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54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维沟通 调适开学后的异常心理 孙开飞 建湖县实验小学城南校区 摘 要: 学生在暑假、寒假后的开学初, 会有恐惧、恋旧、焦虑等异常心理, 这些心理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此教师要多管齐下, 与家长交流、学生沟通, 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从而调适学生开学后的异常心理。关键词: 小学生; 开学初; 异常心理; 调适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暑假或寒假之后的开学初, 学生对自己的班级、教师以及未来的自我, 都满怀憧憬和希望, 这是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有利因素。但是学生假期过后, 尤其是经过暑假、寒假等这样的长假后, 学生在开学后通常会产生一些异常的心理, 这会对学生新学期的学

2、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教师应当了解长假后学生异常心理的表现, 分析其成因,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调适其异常心理, 帮助学生在学期初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异常心理的外在表现(一) 恐惧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假期之后, 有些学生不能快速适应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 而产生诸多不适, 以致在心理上害怕上学。主要表现在:提到上学就无精打采、情绪低落, 甚至会出现心慌、头痛、胃痛等躯体症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约有80%的学生在开学后一到两周内会伴有恐惧、焦虑等心理, 而部分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 很快就会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而有些学生则需要借助外力加以引导, 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的心

3、理。(二) 恋旧暑假结束后, 学生升入更高年级, 此时, 许多学校一般会对学生进行重新编班, 成立新的班级, 而班级、年级的变化和任课教师的调整, 致使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教师的行为方式, 进而对过去班级及过去教师产生强烈的留恋情结。例如三年级学生孙某, 2016 年 9 月份从农村小学转到笔者学校, 其父母是之前就读学校的教师, 因此, 自我优越感比较强。转校后, 一方面失去了原来熟悉的伙伴关系, 又不能迅速建立起新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全新的学习环境, 加之父母不在身边任教, 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因此, 在转校后的初期, 整日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面对现在的环境, 表现

4、出的多是失落与萎靡, 甚至在身体方面出现恶心、呕吐等强烈反应。(三) 散神精力不集中是大部分学生在开学后的常见表现。在假期中, 许多学生每天做的事情是玩游戏和看电视, 每日生活基本处在自由散漫的氛围下。然而, 突然回到课堂, 生物钟无法立刻调整过来, 容易产生上课精力不济、哈欠连天、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课堂氛围难以调动, 因而难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比如笔者班级的王某、徐某同学, 父母常年在外工作, 因而这些学生暑假期间就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下。可是, 在暑假的后半阶段, 其父母为了补偿孩子, 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为期 8 天的旅游, 直至开学的前两天才回到家中。王某、徐某开学后, 仍沉浸在旅游的

5、各种趣事中, 加之旅途劳累, 上课出现打瞌睡、开小差、发呆等心不在焉的现象。二、异常心理的成因与危害学生在长假之后出现异常心理, 一方面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导致其适应能力及转换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 因而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与生活。(一) 家庭因素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不具有规律性, 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娱乐和休闲缺乏一个合理的规划, 甚至许多家长抱有假期就应当让孩子放松的心理, 一味放任孩子的行为, 于是学生的假日就变成了电视日、游戏日、赖床日。经过这种舒适无比的生活方式后, 开学后, 学生就会难以适应紧张、有规律的学校生活, 进而产生抵触情

6、绪。例如上文案例中的刘同学, 暑假期间, 父母仍需上班, 在家里处于无人照看的“留守”状态, 加之家长的纵容, 任由其整日沉迷游戏, 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致使暑假作业一字未动家长也不闻不问, 开学后刘同学仍留恋于假日生活, 导致其一上学就感觉头晕、恶心, 而放学回家后症状就立刻消除。(二) 学校因素尽管我国强调素质教育, 提出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等亦对以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评、指正。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的学校教育, 仍然与学生的升学、就业、待遇等功利目标相联系, 教学仍是以高强度的练习、紧张的课堂节奏、密集的学习活动为主, 学生心理上仍然是“压力山大”。加

7、之许多小学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 学生出现问题, 一致认为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思想问题, 然后以高压、严禁等方式来“堵漏”, 而不是从心理方面查找原因, 并加以疏导。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缺乏趣味性, 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使得学生难以从心理上认同当前的教学行为, 进而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三) 个体因素由于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 导致其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 学生暑假、寒假中的散漫生活与开学后的紧张学习, 就会形成鲜明对比, 致使学生心理上出现各种不适;同时新形成的班集体, 也会使得部分学生担忧开学后与新教师、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而名目众多的考试, 也会使一些学生对即

