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13192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多产联动视角下的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姓 名: 张 宝 玲 学 号: 1111011003 专 业: 茶 学 指导教师: 李 远 华 20 年 月 日1摘 要武夷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茶叶资源,随着旅游休闲时代的来临,游客品味的提升及需求的变化,茶旅结合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武夷山的茶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众多的茶文化遗迹、与宗教文化关系紧密;与此同时,武夷山的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项目逐步完善、新业态兴起。两者之间相互结合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但仍存在局限的茶产业旅游结构、推广营销手段、 “茶文化”氛围等缺点。可以通过整合旅游资

2、源,各产业进行支持;结合旅游发展形态,茶旅结合多样化发展;突出茶叶优势特点,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整合营销,发挥品牌叠加效应优势来推动武夷山的茶旅结合进一步向前迈进。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业;茶旅结合;多产联动2目 录1 引言 P42 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P52.1 武夷山茶业与旅游业发展概述 P52.1.1 武夷山茶业发展概述 P52.1.2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概述 P72.2 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现状及优势 P92.3 武夷山茶旅结合存在问题 P112.3.1 局限的茶产业旅游结构 P112.3.2 局限的推广营销手段 P112.3.3 局限的“茶文化”氛围 P112.3.4 没有能够

3、很好的利用海峡两岸茶博会 P122.3.5 武夷山的茶山旅游开发较弱 P122.3.6 不够重视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P123 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动力机制 P123.1 茶旅结合内涵 P123.2 茶旅结合发展动力机制 P133.2.1 产业发展内驱力P143.2.2 利益驱动P143.2.3 政府的引导力 P143.2.4 市场的推动力P154 多产联动视角下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模式 P154.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 P164.2 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 P174.3 茶形象与旅游品牌结合 P175 武夷山茶旅结合优化发展建议 P185.1 整合茶旅资源,各产业进行支持 P185.2 结合旅

4、游发展形态,茶旅结合方式多样化发展 P185.3 突出茶业优势特点,与旅游业有机的结合 P185.4 整合营销,发挥品牌叠加效应优势P1936 总结与展望 P19谢辞P21参考文献 P224多产联动视角下的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探析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茶作为一种健康和谐饮料逐渐被接受,并成为一种产业、一种文化,甚至是一门艺术。我国茶具有5000年的历史渊源,种类多样,有绿茶、红茶等6大茶类,涉及的省份也较广,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在国民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我国数据统计,近几年来,茶叶消费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全球茶叶消费量一直以每年3%-5%的增幅递增

5、。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茶叶种类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中国的茶叶逐渐走向国际化。“名山秀水,必产灵芽” ,武夷山被称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同时作为武夷茶生产地,是一颗镶嵌在我国华东地区绿色生态地带的璀璨明珠,素有“风景奇秀甲东南”之美誉的千古名山,生态环境极佳,自然资源物种丰富。武夷山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天心岩茶村地处武夷山景区核心部位,全村有山地面积54600亩,占景区总面积的85%,全村总人口

6、1734人,508户,辖有7个小区,14个村民小组。天心岩茶村属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核心部位,有着秀美的风景资源,地质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清澈的九曲溪穿山而过。天心岩茶村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茶区常年云雾弥漫,日照短。著名的茶叶生长地“三坑两涧”在天心岩茶村地域内,村内的名胜古迹“大红袍”至今风采依旧。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天心岩茶的独特内质。天心村茶叶品种繁多、优良,加上特殊的传统工艺,使天心岩茶独具岩骨花香,胜似兰香而深沉特久,滋味浓醇清恬,为茶叶珍品。早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元、明时期成为贡品,清代远销海外。自古以来天心村老百姓家家制茶,近年来依靠科技兴茶,降低农残,大力

7、发展有机茶。天心岩茶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地的表彰,历年来茶王赛中天心岩茶村人的茶,均获得茶王。可是武夷茶产业化发展水平滞后,与同是乌龙茶类的铁观音相比,无论是茶叶产量、产值、进出口、市场占有率等情况都全面弱败,武夷茶龙头规模企业匮乏,知名企业品牌缺失,茶产业效益总体低下。随着茶叶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武夷岩茶作为茶文化的一种,每天都吸引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游客特意来武夷山观看“制茶奇技 ”印象大红袍,印象大红袍不仅容纳了有关大红袍的传说,而且还包含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茶还可以制作茶宴

