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0982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办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办法崆峒区南台小学2012 年 3 月 20 日南台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适用范围体育任课教师。三、内容1.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中小学体育活动,应从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为了实行科学管理,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原则:(1)承认差异,区别对待。中小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具有分阶段和不平衡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和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性别,体质机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体质、健康情况、运动水平及竞技状态等,采取不同的运动量(包括活动

2、时间长短) ,不同的动作难度及运动基础。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所以,体育工作管理,切忌一刀切的做法。(2)全面锻炼,普遍提高。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只有坚持全面锻炼,才能使身体各部位、各个器官系统都得到锻炼,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协调的发展。所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必须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促使他们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发展和全面改善。(3)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是因为,一方面体育运动对于促进人体构造上的变化、器官系统机能的增强和各种素质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系统锻炼才能奏效。另一

3、方面,在体育运动中,一个动作的掌握,技巧的熟练,运动成绩的提高,都是在条件反射不断形成和巩固的前提下,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形成过程;而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必须经过反复强化,才能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巧,取得良好的成绩。(4)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人体对运动量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就是:锻炼-适应- 增加运动量的锻炼- 进一步提高。因此,运动量的安排必须由小到大,动作的要求必须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这样,才能使学生机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很容易发生运动创伤。2.体育课评价标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在于确定体育课的质量标准。从体育课的基本任务考察

4、,其评价标准是:(1)看是否正确地确定教学任务,并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看是否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体育课的结构是否符合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3)看运动量负担是否与学生生理特点和机能相符合,对男女和病残体弱学生是否区别对待。(4)看是否发挥了体育课传技育人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5)看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简明,示范准确,教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6)看是否有完善、严格的体育课教学常规,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严肃活泼而不乱,紧张而有秩序地认真练习。3.体育课教学的课堂常规。建立体育课教学课堂常规,对于保证体育课的良好秩序和培养学生的组织

5、性、纪律性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等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课堂常规的内容,应包括上下课的形式,考勤制度和办法,场地器材的检查和布置与收起的规定;教师讲解、示范及分组练习、轮换时的队形规则和纪律的规定;安全措施、服装要求和成绩考核规则等项。具体地说:(1)课前课后常规:上课前作好准备,体育委员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组织同学布置场地和搬运器材;课后,向教师征求意见,组织同学收回应收的器材。(2)上课礼仪规定:师生问好,体育委员报告人数、教师令同学稍息。简要交待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等。(3) 教学教程常规: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立即组织同学按指定地点站好队(一般为二列横队) ,检查出勤人数和服装是否符合体育卫生和安全的要求。规定分组练习及轮换调队的口令、哨声及手势和纪律要求。规定平时测验的规则、方法和要求。崆峒区南台小学2012 年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