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746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顶自卸车装配作业指导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一.组装取力器及油泵总成1.备料领取生产用料。2.自检拨动油泵齿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阀、接头是否有沙眼、夹渣等缺陷。3.装配底盘变速箱若自带有取力器,安装油泵前检查取力器,确保其工作正常。安装油泵进、出油口法兰及管接头。要求:进出油法兰不能装反,不能漏装、错装“O”型密封圈;安装进、出油口管接头时应先缠绕生料带。 安装油泵吊架将合格的油泵吊架固定在车架纵梁上,并将油泵固定在油泵吊架上。 要求:油泵中心线与取力器的中心线偏移量 510mm;齿轮泵吊架与大梁连接,根据大梁壁厚及齿轮泵板厚选择强度等级均为 8.8 级的 M12X45、M12X50 或 M12X55 螺栓紧固连接,螺

2、栓紧固力矩 61N.m,螺栓安装方向由大梁外往内穿,且加平垫、弹垫;螺栓联接牢固,不得有松动;齿轮泵与齿轮泵吊架连接,563 齿轮泵采用 M10X40 强度等级 8.8 级螺栓紧固连接,紧固力矩 35N.m,加弹垫;580、2080 及 2100 齿轮泵,根据齿轮泵吊架板厚和齿轮泵安装壁厚选择 M12X45 或 M12X50 强度等级 8.8 级螺栓紧固连接,紧固力矩 61N.m,加弹垫,齿轮泵安装壁有豁口的加装垫片,螺栓由齿轮泵指向取力器方向安装。油泵吊架不得与相邻部件管路干涉,干涉处要有防范措施:如加装防护套等。安装传动轴。要求:传动轴应尽量布置平直,由于外部干涉或其他原因无法平直时,倾斜

3、角不得大于 5 ;传动轴与油泵花键长度方向配合间隙控制在 58mm 之间,不得产生顶轴或配合过短现象;传动轴总长一般情况下不得短于 250mm 或超过 950mm ,以防造成抖动、发响或扭曲变形等缺陷发生;传动轴转动灵活,无发卡现象;传动轴与取力器用 M8X35 强度等级 8.8 级螺栓紧固连接,紧固力矩 18N.m,加平垫、弹垫,螺栓由取力器指向齿轮泵吊架方向安装,加平垫、弹垫。- 2 -4.检验吊架、齿轮泵及其连接是否牢固。法兰、管接头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传动轴是否符合技术装配要求,是否过短或超长。二 安装油缸及副车架1.备料领取生产用料。2.自检自查所领各件是否合格。3.装配按照流转单要

4、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油缸,用行车吊起油缸,平稳运行到付车架前部,将油缸下支座与油缸先安装好,用行车缓慢把油缸放进付车架油缸下支座横梁区,对准孔距,下支座与横梁用螺栓联接好。要求:油缸下支座处,不能漏装直通式黄油嘴;安装油缸下支座,采用 M16X60 强度等级 10.9 级螺栓连接,螺栓由下支座外指向油缸方向安装,加平垫、弹垫,下支座螺栓先不要完全拧紧,待装配完毕后,用钢卷尺测量油缸到副车架左右两端距离,保证左右偏差不超过 4mm,再拧紧螺栓,螺栓紧固力矩210N.m;油缸装配好后缓慢向后平稳地斜靠在副车架上。4.检验油缸转动灵活,及与副车架同心度。5.用行车吊起副车架(副车架吊装前要求喷涂底漆和

5、面漆),平稳落在底盘车架上,用“U” 型螺栓、连接板把副 车架与底 盘纵梁联接好。要求:副车架纵梁与底盘纵梁的纵向中心线位移度4mm;联接牢固、可靠;“U”型螺栓不得与底盘阀类、管接头类及其它部件相互干涉;安装“U”型螺栓时气动工具工作压力 0.5-0.6Mpa;“U”型螺栓扭矩:16U型螺栓扭矩为 88.2-117.6N.m;18U 型螺栓扭矩为 127.4-156.8N.m;用于大力神车型20U 型扭矩为 176.4-216.6N.m;用于轻量化车型20U 型扭矩为 118.6-142.8N.m;副车架与底盘宽连接板用螺栓连接时,螺栓需由外向里安装,螺栓强度 8.8 级。6.限位阀、四通管

6、接头安装- 3 -按照技术要求用螺栓把限位阀与支架首先联接,联接后再与副车架相应位置焊接(后工序)。四通管接头与支架焊接,焊接总成再与副车架用螺栓联接,也可直接安装在底盘横梁上。要求:以上联接不得有松动,符合规定力矩要求。用螺栓联接贮油箱支架(油箱侧置时)及液压油箱总成。要求:以上联接牢固。7.检验副车架及其他部件联接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干涉的地方。三、组装油路1.备料领取生产用料。2.自检自查所领各件是否合格。3.装配转阀的固定按技术要求,在驾驶室内,司机座椅旁(一般情况放在左侧)的合适位置钻转阀管接孔,孔的大小与转阀管接相当。要求:转阀手柄不能与座椅或车门干涉,也不能影响司机上、下车 。4

7、.管路的连接把所有高、低压油管按照技术要求联接好(注意油管长度,油箱前置还是侧置 ) ,联接不得有松动,联接后在适当位置安装油管管夹。要求:油管布置尽可能平直,需要弯曲时圆弧角要大且过度要平滑。油管穿过底盘车架横梁及其它有刃口的地方,要有防磨擦措施,如加装螺旋形防护套等。油管走向正确,在举升及常态时与其它任何底板部件不得有干涉、摩擦及窝死弯现象,各接头拧紧,不得有漏油、渗油现象发生,避不开的地方加装螺旋形防护套等。油管与油管、油管与其它管束之间不允许有缠绕。油管不得与发动机高温导热部件缠绕。端口密封时,油管联结前一定要加密封圈。5.油管的固定用油管管夹、尼龙扎带在易于安装和间距合适的地方固定油

