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445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国内生态公正问题研究述评 罗志勇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近年来, 中国理论界在借鉴、吸收西方环境正义理论的基础上, 从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生态公正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 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全面梳理总结既有理论研究成果与不足, 对于推进中国生态公正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 生态公正; 生态权益; 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罗志勇, 博士,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江苏苏州 215123)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Domestic Ecological Justice in R

2、ecent YearsLuo Zhiy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cademia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y drawing on and absorbing western theory of ecological justice to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ecological justice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ethics, philosophy,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etc. To co

3、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deepening our study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20 世纪 80 年代, 起源于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有力地推进了环境权利公正化和民主

4、化的进程, 对国际环保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 由环境正义运动催生的生态公正理论成为西方理论界持续探讨的一个热点课题和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并很快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开来。在中国, 由于公民环境权利意识的缺失, 由社会不公导致的生态不公正问题长期被忽视, 相关理论研究也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生态危机日益加剧, 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分配、消费及其利用保护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不对称、不公正, 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呈集中爆发之势。中国理论界围绕生

5、态公正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借鉴、吸收西方环境正义理论的基础上, 从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了深入研究, 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一、对西方环境伦理、生态哲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与评析一般认为, 西方生态公正问题最早发端于美国, 它起初是一项环境运动, 是非洲裔美国人和部分白人弱势群体为自己的家园被当作垃圾场而举行的抗议活动, 其主要目标是要求美国政府改善弱势群体尤其是有色人种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条件, 赋予他们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1982 年,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瓦伦县居民举行的抗议美国政府将该地区作为有毒垃圾掩埋场的游行示威活动, 标志着环境正义运动的正式兴起。1987 年, 介

6、绍瓦伦县居民示威活动的著作必由之路:为生态公正而战出版, 该书首次使用了“生态公正”一词。从此, 生态公正作为一个诠释环境思想的新概念得以广泛采用。20 世纪 90 年代, 生态公正问题在美国政府和学术界逐渐得到重视, 出版了大量环境公正方面的学术著作, 召开了有关的学术会议, 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公正组织。在生态公正理论产生的起源和实践基础方面, 滕海键教授全面介绍了美国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环境正义运动, 分析了环境正义运动产生的广阔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渊源, 评价了环境正义运动对美国社会乃至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在国际生态公正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

7、不少学者致力于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公正思想的研究与评析。生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的产物, 以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及对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的揭示, 成为西方独树一帜的一个哲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莱斯 (William Leiss) 、大卫佩珀 (David Pepper) 、詹姆斯奥康纳 (James OConnor)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John Bellamy Foster) 等。张乐民对美国学者、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的环境正义思想作了探析。奥康纳指出:“一方面倡导不能低估自然界的存在价值, 特别是要尊重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

8、运作性;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正义问题深刻的现实根源在于社会问题。”这表明生态公正问题不单纯是个生态问题, 而是社会不公正问题向生态领域的延伸。王云霞、杨小华分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北美的领军人物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 及其对中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意义。他们指出, 福斯特通过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的深刻剖析, 强调将现有的生态运动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 也即将保护环境与反对社会的不公正联系起来, 主张通过生态革命消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以实现生态公正。福斯特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体现了他对国与国之间实现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强

9、烈诉求, 因而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多地具有生态政治学的特质。冯颜利等人在分析奥康纳“生产性正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看法, 指出:人们对于正义的诉求是多元化的, “生产性正义”不可能是生态正义的唯一形式, 而分配问题又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性正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而奥康纳的“生产性正义”思想没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也就注定了“生产性正义”思想是不可实现的。董慧介绍了英国学者大卫哈维 (David Harvey) 的空间、地理生态正义思想。她提出:哈维对生态正义的解读

10、, 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之一;同时, 哈维运用的辩证法的思维范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以及实证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后现代研究方法, 对未来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汪盛玉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进行了探析, 指出:生态正义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价值吁求, 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生产过程正义的生态程序,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生态践行, 以及政治改良和文化发展的生态旨归等思想, 为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当代生态困境提供了有益启迪。同时, 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带有乌托邦色彩, 只有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马克

11、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才是建设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的科学指南。对西方生态殖民主义导致国际生态不公正的揭露和批判, 是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主题。郑湘萍、田启波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生态殖民主义批判一文中认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生态殖民主义出现的深层原因, 生态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生态殖民主义的实质。这一生态批判理论, 有利于人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侵略本质,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作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利用自己占优势地位的经济、政治、科技等力量, 通过让收益内在化和成本外在化,

12、 即让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支付它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由第三世界的人民和子孙后代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所带来的昂贵成本买单。生态殖民主义行径严重违背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公平原则。国际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非正义原则, 其主要表现就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殖民主义。”同时, 作者指出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道义上谴责西方国家的这种不平等、不公正、不道德的生态殖民主义行为, 他们呼唤发达国家承担环境责任, 这远远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 必须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层

13、面来遏制人的贪欲, 彻底改变维护北半球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使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界科技进步、资源和市场份额。”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殖民主义批判相似,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流派则从社会正义的视角对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正义问题进行了批判。方世南在社会正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文中指出,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 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只有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 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

14、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走向公正社会。同时, 作者也指出了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 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 注定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此外, 随着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女权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对人类生存发展权利的影响, 女性在环境污染中面临着因生态权益受到侵害而导致生存发展权利不公平等问题, 这日益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对女

15、性权利的研究也因此延伸到了生态环境领域, 并产生了重大影响。李培超的多维视角下的生态正义一文, 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生态正义中的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问题。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潮出发, 着重探讨了女性正义问题和社会生态学的生态正义理念, 指出由生态危机导致女性生态不公正的根源在于男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压制, 妇女儿童成为生态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要消除这种生态不公正现状, 就必须颠覆男权主义文化, 实现生态女性正义。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的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或经典著作出发,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进行了挖掘。王建明、王爱桂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

16、深入挖掘, 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存在“一红一绿”两条主线:既批判了资本的扩张, 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入侵;既揭露了资本家的阶级剥削, 也揭露了资本的扩张对世界的生态掠夺;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 同时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 共产党宣言具有双重主题, 是红色革命和绿色革命的“双重奏”。邵发军则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公正思想进行了探析, 认为该著在生态正义思想方面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和自由主义的特征, 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是自然生态正义与社会生态正义的综合体, 为后期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准备。李惠斌在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一文中, 将生态正义、生态权利、生态价值列为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研究视角, 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在于明确生态价值概念, 保护人们的生态权利, 维护全社会的生态正义,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任铃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及其现实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