8、将来临的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心理。开学后的异常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产生诸如焦虑、抗拒、狂躁等不良情绪, 在生理上会伴有失眠、厌食等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理解力下降等异常表现。这些异常心理如果不及时调适和排除, 既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学习, 也会波及其他正常状态的学生, 使他们也会假借理由逃避学习。三、异常心理的调适策略(一) 家校沟通, 及时调整学生习惯过于散漫的寒暑假, 会打乱学生已有的生物钟, 因此, 学生开学后的异常心理, 在放假前就必须采取措施积极预防。首先, 放假前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 要求家长关注学生在暑假、寒假中的学习与生活, 帮助学生制定假期

9、学习与娱乐计划, 并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并对计划执行、学生行为以文字形式加以总结;同时要求家长在开学前一周不再安排大型活动, 如旅游, 使学生有一个收心和调整的过程。对于新入学或转学的学生, 家长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学校的优势及特点, 使学生产生一个心理期待;家长也可以谈论新学期的计划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从而缓解、消除学生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其次, 开学后家长要多与教师交流, 介绍学生在暑寒假中的状况、开学前后的心理反应, 使教师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预防和调适学生开学后的异常心理。最后, 教师在布置寒暑假作业时, 要做到合理、适量和多样化, 将书本作业、劳动技能以及娱乐活动相结合,

10、 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的同时, 提高动手能力, 开阔自身视野;开学初教师要适当放慢学习进度,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学校生活。(二) 师生沟通, 有效优化学生心态赞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来看,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尊重并理解学生, 学生喜爱并敬重教师, 那么整个班级就会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自然能够心情开朗、心态阳光, 反之, 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焦虑、厌学情绪等。因而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帮助学生克服开学初的异常心理。暑假、寒假结束

11、后,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设想、教育目标, 设立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教育愿景, 比如学期初或新教师接任新班级时, 让学生共同研究制定班风班规, 并按照班风班规来规范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是自己的班级, 而不是教师的班级, 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之中, 听取他们对教师的评价, 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改正不妥之处, 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对有异常心理的学生, 教师不能不闻不问, 甚至歧视他们, 而是用积极向上的话语激励学生, 用正面有效的评价鼓励学生, 用诚挚关爱的微笑打动学生,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12、系, 使学生愿意上学进而喜爱上学。(三) 自我沟通,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长假结束后学生产生异常心理, 其原因在于对新环境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新学期, 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比如有些家长经常提出:“孩子在三年级时数学成绩很好, 每次考试基本都是满分, 升入五年级、六年级后成绩就下降了, 每次只能考六十多分, 这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知识难度的加深、习惯养成不到位所致;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开学后的适应期中未能调适好心理, 在后阶段的学习中就会动力不足。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在开学后, 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

13、理。一省自己的心态, 能否正确面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 教师要多给学生分享名人成长的故事, 使学生明白困难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二省自己与同学、教师的相处, 能否做到和谐与共。在学校, 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 更要学习做人, 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三省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的讲解是否真正理解, 自主研究是否已经深入进行。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不断的自我追问和反思, 益于学生自我完善, 进而养成健康心理。(四) 生生沟通, 营造和谐积极氛围斯卡纳金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 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 都将化为灰烬, 变成木乃伊。”如果学生从内心排斥学习, 那么

14、教师、家长的所有努力都会成为妄想。因而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使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首先, 在开学前, 可以引导学生与好朋友交流, 谈谈新学期的打算和设想、学校生活中的趣事等, 以此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其次, 在开学后,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晨会以及开学第一节课等组织一些活动, 引领全体学生分享寒暑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帮助学生进行“假期宣泄”, 释放情感, 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转向学校生活。再次, 拟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引导新分入班级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对新学期的展望和打算, 从而消除假期后的“野性”。最后, 教师可以开展假期作业展、写字竞技场、读书加油站等的活动, 以此树立典型, 正面鼓励, 激励学生努力向上, 传递班级正能量。总之, 对于学生开学后的异常心理, 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一个“心理调适期”, 多谈论学校学习生活的话题, 从而有意识地将学生从娱乐、游戏等的状态下引向学校和学习, 以乐观的态度给予学生信心及信任, 使学生能尽快步入新学期学习轨道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