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4199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7 页必修三第四章(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满分 50 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组成一个种群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成年老鼠组成一个种群 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解析:选 D。考查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包含三个要点: 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 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

2、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 B。出生、性别、年龄 、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 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3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 2000 年的变化曲线。在 ab 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特点是下图中的( 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 )()解析:选 A。在 ab 段表示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应为增长型的年龄组成,幼年个体较多,中年个体和老年个体较少。4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

3、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 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选 B。种群增长率在 t1时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根据种群增长率的曲线可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对应图。5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选 D。由曲线可知:丙主要在浅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即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分层现象, 这种分层现象是由于

4、鱼类 的食物不同导致的。但甲、乙、丙三种鱼食性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所以三者间也存在 竞争,由图可知三者间并不存在互利共生关系。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第 2/7 页解析:选 C。甲、乙、丙三者之 间

5、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只专食乙,所以三者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乙和丙还会因生存空间的相同性而存在竞争;丙大量的捕食乙,乙会消亡,随之丙也会消亡,最后只剩下甲。7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解析:选 B。甲图反映了两曲线呈现出同步增减的状态,意味着这两种生物不属于对立关系,故甲图反映了两种生物互利共生的关系。 乙图反映出当一条曲 线上升时,另一条曲线随之下降;反之亦然。且两曲线的上升与下降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不会因一条曲线( 一个物种)

6、的增加导致另一条曲线( 另一种物种)减为 零( 物种 灭绝) ,故乙图 表示捕食关系。 丙图反映的情况是一个物种显示出极强的生存优势(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另一个物种因此而数量不断减少,最 终灭绝 (即个体数量减为零),但图中并未反映出一个物种数量的减少对另一个物种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抑制作用( 这与捕食关系相区别) ,故丙 图表示竞争关系。8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如图中 A、B、C、D 4 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解析:选 A。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探究方法。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设置诱虫器。诱虫器应该满足的条件一是暗,所以应该设置光照,使

7、虫进入距光源较远的收集瓶;二是湿,土壤应该有一定的湿度;三是避高温,所以应该设置光照来提供一定的温度,使虫进入收集瓶。所以最正确的应该是 A。9为了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所示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现竞争关系B在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C在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解析:选 C。蜘蛛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所以 I 期间由于食物充足蜘蛛数量增加 较快;而在期间主要是由于食物不足,蜘蛛数量下降

8、;在期间,两种群之 间 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10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解析:选 A。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 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植物明显的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池塘中的植物明 显的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第 3/7 页实,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地上、地表、地下都有动物、植物分布,因此,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1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垂直结

9、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解析:选 D。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与光照关系不大,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12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田)铬浓度(mg/kg) 0.25 0.21 0.12 0.08螨类密度( 个 /m2) 16480 2265 2047 1069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

10、计算螨类数量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密度与铬污染相关答案:ABD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解析:选 D。通过坐标图可知,横坐 标表示土壤的采集地点,纵坐标表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而图例表示的是不同物种。在三个取样点中, 5 年蔬菜地与 10 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 样地的物种都为 5 种,但 10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 5 年蔬菜地,而且 弹尾目都 为优势种,相比两者,

11、大田中物种只有 3 种,不太适宜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 样过程中有个体数的统计 ,应为等量取样,但并没有分层,从图示中也没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1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有误的是()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解析:选 A。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不适于用 样方法;身体微小的动物,也不适于用 标志重捕法。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 样进行采集、 调查的方法。15(2010 年高考天津卷)下表为三个

12、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平均种数 (种数/ 米 2) 20 18 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解析:选 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 样,不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以免数据不真实, A 项错误;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只能表明典型草原的植物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的平均

13、种数,而没有每第 4/7 页个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信息,B 项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表中的平均产量并不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 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总量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 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由表中信息得不到 C 项的结论;三个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种数植物总种数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计算可知,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 项正确。1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顶级阶段,正确的是()A这个阶段在环境变化以前一直持续 B这个阶段不依赖天气C这个阶段不断变化 D这个阶段只有结构解析:选 A。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群落 经过一系列演替之后,最终会达到一个

14、与环境稳定平衡的状态, 这时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理论上这个阶段在环境变化之前是 稳定的。17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选 A。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多 样性逐渐增加,群落结构也愈加稳定。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这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将会保持原状。18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

15、行的演替解析:选 D。弃耕的农田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并且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属于次生演替。而裸岩、沙丘、冰川泥等不具备这些条件,属于初生演替。19下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整个植物的生物量B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 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D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解析:选 A。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 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 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之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 “剥夺 ”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 渐 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20下列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