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826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工党四川省委员会 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 143514.7MW。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 781 条,技术可发量 120040.0 MW,年发电量 6121.59 亿 kw.h;经济含量较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西部开发如火如荼,特别是四川的水电开发,首当其冲。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水电投入的加大,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渠道多元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水电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缓解国家电力紧缺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水电的无序开发和缺乏科学的管理,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引水式电站开发对

2、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剖析,试图从中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我省水电开发的基本情况 根据四川省水利资源复查资料显示,全省单站装机容量 500KW 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水电站 2019 座,其中界河电站 27 座,经济可开发水电站 1855 座,其中界河电站 19 座。经济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占技术可开发量的 86.0%和 85.5%。 近几年来,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水电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部分业主受利益驱使,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在没有河流水电规划情况下,即开始选址建设;在未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的情况下即开工;在建设过程中,弃渣随意倾倒,堵塞河道影响河流流势;电站建设成后,多年不

3、申报验收。出现了大量的无规划,无设计,无管理,无验收的“四无”电站。2003 年,省水利厅对我省 1998 年以来在建和投运的装机在 0.5 MW 至 2.5 MW 的水电站进行了一次清查,共查出“四无”水电站 128 座。这 128 座“四无”电站中,无立项的 63 座,占 49%;无可研或初步设计批文的 102 座,占 80%,无验收的 65 座,占 50.7%;无管理的 14 座,占 11%。 二、我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在加紧进行水电开发的同时,一些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以岷江为例,其上游干流已建和在建的电站就有 6 座,支流水库不下 10 座。其水电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引水

4、式的梯级开发,对河流的改造作用大。概括起来,引水式电站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水库容量小,调节能力弱。 岷江上游干流规划为六级开发。映秀湾电站、太平驿电站、福堂电站为径流引水式电站,中坝电站为无坝取水,无调节能力。铜钟电站为引水式和坝后式相结合的电站,天龙湖电站水库在平、枯水期运行具有周调节能力。水电站功能非常单一,主要就是发电,其它功能非常弱。以防洪为例,现有水库中,除天龙湖水库稍具调节功能外,铜钟、福堂、太平驿、映秀湾水库都无调节能力,这使得汛期水库的防汛减灾功能成为一句空话。同时汛期大量弃水,造成水能资源的浪费。 (二)干流多处河段河床干涸,河流自然生

5、态环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梯级电站群的建立,改变了岷江上游径流的天然属性,尤其是在枯水季节,径流分配上的人工影响突出。由于岷江上游水电站多数调节能力很低,特别是采用径流引水式电站,人工引水到河岸的一侧,再通过水轮机下泄,造成沿江河段江水消失,河床裸露,完全失去的奔腾气势,而呈现了人工割裂的破碎情景,成为成都至九寨沟旅游热线上最难堪的景象,给四川旅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水生动物遭灭顶之灾。 引水式电站引全部或大部分河水经涵洞隧道进入电站,其间有多段河道(每段 5 公里以上)完全脱水,水生生物遭灭顶之灾。通过隧道和水轮机的鱼类不可能存活,而拦河坝下最多只有小股溪流,有的则完全干涸,鱼类

6、存活的机会极小。水电工程建成后,江河将由河道型向湖泊型变化,流速减缓,水深增加,水体复氧能力减弱;河床底部冲刷减少,引起污泥的积累;因大坝拦截使下游水域营养盐减少,水温发生变化;清水下泄加剧下游河道的冲刷,导致产卵场的消失和迁移,对鱼类的产卵、索饵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水电的开发建设,无疑要拦河、筑坝、蓄水、引水和水下工程作业,不可避免要对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造成一定影响。为减轻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地补救措施: (一)加快立法进程,保证河流水资源永续利用。 根据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及构建人、水自然和谐,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就电

