908 更新时间:2009-9-17 (一)池塘的选择养殖黄鳝,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

5、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常年微流水更好。水深。米左右,面积亩的池塘,更能保证养殖的成功。(二)网箱的选择和置放、网箱:一般选择优质聚乙烯原生料网片制成的网箱,网箱规格有。或。两种,网眼大小根据放养黄鳝的大小进行选择,确保种苗不能逃逸为宜。、置放:网箱用六根竹竿固定,网箱上部高出水面,网箱间距不小于。,每亩设置网箱不超过只。放苗前加高塘内水位,将网箱浸入水中一周以上,让网衣上着生藻类,使其变软、光滑,避免鳝种进箱后产生应激反应而擦伤。、覆草:鳝种进箱前,应在箱内移植消过毒的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深植物,覆盖面占箱体的。水草是黄鳝着生处的空调,冬天保温,夏天消暑。在养殖过程中,水草上会寄生一些害虫,

6、不仅会影响水草的生长,而且会噬食水草,导致水草受伤、腐烂,使箱内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增高。在养殖过程中,通常每半个月喷雾“水草秀” ,可杀死害虫,保证水草成活并正常生长。黄鳝的春季管理技术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点击数:868 更新时间:2009-3-6 第一、建好养殖场 养殖场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水泥池、土池、稻田养殖都行。第二、种苗放养 种苗最好来自人工培育驯化的优良深黄大斑鳝。选体质强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大小均匀的种苗,每公斤 60-80 尾。每平方米放黄鳝苗 1 公斤左右。第三、防治春季黄鳝最易流行的几种病害烂尾病:病初,黄鳝尾部充血发炎,肌肉出现坏死溃

7、烂,反应迟钝,严重时尾部烂掉,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在运输时防止损伤种苗。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勤换清洁水源。用鳝病灵全池泼洒。腐皮病。病初,黄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病鳝表皮点状溃烂,体表有形状不规则的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原体,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鳝病灵 5-10 毫升全池泼洒,连用 3 天为一个疗程。感冒:因春天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黄鳝感冒。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能过大,可预防该病发生。肠炎病:病鳝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防治

8、:加强饲养,不投喂腐烂的饵料。每立方米水体用1-2 克漂白粉或 10 克生石灰浸洗 5 分钟,用鳝鱼转立停拌饲料投喂,连用 3 天。第四、饲养管理 黄鳝是肉食性动物,在野生状态下,以小鱼虾、蚯蚓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用蚯蚓喂养效果较好。还可用配合饲料喂养黄鳝。黄鳝的最佳投喂季节为 4-9月,投饵量为鱼体重的 3%-5%。随着黄鳝体重的增长,投饵量也要按比例增加。黄鳝的人工孵化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529 更新时间:2008-2-3 人工孵化鳝卵的相对密度大于水,在自然繁殖的情况下,鳝卵靠亲鳝吐出的泡沫浮于水中孵化出苗;人工孵化时,无法得到这种漂浮鳝卵的泡沫,鳝卵会沉入水底

9、。因此,人工孵化时,可根据产卵数量选用玻璃、瓷盆、水族箱、小型网箱及孵化桶等孵化。 (1)静水孵化水位控制在 1015 厘米。一般人工授精率较低,未受精卵崩解后,易恶化水质,应及时清除。因是封闭型容器,要注意经常换水,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 3(每次换水 1/21/3,每天换水 23 次),胚胎发育过程中,越到后期,耗氧量越大,需增加换水次数(每天换水 46 次) 。受精卵在静水孵化,管理得当,均能孵出鳝苗。(2)滴水孵化是在静水孵化的基础上,不断滴入新水,增加溶氧,改善水质。具体做法是:提前一天在消毒洗净的器皿底部均匀铺上一层经清水洗淘、阳光暴晒的细沙;从水龙头接出小皮

10、管,用活动夹夹住皮管出水口,以控制水流滴度,将受精卵转移至铺有细沙的器皿中;打开水龙头,调节活动夹至适宜水滴速度。滴水速度视孵化鳝卵多少而定,若用脸瓷盆,一般为3040 滴/分钟,至第四天后调至 5060 滴/分钟。总之,视水温情况调控滴水。孵化的器皿最好有溢水口,要经常倾掉部分脏水。(3)流水孵化于木框架中铺平筛网,浮于水面上。把鳝卵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拣出杂质、污物。以筛网上均匀附有薄薄一层卵块为宜,筛网浮于水泥池中的水面上,即可孵化。将鳝卵的 1/3表面露出水面。并保持微流水,水泥池一边进水,一边溢水。若是鳝产卵较多,可用孵化桶流水孵化。孵化桶是一种专用孵化鱼苗的工具,下面底部进水,上面

