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562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 祝烨 江苏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新工业革命推动了新产业、新技术的产生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 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创新模式, 更带来了管理的变革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改变, 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企业自身积累资金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融资难成为困扰其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新工业革命带来种种变化落脚, 分析面工业革命的企业融资问题, 提出企业要能够创新融资, 突破固有的限制, 为企业的发展谋划合理的融资方式。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融资方式; 资本结构; 一、新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新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

2、概括为三点:信息化、分散化、知识化。信息成为战略性的资本, 面向新工业革命, 汇合式成为负担, 信息社会是松散化的社会。合作化, 社会进入允许独立制造的时代, 销售方和购买方有原来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供求的合作关系。制造主体趋向多元化, 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为全球企业打开了供应链, 因而分散型企业彼此和谐共生, 合作创造与制造相互协同。知识经济伴随新工业革命的历程, 知识化生产也是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推进而必然产生的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新工业革命带来的知识化生产模式使企业生产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知识化的生产的发展也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经济的影响

3、方面, 比较优势解构、重组, 利益被重新分配, 形成新兴经济体。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逐步瓦解, 新兴经济体通过较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 使得一些生产部门丧失了比较优势。中国的企业在这种经济形势下, 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融资环境新工业革命背景下, 融资环境变化主要发生在产业、金融市场、政策环境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产业模式是垂直结构集权的大型企业集团, 规模经济特征明显, 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新工业革命的到来, 取而代之的是模块化的生产网络, 规模起点比较低, 市场准入的壁垒被打破, 市场模块化, 形成了可竞争的市场结构。传统的生产模式垂直结构, 其表现形式是一

4、种自上而下、集中式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渐渐被新工业革命催生的松散的、平铺式结构的经营方式所替代。互联网推动全球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网络, 与一些商业巨头一同推进产业变革。政策扶持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 从全球来看, 工业革命以来, 各国均设立了专门性的政府部门或者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提供资金帮助。美国对部分企业出售股票的手续进行简化。日本则通过政策的实施给高科技类型的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包括实施“经营稳定对策借贷制度”。日本金融公库的设立帮助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我国在融资政策方面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有“863 计划”和“火炬计划”, 近年推出“产学研计划”等政策来扶持基础科学研究。税

5、收政策主要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政策等, 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降低企业的赋税压力, 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企业的融资压力。新工业革命的到来给金融市场环境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持续改变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不仅是企业筹集资金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平台, 工业发展推动了它的发展。所以, 金融市场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工业经济带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反之, 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推动工业化的进步。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指企业通过适当渠道, 并以适当方式, 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企业融资的动机可以细分为四类:建设性融资、扩张性融资、偿债性融资及混合性融资。管理者要想企业平稳运转, 首先要合理地选择

6、融资方式获得需要的资金, 接着才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灵活运用资金, 使资金增值, 企业成功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融资方式是否合理。资本结构是企业多种形式资本的组合以及组成比例关系, 企业的资本结构通常是通过债务性和权益性融资的结合, 即内源与外源融资相组合。合理地组合融资方式与配比, 能够帮助公司提高综合竞争力。选择哪种融资方式, 以及资本结构如何最佳组合配比,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竞争因子。选择恰当融资方式, 恰当的资金渠道和分布的正确分配, 能够提升业绩和效率, 也能够增强竞争力。同时, 也带动了企业要承担的风险, 尤其是破产风险。假设一个企业资本结构以债务性融资为主, 债务增加使得用于固定成本

7、利息和本金的支付随之增大。考虑到资本结构比率债务的增加将导致债务权益比率增大, 并因此使得公司偿付长期债务的能力下降。如果股票的赎回或营运损失造成权益下降, 也将导致债务权益比率增大, 公司的长期偿付能力面临更大的风险。综合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在新工业革命的环境下, 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 资本成本是企业融资行为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公司面临的破产风险越大, 债权人要求公司支付的债务利率就越高, 这种债务利率就是公司的“资本成本”。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二者本质上的不同, 前者的成本必须在到期前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股票的利息和投资者任务未来股票利息提高是股权融资主要成本。债务融资成本和

8、股权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就是资本的总成本。负债融资的占比比较大, 则资本成本高;权益性的占比小, 那么资本成本低。2. 研究资产的动态活性, 实时改变方式结构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中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 那么灵活性高、融资成本低的流动负债可以作为优先的考虑对象;倘若中长期或者固定资产较高的话, 意味着短期融资较少, 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不容易变现的缺点, 应当将权益性资本货长期负债置于主体地位。3. 融资的目的和融资人的对风险的接受度按时间长短, 有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 融资目的和融资人对风险是偏好决定了选择哪种融资方式。短期融资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筹资弹性好, 且一般融资人所需承担的利率风险

9、相对小, 因而资金成本相对低。面向新工业革, 许多企业需要引进新技术或者开发新产品, 或者购置先进的新设备, 由于这类活动的所需的资金数额比较大、占用周期比较长, 长期融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如长期贷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股票或者混合型筹资方式, 一些上市公司还会采取认股权证的方式筹集资金。各种融资方式选择及配比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本结构。4. 规模及发展前景与资本结构关系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通常也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规模大的企业大多经营方式比较多元, 其经营风险通常不高, 负债担保能力和信用资本较高, 因而欠债比较多, 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企业大多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企业,

10、 属于新兴行业, 其生产销售风险大, 破产成本比较高。预见到这些因素, 债权人常常合同上列出更多的限制性要求。因此, 新兴的处在新创发展阶段企业更加偏向权益性融资。四、完善政策环境针对多变的经济局势, 我国作了应对的措施, 出台了若干纲领性的政策。鼓励创业创新, 将创新能力发散出来。“互联网+”的概念着力于发挥网络的市场优势, 促进我国经济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制造 2025”是鼓励探求新的工业发展之路, 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其措施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需要稳固已经落实的政策, 如所得税、股权激励机制、受益的分配政策以鼓励企业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二是仍在试点中, 亟需完善

11、和推广的政策;三是根据形势需要提出的新政策新措施, 尤其是涉及企业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人才培养和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四要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维权机制, 保护知识的创造、运用和管理。五是认真落实新工业革命相关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知识创新的法律保护, 营造良好的法治境。此外, 金融服务方式和途径也需要进一步创新, 金融与科技可以创新结合, 加强相互影响的力度。五、加快金融体系完善创新我国融资体系对许多创新性企业来说, 融资的准入标准设定有些高。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以银行借贷为主, 而我国银行体系中大多是国有银行, 融资活动受多方面限

12、制。新工业革命下, 股票、债券市场十分活跃, 融资限制不多, 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是极大利好。尽管二级市场对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 但风险常常与回报相伴。深化金融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放在降低上市门槛上, 让企业融资通道更加顺畅。活络的金融市场可以简化融资程序, 只要企业发展前景良好, 投资人就愿意出钱, 融资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金融改革需要针对的是融资的壁垒, 以及程序上的规范, 避免出现泡沫。要让资本市场真正发挥其优点, 激励企业在新工业革命下努力创新, 破解资金的限制, 用真正的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参考文献1芮杰明.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叩门, 中国怎么办?J.当代财经, 2012, (8) :5-12. 2眭纪刚.结构调整、范式转换与“第三次工业革命”J.战略与决策研究, 2014, 29 (6) :723-732. 3陈稳进.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与启示J.当代财经, 2002, (6) :78-80. 4唐德淼.新工业革命与互联网融合的产业变革J.财经问题研究, 2015, 381 (8) :24-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