8、管。- 4 -要求:油管固定牢靠,不得与相邻部件干涉。油管管夹要有足够的强度。油管不允许连接在底盘各种管路及其他零部件上。6.加注液压油液压油选用: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低凝液压油 32#或抗磨液压油 46#。液压油加注后,应进行举升试验,确认油路联结正确,新缸初次举升时,因为油缸间隙较小,且系统内存在空气,建议在怠速举升状态下拧松放气塞,以排净系统内的空气,并将油箱里的液压油加注到规定值的要求。要求:油箱或者其它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污染。7.检验管路布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是否缠绕、脱落、干涉等,是否加装螺旋型或其他护套等防护措施。管路的固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管夹是否牢固可靠。四.落装车厢总成1.备料

9、领取生产用料。2.自检自查所领各件是否合格。3.装配落装大厢(车厢吊装前要求喷涂底漆)吊装前确保吊具状态良好,并将油缸向前斜放在副车架上,用行车将车厢平稳吊起,缓慢前移,以油缸中心距车厢前封板安装孔 230mm 为定位基准,慢慢的将车厢放在车架上,把油缸上支座与油缸轴安装好后,油缸缓慢向后倾,摆正油缸上支座,用螺栓联接大厢与油缸上支座。要求:油缸上支座处,不能漏装直通式黄油嘴;油缸与车厢联结后,上支座螺栓先不要完全拧紧,待装配完毕后,将车厢摆正再拧紧螺栓,并焊接定位块;采用 M16X80 强度等级 10.9 级螺栓连接油缸上支架,由大厢前板指向油缸方向安装,加平垫、弹垫,紧固力矩 210N.m

10、;校正大厢纵向中心线与底盘纵向中心线位移度4mm;大厢与车架纵梁对称度不大于 5mm,左侧稍大于或等于右侧,大厢纵梁与副车架左右偏移量不大于 5mm(测量方法:沿车厢边板前、中、后三点测量);- 5 -大厢纵梁与副车架贴合紧密,局部间隙不大于 4mm。4.焊接翻转支架在校正好的大厢尾部将大厢与翻转支架联接,摆正翻转支架位置,点焊支架,校正后,按图纸要求满焊翻转支架。要求:焊缝平整,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漏焊、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后必须清除焊渣、飞溅。翻转轴中心到底板高度误差不大于 3mm;左右对称度不大于 2mm,前端横梁中心到翻转套中心的对角误差不大于 3mm大厢稍微升起,将翻转支架没焊到的地

11、方按图纸要求继续焊接。焊接质量符合图纸要求。要求:采取安全可靠的保险装置,确保大厢在意外下落时,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5.导向机构安装按照技术图纸要求,在付车架上配焊导向、平衡装置总成。要求:焊接牢固,焊接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焊后必须清除焊渣、飞溅。6.焊接自锁机构按技术要求在大厢尾部焊接钢丝绳或链条自锁机构,要求焊接牢固,焊后必须清除焊渣、飞溅。要求:大厢后厢板开闭方便、灵活。7.后防护的焊接按技术要求在车厢后部位置焊接后防护总成,要求焊接牢固,焊后必须清除焊渣、飞溅。8.其它安装按技术要求焊接限位阀支架、油箱上、下支座限位块,要求焊接牢固,焊后必须清除焊渣、飞溅。按技术要求在车厢两侧焊接

12、并安装侧防护总成。组装前、后挡泥板总成。9.面漆(1)面漆前检查车厢及其他部件,清理各部位未除干净的焊渣、飞溅、焊瘤及其他缺陷(2)一般情况下,面漆的颜色与车身的颜色一致,(3)面漆的化学成分与底漆一致,面漆操作符合油漆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10. 安装稳定架总成- 6 -按技术图纸,把稳定架固定在车厢及副车架上。要求:销轴要用开口销限位,装开口销前要加装平垫,开口销装后用工具将开口向两边充分分开。11.依据 GB7258-2004 第 3 号修改单的规定在车厢 两侧及后部加贴反光标识。12.按技术要求安装黄油嘴,并加注黄油,并做好交车的准备。要求:以上所有联接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以上装配应无

13、漏装、错装,装配符合技术条件(通用性)。13.试压超载 10%的工况下,车厢分别举升 10和 20,停留 5min,车厢自降量不得超过2.514.检验导向机构、自锁机构、翻转机构的联接,焊缝质量符合技术图纸要求;自锁机构应开启灵活,大厢后厢板开启方便、灵活,有无发卡现象;左、右防护装置及后防护装置、保险撑杆总成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联接应牢固可靠。 五.调试检验1.调试按照装配图规定的性能参数及整车装调检卡,逐项调整,并做记录。2.检验依据整车出厂检验指导书,对各项进行检验,并填写整车检验记录卡。对不符合项应通知返工或返修,并做记录。检验合格后,按汽车标牌规定,将打好的标牌固定在驾驶室的正确位置。要求:出厂检验项目不能漏检、不合格项必须纠正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标牌填写内容符合技术图纸要求,参数齐全、完整,固定应端正、牢固。对污染的、裸露的、金属件及焊缝进行补涂面漆。对补涂的油漆要色泽均匀,无漏喷现象,无污染。补涂的面漆应与原色一致,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临近表面。3.入库整车由专业动车司机将检验完好的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