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888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资料]gps2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WGS-84坐标系和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1984 年) 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大地坐标系。 一、WGS-84 大地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 CTP赤道平面 O PN E ZWGS84 PS BIH定义的零子午圈(1984.0) XWGS84 YWGS84 几何定义: 原点在地球质心 Z轴指向 BIH 1984.0 定义的协议地球 (CTP)方向。 X轴指向 BIH 1984.0 的零子午面和 CTP 赤道的交点。 Y轴与 Z、X 轴构成右 手坐标系。 WGS84 世界大地坐标系 对应于 WGS-8 大地坐标系有一个WGS-84椭球,

2、其常数采用 IAG和 IUGG第 17届大会大地测量常数 的推荐值。 WGS-84 椭球两个最常用的几何常数: 长半轴:6378137 2(m)扁率: 1: 298.257223563 WGS-84大地水准面高 N等于由GPS定位测定的点的大地高 H减该点的正高 H正。N 值可以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系数计算得出;也可以用特殊的数学方法精确计算局部大地水准面高 N。一旦 N确定,可利用 H正=H-N 计算 GPS各点的的正高 H正。 二、国家大地坐标系(参心坐标系) 1、1954 年北京坐标系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开展我国的测绘事业,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一等锁与原苏联远东一等锁相连接,然后以连

3、接处呼玛、吉拉宁、东宁基线网扩大边端点的原苏联 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平差我国东北及东部区一等锁,这样传算过来的坐标系就定名为 1954年北京坐标系。 BJ54坐标系的几何定义: 大地原点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天文台。空 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在参考椭球的中心,Z 轴 平行于地球质心指向地极原点 JYD1968的方向, X轴在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 Z轴垂直指向经度 零方向, Y轴与 Z、X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1954北京坐标系椭球常数采用克拉索夫斯基 Krassovsky椭球参数,基本常数为: 长半轴: 6378245(m)扁率: 1:298.3 BJ54 可归结为:a属参心大地坐

4、标系;b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c. 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d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椭球定位;e高程基准为 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 均海水面。 f高程异常以原苏联 1955 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自 BJ54建立以来,在该坐标系内进行了许多地区的局部平差,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80是为了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而建立的。根据椭球定位的基本原理,在建立 C80坐标系时有以下先决条件:(1)大地原点在我国中部,具体地点是陕西省径阳 县永乐镇;(2)C80 坐标系是参心坐标系,椭球短轴 Z轴平行 于地球质心指向地极原点方向,

5、大地起始子午 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X 轴在 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 Z轴垂直指向经度 0 方 向;Y 轴与 Z、X 轴成右手坐标系;2、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3)椭球参数采用 IUG 1975年大会推荐的参数 因而可得 C80椭球两个最常用的几何参数为:长轴:63781405(m) ;扁率:1:298.257椭球定位时按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原则求解参数。(4)多点定位; (5)大地高程以 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 均水面为基准 。 3、1954 年新北京坐标系 尽管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具有先进性和严密性,但 1954年原北京坐标系毕竟在我国测绘工作中

6、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由于几十年来,我国数十万个国家控制点都是在 1954年原北京坐标系内完成计算的,一切测量工程和测绘成果均无一例外地采用着这个系统,考虑到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有着它的先进性和严密性,于是就产生了 1954年新北京坐标系。1954年新北京坐标系的成果,就是将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经 3个平移参数平移变换至克拉索夫基椭球中心,就成了新北京坐标系的成果。据统计,新北京坐标系与原北京坐标系相比较,就控制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而言,纵坐标差值在-6.5+7.8 米之间,横坐标的差值在-12.9+9.0 米之间,差值在 5米以内者约占全国 80%的地区。 4、200

7、0 国家大地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 2008年 7月 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现公告如下: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心。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 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7.29211510-5rad s-1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 8年至 10年。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

8、家大地坐标系;2008 年 7月 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在过渡期内应逐步转换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 7月 1日后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国家测绘局负责启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实施方案,为各地方、各部门现有测绘成果坐标系转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完成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向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启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本部门测绘成果的转换。 县级以上地

9、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启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坐标系转换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向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的概念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它是由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Kruger,18571923)加以补充完善,故又称“高斯克吕格投影” ,简称“高斯投影” 。 N S c 中央 子 午线 赤道 高斯投影平面 赤道 中央子午线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10、高斯投影必须满足: 1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 即等角投影;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 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3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 不变。 高斯投影平面 赤道 中央子午线 (3)高斯投影的特性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 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 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赤道 中央子午线 平行圈 子午线 O x y 4) 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 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 l。 7)离中央子

11、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赤道 中央子午线 平行圈 子午线 O x y (4)投影带的划分 我国规定按经差 6o和 3o进行投影分带。 6o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 6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 60个带。 3o带自 1.5 o开始,按 3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 120个带。 高斯投影带划分 6o带与 3o带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关系如图 : 3o带的中央子午线与 6o带中央子午线及分带 子午线重合,减少了换带计算。 工程测量采用 3 o带,特殊工程可采用 1.5 o带 或任意带。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建立: x轴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赤道的投影 原点 O 两轴的交点 O x y P (X,Y

12、) 高斯自然坐标 注:X 轴向北为正, y轴向东为正。 赤道 中央子午线 由于我国的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 12个 6o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 值均为正, 而 Y值则有正有负。 世界地图 赤 道 x y o 500km =500000+ =+ 636780.360m = 500000+ =+ 227559.720m 国家统一坐标: (带号) (带号) 4、横轴墨卡托(UTM)投影 N S c 中央 子 午线 赤道 特性: 属于横轴等角割椭圆柱投影; 中央子午线投影长度比不等于 1而是等于 0.9996,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 该投影在南纬 80至北纬 84范围内使用; 全球分60个

13、带,从西经 180连续向东编号。 4、地方独立坐标系 许多城市、矿区基于使用方便、和科学的目 的,将地方独立测量控制网建立在当地的平均海 拔高程面上,并以当地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进 行高斯投影求得平面坐标。这些网都有自己的原 点,自己的定向。 返回 2.3 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在 GPS测量中,经常要进行坐标变换和基准变换。 坐标变换:在不同的坐标表示形式间进行变换。 基准变换:在不同的参考基准间进行变换。 基准:为描述空间位置的点、线、面。在大地测 量中基准是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 球的参数。 坐标系的变换方法(同一基准)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大地坐标系间的转换。 2、空间坐标系与平

14、面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 坐标系的转换方法(不同基准)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不同基准间 的转换,常用布尔萨七参数转换方法。即 3个平移 参数,3 个旋转参数,1 个尺度参数。 1、坐标平移 绕 x轴旋转:o x y z P z y (x) 绕 x轴旋转 y z y z 2、绕坐标轴旋转 绕 Z轴旋转: o Z x y x P ( Z ) y 绕 z轴旋转 * * * 第二章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2.1 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 2.2 WGS-84坐标系和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2.3 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2.4 时间系统 为什么提出坐标系?描述物体运动,必须有参照物,为描述物 体运动而选择的所有参照物叫参照系(参考 系) 。参照系是粗略的,不精确的,必须建 立坐标系。准确和完善的描述物体的运动, 观测的结果模拟及 表示或解释需要建立一个 坐标系统。 怎样定义一个坐标系?坐标系固连在参照系上,且与参照系同 步运动。要完全定义一个三维空间直角坐标 系必须明确指出: 坐标原点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