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 (1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561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思维 (18)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系统思维 (18)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系统思维 (18)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系统思维 (18)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系统思维 (18)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思维 (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思维 (18)(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思维 (18)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 摘 要: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 24 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 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关键词: 系统科学; 系统思维; 系统经济学; 作者简介:昝廷全 (1962-) , 男 (汉族) , 安徽界首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收稿日期:2017-04-12Systems Thinking (18) ZAN Ting-qua

2、n Chinese Center for Systems Econom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e system sci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sciences in the 20 th century.Systems thinking i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mong systems sciences. 24 topi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Ev

3、ery topic encompasses three modules: related topic + related theories +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economics. It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systems thinking that introducing systems thinking with concrete topics.Keyword: systems science; systems thinking; syst

4、ems economics; Received: 2017-04-12(347) 轴心文明的基本版图 (1) :希伯来宗教的演化轨迹当今世界上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文明的差异和冲突。世界文明的基本版图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底色和背景。世界文明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希伯来宗教、印度宗教、古希腊认知理性和以道德作为终极关怀的中国传统。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希伯来宗教的核心是追求个人救赎。其隐含的假设是此世被界定为苦难和原罪, 因此, 才需要救赎。其价值目标不在此世, 离开此世依靠外在的神秘力量。希伯来宗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它们是在希伯来宗教的演化过程中逐

5、步形成的。犹太教包括四个核心观念:第一是人有原罪和堕落, 这是此世苦难的根源。脱离苦难是“救赎”的本质。第二是实现救赎必须绝对服从外在的神秘力量, 即对上帝的绝对服从。这是希伯来宗教始终不变的内核, 也是其他宗教不具备的。第三是对人和神沟通中介的规定。救赎必须知道神的意志, 这就需媒介, 例如米赛亚、先知等。第四是对救赎对象的限定。在犹太教里, 只有犹太人才可能得到救赎, 上帝只关心犹太人, 不关心其他人。继犹太教之后, 希伯来超越视野经历了两次大的突破, 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当罗马帝国把强权强加在地中海世界时, 被压迫人民痛苦不堪, 救赎的观念开始超出犹太人的局限, 而成为所有受压迫人

6、民的渴望。这种渴望是通过基督的降临实现的。基督重新解释了救赎宗教, 这就是所谓的新约。新约是旧约的扩展版。扩展的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只要相信上帝、相信基督, 人人都可以被救赎, 救赎的观念从此由犹太人扩大到全人类。第二, 实现救赎必须服从外在的神秘力量, 这一点是不变的, 所不同的是基督作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 本身就是神, 对上帝绝对服从就是信耶稣。第三, 犹太教里的救赎虽然强调人的最终价值不在此世, 但并没有说此世马上就要毁灭, 而基督教则认为, 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临, 此世完全没有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 为最后审判作准备, 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相信

7、上帝, 所有相信上帝的人在一起组成一个教会。总之, 我们可以把基督教视为犹太人救赎观念的普遍化和出世转向。如前所述, 罗马帝国统治的来临为救赎宗教超出犹太人传播提供了前提条件, 伊斯兰教的出现则是跟罗马帝国的解体连在一起的。公元四世纪以后, 整个罗马帝国开始在巨大的内忧外患中解体, 导致由其主导的西方社会秩序大毁灭, 一部分人对救赎的观念开始产生怀疑。公元七世纪, 先知默罕默德出现, 对源于犹太教的救赎观念重新解释, 由此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 (aslama) 的本意是顺从, 即顺从于至高无上的神, 伊斯兰教接收了希伯来救赎宗教的核心观念, 即对外在神秘力量的绝对服从, 并将其发展到极致:神

8、是不可思议的, 即使去想象一下神的样子也是最大的罪过。和基督教一样, 伊斯兰教也认为救赎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利, 只要相信真主, 承认先知, 人人都能够得救, 但是, 伊斯兰教除了强调救赎以外, 还要在此世建立公正的社群, 即实现基督教的入世转向。基督教的兴起是因为耶稣的降临, 伊斯兰教的形成是因为默罕默德的出现。但是, 默罕默德和耶稣不同,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神, 也不同于会施法术的摩西。这一点对理解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差别极为重要, 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主要有古兰经、圣训和圣行构成。古兰经对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都是一样的, 由此构成了回教世界的统一性, 圣训记录的是默罕默德的言论。由于默罕

9、默德承认自己是凡人, 对他的言行可以有不同的记录, 这自然导致了不同地区伊斯兰教传统的差异。先知的言论和神的命令是两个可分离的系统, 这对理解整个伊斯兰的政治传统极为重要。默罕默德是先知里面的最后一个, 在此之后人和神的对话从此终止, 也就是说, 伊斯兰教是希伯来宗教的最后一次展开, 从犹太教到基督教再到伊斯兰教, 一切可能的形态已经穷尽, 从此之后再也不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救赎宗教了。(348) 轴心文明的基本版图 (2) :印度宗教的演变印度宗教和希伯来宗教都追求舍离此世, 所不同的是, 印度宗教依靠个体自身的力量寻求解脱, 而希伯来宗教获得救赎只能绝对服从外在的神秘力量。这就意味着, 在印

