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089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名词解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细胞或组织切片固定于载玻片上,使细胞中 DNA 或 RNA 在保持原来位置条件下,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反应,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和显微镜观察,可以对所用材料中被杂交的核酸分子进行定位、定量分析或观察基因表达(mRNA)的水平。通常以检测基因表达即组织细胞中 mRNA 含量的方法称为 RNA 原位杂交。 2脂质体(liposome):(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2 )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它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或在临床

2、上用于捕获外源性物质(如药物、酶或其他制剂)后将它们更有效地运送到靶细胞 ,经同细胞融合而释放。 3脂筏(lipid rafts):一种非均一性富集固醇和鞘脂的高动态小型域。约 10200 nm 大小,能使细胞过程隔室化。有时小型筏会借助蛋白质-蛋白质以及蛋白质-脂质的相互作用稳定地形成较大平台。 4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这种方式称为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 5协同运输(co

3、 transport):一种分子的穿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分子同时或先后穿膜的运输方式。后者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可为前者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提供能量。分为对向运输和共运输两类。 6巴氏小体(Barr body):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 X 染色体外,其余的 X 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是性染色体异固缩的结果。又称 X 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在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则有 1 个。 7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或几个体细胞融合成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8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

4、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 9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电镜下可见到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着一些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使膜间隙变得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内膜转位子(Tom):通道蛋白;外膜转位子( Tim ):受体蛋白) ,功能为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10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11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

5、一层黏多糖物质。以共价键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对膜蛋白有保护作用,并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12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13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细胞中微管生成的发源区。具有 微管球蛋白,如中心粒动粒和纤毛基体的邻近区。 14联会(synapsis,syndesis):减数分裂前期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15核小体(nucleosome ):组成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和大约

6、200 个 bp 的 DNA 组成的直径约 10 nm 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H2A、H2B、H3 和 H4 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构成。16 细胞周期(cell cycle):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含 G1期、S 期、 G2 期、M 期四个阶段。 17G 蛋白(G protein):具有 GTP 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有三聚体 G 蛋白、低分子量的单体小G 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 G 蛋白三类。 18钠钾泵(sodium potassium pump,Na-K pump):它会使细胞外的 NA+浓度

7、高于细胞内,当 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19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进行的杂交方法,以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20细胞内信使或第二信使(second massager):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环腺苷酸、环鸟苷酸、钙离子、肌醇三磷酸和肌醇磷脂等。 21信号肽(signal peptide/se

8、quence):分泌蛋白前体N-末端的 1530 个氨基酸,在多肽链合成中有其特定的作用。 22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 位于特化的具有细胞间通讯作用的细胞。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 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或代谢偶联, 以此来传递信息。动物与植物的通讯连接方式是不同的, 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细胞的通讯连接则是胞间连丝。分为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和化学突触。 23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以及细胞器中可协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的一类蛋白质。 24微粒体(marini

9、te,micro some):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膜形成的直径介于 20200nm 的膜泡。 25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或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现为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水及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其根本意义在于给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26核骨架(nuclear scaffold):核基质(nuclear matrix )或称核骨架(nucleoskeleton)为真核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由于核基质与 DNA 复制,R

10、NA 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组装及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日益受到重视。 27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胞质分裂过程中,在赤道面质膜环绕细胞质形成的微丝束环,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收缩环的微丝和质膜相连,环的收缩使质膜内陷,形成分裂沟,分裂沟逐渐深陷,最后细胞被缢断成两个子细胞。成。两个亚基链呈现反向平行排列, 扭曲成麻花状,形成异二聚体 , 两个异二聚体头-头连接成 200nm 长的四聚体。5 个或 6 个四聚体的尾端一起连接于短的肌动 蛋白纤维并通过非共价键与外带 4.1 蛋白结合,而带 4.1 蛋白又通过非共价键与跨膜蛋白带 3 蛋白的细胞质面结合, 形成“连接复

