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303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环境与稳态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间:2011 年 10 月 21 日课型:新授课授课人 :童宗敏课时安排 : 2 课时(其中实验 1 课时,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 教具:血浆,蒸馏水,试管,0.1mol/L HCl,0.1mol/LNaOH,pH 试纸,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实验法。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

2、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1)通过调查分析,理解内环境温度的稳态对生命活动的影响;(2)理解内环境 PH 的稳态对生命活动的影响。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情感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

3、与健康的关系。、技能目标: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和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 1.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促进稳态概念的建构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如血糖稳定、血脂稳定等)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此外,在课堂上补充演示血浆

4、 pH 稳定的实验,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 “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等问题,让学生对内环境理化性质中的另外两方面pH 稳定和渗透压稳定有一定的体验。通过上述活动的落实,稳态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分析来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稳态失调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因此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列举出更多的实例进行分析。在学生的分析讨论中,不完善的地方,教师适时给予补充、修正和扩充。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了解疾病

5、的症状和危害、理解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加强保健等问题上来。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形成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2情景创设: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调查家庭成员体温日变化”的调查任务。2、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素材,设计相应思考题。3、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设计相应的课堂任务和思考题。教学过程:(按照教材顺序安排,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以下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课前完成调查。回顾旧知识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里所说的“外界”是什么?“内环境” 。细胞就是通过细胞膜与内环境进行

6、物质交换,满足代谢的需要。内环境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 ,处于动态平衡中。学生形成获取素材、分析数据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7、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学生尝试列举事实。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 pH 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 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 pH 变化明显。可见血浆 pH 处于动态平衡中。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 pH 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 HCl 或 NaOH,摇匀后,再说明人

8、体内环境的 pH 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3用 pH 试纸检测。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力。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举例说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学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

9、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由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 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利用课件,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 2、C0 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

10、、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让学生利用课件讲解,锻炼表达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学生倾听。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

11、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板书设计: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注意: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课堂巩固练习 课本 P11作业布置 状元之路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