10、度宗教里人要进行一系列的修行, 以使自我 (灵魂) 超越轮回, 这样一个基本观念最早出现在婆罗门教中。奥义书是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奥义书里最早提出了轮回的观念以及通过瑜伽修行的思想。婆罗门教把宇宙看作是一系列解脱等级构成的层级结构, 种姓是这一解脱等级的一部分。婆罗门教具有自己的宗教仪式, 这些仪式也是解脱的必经之途。也就是说, 解脱还要借助于社会中的某个阶层, 依靠个人的“自力拯救”不彻底。因此, 其进一步发展一定是“自力拯救”的纯粹化。最彻底的依靠个体解脱的学说是佛教。佛教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个人意向性建筑, 甚至个体本身也是意向性建造出来的。因此, 只要个体意向性纯粹化, 不指向任何特定对象

11、, 人就超越了生死, 达到了解脱。这种状态在佛教中就称为“涅槃”。从婆罗门教到佛教, 正是依靠个体的力量来达到解脱这样一个价值目标的不断纯粹化。印度超越视野最后的展开是印度教的形成。我们知道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十二因缘, 讲的是个别自我是怎么被意向建构出来的。“我”的意识, 我的形象, 以及一切“我有”等, 都是主体意向性建筑。因此, 在个别主体“我”出现之前的意向性就不是个人的意识, 它属于普遍主体即“大我”, 亦称绝对主体, 这就是如来。如来可以被理解成“我”的普遍化。“大我”是佛教里面最神秘的一部分, 它可以是一个个“小我”的抽象化, 也可以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精神。实际上, 佛教中一直存在如何

12、将先于自我的普遍精神的定位问题。印度哲学家商羯罗 (Sankara, 788-820)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把如来看做是梵天的化身。这样一来, 包括一切解脱等级在内的整个宇宙都可以看作印度教主神的建构, 整个佛教就可以同婆罗门教等级解脱统一起来, 佛教的“自力解脱”被婆罗门教吸收, 从此印度教成熟了, 代表了解脱超越视野的全部展开。解脱之道再次回归到每个主体通过自我修炼脱离各自所在解脱等级, 即每个种姓只要按照“达摩”生活, 来世就可以进入较高等级。这也自然解释了在商羯罗之后, 佛教在印度的消失之谜。读到这里, 不禁使人联想, 博弈论中的虚拟自然人是不是就是印度教中如来的化身?如果真是这样,

13、第一个提出博弈论中虚拟自然人的一定是印度教徒。(349) 轴心文明的基本版图 (3) :希腊理性认知轴心文明的第三大模块是希腊理性认知, 其核心是依靠外部法则追求此世目标。所谓外部法则主要指法律和自然规律。按照古希腊人的观点, 法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其本质仍然是自然规律。古希腊人对外部法则的认识主要通过理性手段。这里的理性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达:一个是和“言说”有关的 logos (逻各斯) , 另一个是精英分子用数来构成万物时发现的 ratio (比例) 。“言说”是真理在辩论中产生的代名词, 代表着希腊城邦的普遍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 万物皆数, 由“比例”出发用数学了解

14、宇宙规律。Logos和 ratio 的展开形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对法律的认识和运用, 二是自然科学传统的形成。古希腊城邦法律规定了每个公民应该得到的东西。所谓人应该得到什么, 是从人为何物这一普遍观念推出的, 其本身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直到今天, 这种思想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一点来讲, 根据系统需求理论, 人应该得到什么, 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生物耗散结构、思想耗散结构和社会耗散结构。这些是法律正当性基础的最终来源。今天, 人类的法律基本上都是罗马法的延续和继承。从“逻各斯”、柏拉图法律篇到罗马法, 清晰地展示出一条通过寻求外部规律来约束社会观念不断展开的轨迹。今天的科学理性主要来自于古希

15、腊的 ratio,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泛希腊化时期, 正是自然科学传统形成的过程, 其推动力量是用数学来研究自然法则。今天的科学院 (academy) 和博物馆 (museum) 都源自于那个时期。Museum的原意是“学宫”, 来自于古希莱宙斯神庙, 是今日博物馆的前身。在学宫里产生了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几何原本不仅是数学原理, 更是科学思维的模板和典范。科学史研究表明, 之后每一门新学科开始建立的时候, 都以几何原本作为推理的参证框架。在罗马帝国建立后, 通过寻找外部法则来达到此世目标遇到了问题, 古希腊超越视野盛极而衰。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则的努力从此世转向他世, 新柏拉图主义兴起

16、, 成为接受基督教的中介, 古希腊超越视野向希伯来超越视野转化。其根本原因在于, 用理性认识外部法则, 无法超越生死。超越视野的本质是人从社会里走出来, 寻找个人精神的最终意义, 这种最终价值要能够超越生死。只有这样, 他才能支配其他价值。超越生死是一切文明的最终追求目标。到罗马时期, 寻找永生的目标终于和科学分道扬镳, 科学由于缺乏足够的动力衰落了。现代科学的形成意味着用理性追求知识的心灵变为了稳定状态, 这需要求知理性和其他超越视野呈二元分离状态, 这便是现代性的本质。(350) 轴心文明的基本版图 (4) :以道德作为终极关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超越突破依靠个体内在力量追求此世目标。目标在此世这一点和古希腊超越视野相同, 但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是依靠寻找外部法则而是通过个体的内心修炼, 这又使得它不同于古希腊通过认识外部法则实现此世目标的超越视野。印度宗教虽然也强调必须依靠自身力量, 但其目标不在此世, 因此也与中华文明超越突破相去甚远。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