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8381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关三完小课题研究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关三完小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流动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和精神之花。但是当今社会,在东西文化碰撞中,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上各种浅文化、俗文化、消极的网络文化泛滥成灾。加上现行的教育模式皆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双重的负面效应,孩子们渐渐的远离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热衷外来文化。拜金主义的抬头,享乐思想的盛行,社会公德的缺失,集体精神的遗弃,英语培训的火爆,日本动画的横行,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让孩子们心灵最纯净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孩子们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受优秀传

2、统文化的浇灌,可以逐渐“增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们一生的高远见识和完美人格,经典会成为他们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才的源泉。这也许是改变现状的最佳良方。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与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而问题:1、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让孩子们的思想在优秀文化的河流中酣畅的沐浴。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拥有民族的底色。2、把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水乳交融,让孩子们的精神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深深扎根。在知行合一中汲取生命一生的营养。3、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良性互动,把传统文化从课堂流淌到家庭汇聚到社会,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传统文化的空气。二、课题

3、的界定:1、“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恒久、最优秀、最精华和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道德经、唐诗以及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对联、剪纸等艺术形式。2、“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是指把传统文化作为本校校本课程开发。让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采取“读、诵、议、评”的模式进行学习。在师生读准、读熟、读懂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师生日常行为和本地珠乡文化习俗等,让师生再共同议评经典内容,进一步探究钻研经典所含深刻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并认真践行,做到知行合一。3、“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谐

4、人才的要求,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对现代和谐发展教育有益的思想,培养有忠、有孝、有诚、有信、有礼、有廉、有义、有耻、有知、有能的新型和谐人才。三、研究综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悄然兴起一股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特殊价值。全国各地的民间团体,教育机构纷纷响应,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 “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 “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 “国学”诵读课等。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

5、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这些研究停留在基本的“诵读”的层面上,能把“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结合起来研究的不很多见,而能够从课堂推广到更为广大的社会层面就更为少见。为此,我们才觉得在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如何更有效的做到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是我们研究中所要不断挖掘的。我们力求找到现代与传统的最好契合点,课堂与研究的契合点,把研究深入课堂,加深课堂的文化积淀,让语文课真正成为文化的盛筵。四、研究意义:“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已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6、,既有极高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我们把传统文化导入到课堂,不但有可以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和人文素养,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从 2010 年开始,我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出“新校园、新文化、新教育”办校理念。传统文化有意识的导入到平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去,使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成为常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随时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本上去优化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把我们的校园建设

7、成为合格学校。五、研究的理论依据:1.传统文化学习是传承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我国传统文化之悠久呈现少有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现在,这条长河面临终中断的危险。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从儿童抓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有效的导入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历练文化眼光,提高文化品位,进而形成独有的民族性格。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绵亘久长。2.传统文化的诵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表明,在 13 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

8、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朱光潜先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对提高儿童识能力、增强记忆力、训练注意力和培养人格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传统文化的学习符合教育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小学生天真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犹如一张

9、雪白的纸。恰好现在的学生被包围在低俗、庸俗、甚至是恶俗的“快餐文化”中,很容易被玷污。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是“读图一代”,低级庸俗的动画、影视霸占了孩子的眼睛。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六、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让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情操。在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中,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2让孩

10、子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养成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具有初步的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进而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有底蕴的学生。3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必须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课内外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在对话和探究中使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生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4在学习研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继承和创新要有机结合又辩证统一。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情感养料,丰富语文知识。并有效的激发孩子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5在学习研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同时可以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并且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灵活运用多

11、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七、研究内容:1、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老子、孟子2、经典古诗欣赏。经典古代诗文,为古代文化精华。是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滋养心灵的文化食粮,欣赏古代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直接途径。欣赏古代诗文,和古人跨越时空作零距离的接触。原汁原味地品尝诗文带来的艺术魅力,有滋有味的陶冶陶冶自己的情操。3、书法艺术欣赏。书法艺术是汉字魅力的完美展现,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书法艺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

12、流派、艺术风格,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通过临摹、赏析、欣赏书法艺术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自觉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传统文化。4、对联文化。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较深厚的文化内涵。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庙宇、凉亭、祠堂、大门都有它的踪影,过年的春联、办丧事的挽联、柱子上的楹联,比比皆是,而且,从古至今,也因对联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都是深化语文教学的生动教材。八、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集中力量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2教学实践。把搜集好的资料有针对性的在不同的年级班级在不同的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渗入,和常规的课堂内容有机的结合。并在此

13、基础上验证、调整教学行为。根据孩子的具体的表现,动态的实施后一个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程的衔接,开展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搭建起现代语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新的历程。3经验总结。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与课堂的实际的效果进行横向对比,获取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教学找到有普遍意义的方法。4课外实践。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举办古诗词朗诵背诵比赛、开展当地民俗文化实地考察活动、参观本地的具有历史底蕴的名胜古迹。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对传统文化的

14、深刻体会。九、研究过程与措施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学习有关传统文化。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

15、究的历史与现状。6、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自己对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通过分析提出的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7、教师要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十、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 :(2011 年 5 月 1 日2011 年 5 月 31 日)培训实验教师,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实验年级学生状 1、课题实施方案 2、

16、实验年级学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 (2011 年 6 月 1 日2011 年 8 月 30 日)课题实施,积累材料 1、开展实验(1)平时积累资料(2)会上交流方法(3)梳理归纳评估(4)全面巩固提高2、整理案例,反思得失,总结经验。 实验班级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较同类班级有所不同。在学习中交流、尊重、倾听能力增强。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实验中期报告 (三)、提高阶段 (2011 年 9 月 1 日2011 年 12 月 30 日)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行为习惯得到显著提高。(四)、总结阶段 :2012 年 1 月2013 年 6 月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编辑出版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在全校推广。1、课题终结报告; 2、论文、心得、札记集; 十一、预期成果一主要阶段性成果1、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汇编 汇编 宋伟兰2、全县小学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