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3500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知识点总结(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主要线索为“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于 19 世纪 40 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把马克

2、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三次历史飞跃时期,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

3、够成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邓小平能够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根据中国国情,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二、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的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材料;在政治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在经济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病;在思想道德方面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不久就对这个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无情的

4、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败和残暴,诉说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思想奴役这不仅在当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而且至今对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也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与预测,并为实现理想社会进行了各种艰难的试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有启发性的实际例证,他们对未来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文化,从社会到家庭,都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如 1、关于农救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农救会的思想。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4、关

5、于有计划地组织农救会生产的思想。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分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8、关于普及教育与消除愚味的思想。9、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10、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11、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12、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13、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14、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思想。15、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16、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17、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和不输出制度的思想。18、关于国家消亡与未来社会管理

6、的思想。1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3)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尽管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二、局限性: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传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以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3、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浩劫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4、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不是在生产的现存物

7、质事实和阶级斗争中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把社会理想化。三、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 欧洲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三大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失败说明,当时流行西欧各国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没有革命的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就不能达到争得解放的目的,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2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两个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 19 世纪

8、40 年代在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先后完成了立场,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理论研究的实践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固有缺陷,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9、(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四、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的问世宣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经 19 世纪后半叶马、恩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深化。其主要内容有:(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中,马、恩作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是体系中一个最重要最基

10、本的原理。(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马、恩认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是思想上、政治上、力量上最强大的阶级,只有他能肩负起埋葬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3)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马、恩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是一个反动的暴力机器,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用革命的暴力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但也不反对用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夺取争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4)国际主义与统一战线理论。各国的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起来,实

11、现国际团结,实行国际主义、互相支援,反对共同的敌人。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应该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尽可能把一切革命的阶级和进步的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夺取革命的胜利。(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理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起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6)共产主义理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此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更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五、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19 世纪 40 年

12、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实。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2、阶级基础 。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且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理论基础

13、。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较为重要的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汲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批判继承,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4、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七、试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答:1、成就。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苏联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4、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宿舍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极大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1、特征: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一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政治方面的表现。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案例机关。经济方面的表现。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15、过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机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公共舆论一律。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从 20 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苏联还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要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控制中心和统治中心。3、弊病。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

16、权主义道路。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八、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有哪些?一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第二,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靠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指挥, “国家计划就是法律” 。第三,在经济的管理方法上,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一行政方法为主,即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这些特点相互联系,他们共同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主要表现在,第一,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第二,实习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