11、有网罩过滤出水,靠水的冲力把鳝卵浮在水中,水的冲力不能太大。在孵化期间要注意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拣出死卵,冲洗掉碎卵膜等。技术得当,水温在 2830,经过 45 天即可出苗;水温在 2328,需 68 天出苗;水温在 20左右时,需要 10 天左右出苗。基底铺的细沙可防水霉病,还可帮助胚体快速出膜。因为正常的胚体在出膜前不停转动,活动剧烈,与细沙产生摩擦而加速卵膜破裂,使之早出膜。出膜的幼苗放入大瓷盆、水族箱及小水泥池中饲养,水深 1030 厘米,每天换水1/3,至卵黄囊吸收完毕,投喂煮熟的蛋黄粒或小型浮游动物,开口吃食数日后,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中。黄鳝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

12、:网络 点击数:4395 更新时间:2008-2-3 ( 1 )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黄鳝卵的胚胎发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在水温 2931 时,需 150 小时左右;水温 2527 时,需要 168 小时左右。黄鳝卵的卵径:3 . 33 . 7 毫米,卵粒重 35 毫克左右。卵黄均匀,卵膜无色、半透明。卵子受精后 1220 分钟,受精膜举起,形成明显的卵间隙,此时卵径增大到 3 . 85 . 2 毫米,并开始有原生质流动。受精后 4060 分钟,可见到明显的胚盘,从卵子受精直到原肠早期,卵的动物级均朝上。卵裂期:在 25 左右的水温下,鳝卵受精后 120 分钟左右,发生第一次分裂

13、。受精后 180 分钟左右发生第二次分裂,受精卵约 240 分钟,第三次分裂,第四次分裂在受精后300 分钟左右,受精后 360 分钟左右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 32 个细胞,呈现单层排列,此后分裂继续进行,经过多细胞期,于受精后 12 小时左右发育到囊胚期。原肠期:随卵裂的继续进行,动物极细胞越来越小,原肠期开始。受精后 18 小时左右,动物极细胞下包,进入原肠早期,形成环状隆起的胚环。受精后 21 小时左右,胚盾出现。受精后 35 小时左右下包到卵的 1/2,神经胚形成。受精后 44 小时左右,发育到大卵黄栓时期。受精后 48 小时左右,进入小卵黄栓时期。受精后 60 小时左右,胚孔闭合。神经

14、胚期:在原肠下包的同时,动物极的细胞开始内卷,在受精后 21 小时左右,胚盾形成并不断加厚,形成原神经极。此后,随原肠的下包,神经板不断发育和伸长,在受精后 65 小时左右,尾芽开始生长时形成神经沟。器官发生期:受精后 60 小时左右。形成细直管状的心脏,并开始缓慢跳动,每分钟 45 次左右,血液中无红细胞。此后,心脏两端逐渐膨大,有心耳、心室之分,进而出现弯曲。受精后 90 小时左右,形成“ S ”形心脏,心跳每分钟 90 次左右,血液中有红细胞而呈红色。胚孔闭合,尾芽开始生长。受精后 77 小时左右尾端朝前形成弯曲。受精后 95 小时左右后尾部朝后伸展,并不断伸长。受精后 65 小时左右,

15、神经胚的头部膨大,形成菱形的脑室。受精后 85 小时左右,视泡出现在前脑室两侧,受精后 100 小时左右晶体形成。受精后 69 小时左右,胸鳍形成,并不断扇动,每分钟 90 次左右。在受精后 94 小时左右,胚胎的背部和尾部形成明显的鳍膜。到卵黄囊接近消失时,胸鳍和鳍膜亦退化消失。水温 21 时,受精后 327 小时( 288366 小时)仔鱼破膜而出。此时体长一般在 1220 毫米,刚脱膜仔鱼卵黄囊相当大,直径 3 毫米左右。仔鱼只能侧卧于水底或做挣扎状游动。 (2 )仔鱼的发育 黄鳝仔鱼孵出后,仍然靠卵黄囊维持生命。待全长达 28 毫米左右,颌长 1 . 2 毫米左右时卵黄囊完全消失,胸鳍及背部、尾部的鳍膜也消失,色素细胞布满头部,使鱼体呈黑褐色,仔鱼能在水中快速游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和丝蚯蚓。黄鳝苗种繁育技术要点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495 更新时间:2008-2-3 亲鱼选择用于繁育的鳝种,雌鳝宜选体长 35 厘米以上,重 50150 克,腹部膨大有透明带,生殖孔红肿的鳝种,有卵粒者最佳。雄鳝宜选体长 55 厘米以上,重 150 克以上,腹面有血丝斑纹,挤压腹部能流出透明液,镜检可见精子的鳝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