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980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模型构建与研究 徐军 国网浙江遂昌县供电公司 摘 要: 用户资产接收是电网企业在其履行供电责任的同时, 在政府意愿下, 履行社会公用事业责任的工作之一。由于用户资产接收中存在法律、经营及税务等风险, 造成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面临各种问题, 因此引入 CIM 模型、互联网+技术, 将用户资产纳入到电网企业常规资产的管理渠道中, 使接收工作有章可循, 用户资产价值及权属有法可依, 能够极大地保障用户资产接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 用户资产接收; 有效性; CIM 模型; 权属; 资产价值; 用户资产, 即由政府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集体用户及居民等各类电力用户出资

2、并建设, 提供专门的电力接入服务的专用电力网架及其附属设备和设施等供电配套资产。用户出资并建设的城市电缆下地等工程产生的电力资产、居民小区供电配套设施等产生的资产、专用输变配电和计量资产、电源接入工程所形成的资产等均属于用户资产类型。由于这些资产不属于企业资产, 企业在供电时会面临一些困难, 电网企业在国家政策规定下, 陆续开展了用户资产接收工作, 以保障用户资产能够得到及时的抢修与维护, 确保电网企业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一、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面临的问题(一) 法律有效性一方面是资产移交协议的有效性, 若电网企业在接收用户资产时, 协议未得到所有相关用户的追认, 则可能会出现无效协议。

3、另一方面是用户资产接收后的产权问题, 这是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也是用户资产权益及责任划分的主要依据。根据供电运营规划, 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 按照产权归属确定, 在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发的法律责任, 也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供电设施日常运维及其事故所产生的连带法律责任都取决于产权归属。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则仍然是由电网企业承担, 电网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大, 这种法律风险的原因就在于权属关系与产权界定的不明确, 使用户资产接收失去了产权、法律责任的有效性。(二) 经营有效性电网企业在接收用户资产时, 需要遵循的原则中, 包含了电力资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用户资产接

4、收有很强的社会公用事业性质。从实际的接收过程来看, 用户资产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 安全隐患和资产价值不确定等问题。(三) 财税有效性由于用户资产原有建设方、管理方的水平不一, 造成资产价值无法准确、完整核算, 资产价值证明材料的获取有较大难度, 电网企业在入账时只能按照第三方估价完成, 这些资产没有活跃市场的有效报价, 也无法与最近市场交易中的相同相近资产价值进行参考, 因此很难准确计量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电网企业在资产价值的自行确认上存在较大难度, 财务人员受限于专业知识, 无法准确确定用户资产折旧年限, 企业财税负担加大, 这些资产也无法确认不能对企业营利、运营等产生积极影响, 进一步降低

5、了资产有效性。二、运用互联网+技术与 CIM 模型提高用户资产接收的有效性(一) CIM 模型CIM 模型包括了基础模型与工作模型, 基础模型包括电气资产、电气资产型号、电气资产分类三个子类, 以构成电气资产模型基础框架。工作模型则可以采取文档形式, 对设备资产各项业务活动数据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巡检、诊断、实验及维修四大类, 将这四类定义为一个数据集运维检查部门根据工单, 与 CIM模型中的 Work 及 Worktask 子类相对应。这一模型用于表示电气资产的设备基本情况、台账记入、经营活动时, 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在用户资产接收工作中, 可以将这一模型结合互联网+技术, 通过网络完成接收工

6、作, 并保障其有效性。(二) 用户资产接收的产权归属及台账记入工作CIM 模型的作用之一在于台账记入, 通过五大基础框架完成台账记入, 在用户资产接收工作中, 需要完成相关法律归属、资产价值等方面的确认, 以此为基础记入台账。一方面, 在产权归属上, 要将资产移交方的相关法律责任记入协议中, 并与资产权属人通过永久无偿使用协议的签订完成设备附着房屋等构筑物使用权利的确认, 将这类构筑物提供方的相关责任义务, 要求提供方能够履行报建义务和维护责任, 并且在相关构筑物的处置上要征得电网企业的同意, 并且能够为电网企业提供新的符合要求的设备附着构筑物, 将这些条款在协议中明确, 以保证用户资产接收后