11、合物” 。这些血影蛋白在整个细胞膜的细胞质面下面形成可变形的网架结构, 以维持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状。 8. 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 ) 血型糖蛋白又称涎糖蛋白(sialo glycoprotein),因它富含唾液酸。血型糖蛋白是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有几种类 型,包括 A、B、C、D。血型糖蛋白 B、C、D 在红细胞膜中浓度较低。血型糖蛋白 A 是一种单次 跨膜糖蛋白, 由 131 个氨基酸组成, 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侧, 结合 16 个低聚糖侧链。血型糖蛋白的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防止 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狭小血管时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12、9. 带 3 蛋白(band 3 protein) 与血型糖蛋白一样都是红细胞的膜蛋白,因其在 PAGE 电泳分部时位于第三条带而得名。带 3 蛋白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高,约为红细胞膜蛋白的 25%。由于带 3 蛋白具有阴离子转运功能,所以 带 3 蛋白又被称为“阴离子通道” 。带 3 蛋白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每条亚基含 929 个氨基酸,它是一种糖蛋白,在质膜中穿越 1214 次, 因此,是一种多次跨膜蛋 白。 10. 锚定蛋白(ankyrin) 又称 2.1 蛋白。锚定蛋白是一种比较大的细胞内连接蛋白, 每个红细胞约含 10 万个锚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215,000。锚定蛋

13、白一方面与血影蛋白相 连, 另一方面与跨膜的带 3 蛋白的细胞质结构域部分相连 , 这样,锚定蛋白借助于带 3 蛋白将血影 蛋白连接到细胞膜上,也就将骨架固定到质膜上。 11. 带 4.1 蛋白(band 4.1 protein)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架中的作用是通过同血影蛋白结合,促使血影蛋 白同肌动蛋白结合。带 4.1 蛋白本身不同肌动蛋白相连,因为它没有与肌动蛋白连接的位点。 12. 内收蛋白(adducin)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每个红细胞约有 30,000 个分子。它的形态似不规则的盘状 物,高 5.4nm,直径 12.4nm。内收蛋白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复合

14、体结合,并且通过 Ca2+和钙调 蛋白的作用影响骨架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13. 磷脂(phospholipids)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称为磷脂, 是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和最具特性的脂。动、植物细胞膜上都 有磷脂, 是膜脂的基本成分, 约占膜脂的 50%以上。磷脂分子的极性端是各种磷脂酰碱基, 称作头部。它们多数通过甘油 基团与非极性端相连。磷脂又分为两大类 :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肌醇等。 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是两条长短不一的烃链, 称为尾部, 一般含有 1424 个偶数碳原子。其中一 条烃链常含有一个或数个双键, 双键的存在造成

15、这条不饱和链有一定角度的扭转。 磷脂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的不同可以影响磷脂的相互位置, 进而影响膜的流动性。各种磷脂头部基团的大小、形状、电荷的不同则与磷脂-蛋白质的相 互作用有关。 14. 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中。胆固醇分子由三部分组成: 极性的头部、非极性的类固醇环结 构和一个非极性的碳氢尾部。胆固醇的分子较其他膜脂要小, 双亲媒性也较低。胆固醇的亲水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的尾部埋在脂双层的中央。胆固醇 分子是扁平和环状的,对磷脂的脂肪酸尾部的运动具有干扰作用 ,所以胆固醇对调节膜的流动性、 加强膜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动物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有的占膜脂的 50%,大多数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质膜中没有胆 固醇,酵母细胞膜中是麦角固醇。 15. 脂质体(liposome) 将少量的磷脂放在水溶液中, 它能够自我装配成脂双层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脂质体,所 以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连续脂双层的球形脂质小囊。脂质体可作为生物膜的研究模型,并可作为 生物大分子(DNA 分子)和药物的运载体,因此脂质体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的极好 材料。在构建导弹人工脂质体时,不仅要将被运载的分子或药物包入脂质体的内部水相,同时要在 脂质体的膜上做些修饰,如插入抗体便于脂质体进入机体后寻靶。 16.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