8、、茶疗、茶点等等,促进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北京举办的“汉语之夜”涉外活动5中武夷岩茶作为礼品赠送外国使者。武夷岩茶作为武夷山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推动了武夷山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武夷山被称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后,全国 5A 级风景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百条红色精品旅游线、“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 “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 “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等旅游品牌。近几年发展,武夷山旅游与大红袍

9、已经是武夷山两块金字品牌,要将这两块金字品牌结合起来,也就是茶旅结合,开拓武夷山茶产业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本文阐述当前武夷山茶旅结合现状以及发展优势,针对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中存在问题,通过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动力,探讨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新途径。2. 武夷山茶旅结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1 武夷山茶业与旅游业发展概述2.1.1 武夷山茶业发展概述(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武夷茶,顾名思义,就是武夷山所产之茶。即包括过去和现在所产的各类茶叶。对于武夷山何时有茶,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是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有人说是在两千年前的西汉;甚至有人说是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武夷茶最早的传说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在位时

10、不仅征服此地,并派遣使者祭祀武夷君。宋时苏轼在 900 多年前写下一篇叶嘉传 ,拟人的手法描写武夷茶,把其比作“叶嘉” ,表达“叶子嘉美”之意。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至武夷,悦之,隧家焉。 ”西汉时期,有位建安的官员把叶嘉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见其美貌清新脱俗,甚是喜爱,待之以名流之礼。视其为清白之士、不随波逐流,受到重用。用拟人手法写武夷茶的更早文字记载是在唐朝,唐时孙樵作送茶与焦刑部书一文于公元 806 到 820 年期间,文中记载有关“晚甘侯”的文字,清人蒋蓄在其云寥山人文集有记载:“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也。世居建阳丹山碧水之乡”当时武夷归建阳管辖,丹山碧水为武夷特殊

11、地理环境的特有称谓。此时,崇安县已初成雏形。到宋时,崇安县境域有 19 个村落,一直沿袭到清代。从汉代到宋代,中原移民逐渐往武夷山区迁移,进行开发,并与当地闽越人混杂居住,使中原地区的技术、文化、观念与当地文化融合交流。武夷茶逐渐纳入到中原文化的范围内,是帝国边陲的“文而化之”的过程。6陈行一在武夷茶史文献杂撷中,引用崇安县新志中的一段话:“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 ”正式记录了武夷茶的历史起点和发展过程。宋时在福建北部设立了贡焙,即北苑贡茶,辖区包括武夷。政府专派官员管理贡茶事宜。帝王的重视使选拔上品茶成为官民的责任,斗茶兴盛于此时。苏轼还写了关于武夷茶另一首诗荔枝叹:“

12、君不见武夷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而正式全面的描述当时武夷地区茶事兴盛的是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文,文中生动的描述了武夷茶的采制过程、斗茶过程、胜负心情以及武夷茶的特殊之处.此后宋徽宗赵佶为茶写了一本专著大观茶论 ,大赞建茶。布迪厄认为,王朝的建立其实是资本的集中化过程,是公共资源的私人垄断。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自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贡品贡茶便是皇帝利用特权获得各地最好物品的垄断方式。为了区别帝王与普通老百姓,还特别订制了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茶饼,称为“龙团凤饼” 。从大观茶论可知,福建建州地区已经与“天子”中央政府发生了最直接的联系,并引以为豪“北

13、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唐宋以来,随着武夷茶逐渐被纳入贡茶行列,开始人工培育种植茶树。武夷山人利用高山斜坡地、丘陵地带和洲边盆地建设茶园。在正岩茶区,由于地形错综复杂而大部分利用幽谷、深坑、岩隙、山凹和部份缓坡山地,以石砌梯、填土建园,另有利用峻险石隙,砌筑石座,填土种植,故有“石座法” 、 “寄植法”等五种武夷山传统的耕作茶园 。据载,武夷茶全盛时期,全山稍可利用之地皆开为茶园,面积约达 1 万亩。(2)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有的是历史上保存流传下来的,有的则是近代人选育培植的。武夷山生产的茶叶,由于品种不同、品质差别、采制时期先后,历代对岩茶的分类,甚为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名丛源于品种,选自于武夷菜茶,名目繁多,高于品种,且拥有个性特征,为武夷岩茶平添不少韵趣。其中大红袍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为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的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有几百、上千种, 统归一个系列。所谓单丛是以优良品种名称单独命名的岩茶,即“花名”如奇兰、梅占等。现在名丛、单丛已不胜枚举,单慧苑茶厂就达830多个。武夷山不愧为名丛单丛王国。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