7、, 能够有效使用。另一方面, 对于财务核算不规范、不明确或者价值证明材料不完整、不存在的资产, 则可以由中介机构、专家小组对资产进行评估, 并出具具有专业、法律效力的价值评估报告, 根据该报告中所认定的结果来明确用户资产价值, 最大限度规避财税风险, 做好用户资产接收的台账记入工作。(三) 基于 CIM 模型完成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确认工作根据前述 CIM 模型构建用户资产接收模型, 可以将台账记入工作部分纳入到电气资产子类下, 利用 CIM 工作模型构建用户资产的运维模型。对于该模型的改造主要在于台账记入部分, 运用互联网+技术, 完成这一部分工作, 并将相关法律、财务等文件纳入到用户资产子类

8、中, 即可完善该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时, 可以建立一个用户资产接收模块, 并将此模块嵌入到 CIM 基础模型中。该模块下需要对处于接收过程中的用户资产与未接收的用户资产做出全面的梳理, 建立完整的用户资产信息储备库。已处于接收过程中的用户资产, 可以将已签订的合同、已完成的资产价值确认相关证明材料输入到数据库中, 实时更新接收进程。对于未接收的用户资产, 则可以分为存量与在建两类进行梳理, 并明确用户属性, 明确资产的相关归属权与管理权, 明确电网企业对于该资产的运维权及接收合同的签订主体等信息。对于已完成接收工作, 并确保了法律有效性、运营有效性和财务有效性的用户资产, 则可以直接建立工作

9、模型进行管理。在基础模型中, 运用互联网+技术, 可以将接收计划、执行过程、监督评价、反馈、接收新计划这一 PDCA 循环管理模式纳入其中, 确保用户资产接收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四) 互联网+与 CIM 模型的综合运用基于此模块, 电网企业各部门可以在明确的分工下完成用户资产接收工作, 由业务部门通过用户资产信息储备库对用户资产进行甄选, 在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下, 对已建、新建和在建工程进行甄选, 主动跟进并明确接收意向, 再提起接收计划, 并报由省公司审批, 运维检修部门、技术部门、安全部门跟进完成专业评估, 业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完成各类合同的签订, 明确相关权属归向, 接收材料完成后,

10、再由财务部门综合各种材料、意见完成资产价值评估, 根据中介机构、专家小组的评估报告或者相关资产价值证明材料, 完成财务入账, 在各类材料、合同的保证下, 也就保证了用户资产接收的有效性, 这些材料和合同都将记入 CIM 模型的电气资产子类中, 以明确资产来源、类型、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 之后再与其他子类进行对接、关联, 确保用户资产从接收、维护到财务处理都能体现在该模型中, 真正有效地完成用户资产接收工作。三、结语用户资产接收有效性是电网企业在接收用户资产时面临的关键问题, 其中包含的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和税务风险等都会影响电网企业在接收时积极性与运营的积极性。加强用户资产接收的合同签订与价值证

11、明材料的完整性, 明确用户资产权属与价值, 使用户资产真正进入到电网企业的有效资产中, 并以这些材料、合同、评估报告等为基础, 基于 CIM 模型与互联网+技术, 将其纳入到电网企业资产信息建模工作中, 使接收工作、接收资产的价值、运营、财务管理等都能够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就能够保证用户资产接收的有效性, 确保用户资产能够在电网企业的供电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步海涛.用户资产移交过程分析和法律思考J.农电管理, 2015 (2) :49-50. 2高铁柱.浅谈电网企业接收用户资产管理J.内蒙古电业, 2014 (6) :19-21. 3汪岩.关于供电企业接收用户资产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9) :62-63. 4黄凯.供电企业无偿接收用户小区供电资产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7 (10) :44-45. 5耳建彬, 尹克周.用户电力设施资产接收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 2011 (36) :91-92. 6曹晋彰, 王扬, 朱承治, 等.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信息模型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2) :77-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