7、站开发特别是引水式电站出台政策性的保护措施。找出实现开发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立法依据,协调和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建议省政府加强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把有序开发和管理执法等问题纳入法规。今后,凡引水式电站的环评和立项审批必须从严,确实需要建设的,应严格禁止将全部天然径流引用为发电流量,必须留出一个最低流量给天然河道,以确保天然河流的水域景观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条件。具体最低生态流量可以根据我省水环境要求和电站发电效益等情况,论证确定,并在法规中明确。 (二)对引水式电站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 岷江上游由多个不同的投资主体(华能集团、岷江实业、黄龙水电集团等等)分别投资建设和管理,但是各电站分

8、属于不同的企业管理,相互之间没有统一协调的调度规则,仅依靠各梯级电站生产管理人员组成的梯级水库安全生产小组协调,每年定期召开联系会,处理和协调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洪安全非常不利。 1、建议加强流域总体规划。对我省河开展(或重新进行)流域总体规划。规划工作由水利、环保、林业及科研等部门参与。对于河流开发中已经产生的问题需要在规划中提出建设方案。同时,对于已论证通过的流域规划不能随意改变,否则按程序进行追究。 2、建议恢复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电建设政府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做到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同时,依法对水电建设中的涉水

9、事项进行审查、审批。对于多个业主参与开发的流域,应尽快建立河流梯级调度中心。由水利部门牵头,统一协调汛期调度、枯水调度、生态环境调度等方面的作业,保证水库群防洪安全、减少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建立河流第二生态系统。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经验,在干涸的河床上、河滩上的水凼之中,都做过捕鱼等活动。实际上有很多的水生生物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或人工(如挖沙石后遗留下的水坑)形成的水坑中生存繁衍下来。一遇雨季大水到来,它们又活跃起来,一遇干旱或河水断流,这些水凼就成了它们生存的避难所。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针对引水式电站造成河流断流等状况,如何来维持河流的生态健康,保护水生生物?不妨师法自然

10、,即在可能产生断流的河床(河滩)上,依循水生生物的生长规律,布设人工水凼、水沟,并使之有机联系,形成一套系统。这套系统的作用,就是解决河流断流时,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底线,保留可恢复水生生物生态的一定数量的物种。这里所指的水生生物包括水生动物、植物、菌类、微生物等。 (四)建立珍稀特有鱼类人工养殖场和保护区,加强区域管理。 1、建立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场 水电站的建设,势必导致鱼类资源量的下降和库区鱼类区系组成的变化,而水库的特定环境制约了它们自然发展,因此必须采取人工繁殖和增殖的方式来补救。建立珍稀和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场,对当地一些珍稀、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一

11、方面为今后的人工增殖放流恢复资源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为发展渔业养殖提供新的品种。 2、建立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随着水电站的建成,许多珍稀和特有鱼类将在水库消失,它们本可以移向上游和其它支流生活,但从长远看,上移干流亦不可能,如雅砻江,本来具有喜流性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因二滩水电站大坝的阻隔,喜流性鱼类不可能进入雅砻江。在金沙江干流,随着梯级电站的开发,也不可能再有喜流性鱼类的生存条件,因此它们只能向支流发展。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支流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繁衍空间,使它们能够正常的繁衍生息,从而使珍稀、特有鱼类得到良好的保护。四川虽然是号称千河之省,但大多数河流的干流及

12、重要支流均已建水电站或规划建设,用不了几年,四川很难找到一条原始的生态河流。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保护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为后人留下一些丰富的自然遗产。 春夏秋冬转头空,多少烟雨楼台中。蓦然回首凭栏处,几度青山夕阳红。明月不到桂堂东,桃花依旧笑春风。唤醒蓝柯别有梦,归去来兮见英雄。挥舞七尺男儿剑,抱打不平千万重。誓让天下皆大同,美酒一杯乐无穷。2007-1-23 12:55:00陪你玩头衔:自由思想者等级:从一品提督文章:2852积分:895魅力:1512现金:8652金币:515注册:2006 年 11 月 30 日博客:陪你玩的博客第 2 楼岷江就是例子:1999 年我读书时曾经沿岷江搞过地质实习,那时,水很流,浪很高。可是回来不久就听说岷江断流了!这就是电站惹的祸。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河被人为断流可不是好事,会遭到惩罚的!爱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