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102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适应与政党主体性建设 张师伟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挺进纵深及中国共产党党建水平、执政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 向参政党提出了政党主体性建设的党建工作新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在实践上向各参政党提出了时代适应的新问题和新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则为此而必须进行各自

2、的政党建设, 以政党建设的新内容回应时代适应的新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水平发展。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参政党; 时代适应; 政党主体性建设; 作者简介:张师伟, Email:。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 (15BZZ013) The Age Adaptability of the Participating Par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s SubjectivityZha

3、ng Shiwei Abstract: The socialist participating par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ut also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party system with Chi

4、nese characteristics. It plays an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level of govern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ulti-pa

5、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new party building demands of the Party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of participating parties. This means th

6、a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proposed new problems and new projects of times adaptability of the participating parties in practice. Socialist participating par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respectively carry on p

7、arty construction, with new content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response to new demands of adaptation to the age, jointly promoting high leve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Keyword: socialism with Chin

8、ese Characteristics; democratic politics; participating party; adaptation to the age;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subjectivity;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初步形成于作为协商建国结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基本定型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 1954 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角色分工,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发布为标志,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协运动, 成

9、为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在协商建国的问题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既体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选择, 也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共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人民民主的历史贡献, 更体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各革命阶级、阶层及政党共同革命的领导和合作关系。2值得注意的事实是,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性、先进性及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上都远远地超出了民主党派, 从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出了最佳的时代适应性;民主党派则不仅在革命性、先进性及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上远远不如共产党, 从而在政党的时代适应性问题上也就远不如共产党, 而

10、且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建及时代适应性问题上还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帮助, 才适应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协商建国和共同治国的时代需要。“新中国成立后, 一些民主党派认为任务已经完成, 因此准备解散, 中共及时阻止, 并批评了共产党内的错误认识, 多次展开全国统战会议, 强调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3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1954 年, 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独特国情的认识, 积极肯定了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角色, 不仅通过各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民主党派纳入了社会主义民主体系, 而且还在人民政协中规范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和

11、合作关系, 更给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方针。4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民主党派的政党主体性建设工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有效进行的, 民主党派也因有效的政党主体性建设而增强了时代适应性。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划时代的重要转变。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 不仅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 而且政治体制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开始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可以看出, 我们党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深入

12、的过程, 对改革的内容、方式、重点、核心及改革的目标、原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深化的过程。”5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也在探索中不断地与时俱进, 其中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仍然是领导和引领政治体系变革的先进力量,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越来越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共十八大以来,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日益迫切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及理论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 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党主体性, 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愿景及路径。“习近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3、的前提下, 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评价标准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保障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意义的论断等五个方面, 展现了他的民主政治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6但中国的政党体系和政党制度毕竟是一个整体, 执政党和参政党各安其位, 各司其职, 才能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对民主政治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满足人民要求高质量政治

14、生活的新要求。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参政党, 其政党主体性建设还整体上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节奏, 还不能满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现实需要, 还存在着明显的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 各参政党加强各自的政党主体性建设, 尽快解决各参政党的时代适应问题, 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进一步稳妥积极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时代适应性:中国民主政治实践对参政党的政党主体性的更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虽然成型于 20 世纪 50年代, 但 60 多年来不仅屡屡经历了时代风波的强烈冲击和复杂挑战, 而且也伴随着

15、社会生活等的巨大变迁而在具体内容上经历了多次补充, 并日益在体制上完善起来, 但是就总体情势而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却仍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可能空间与现实必要性。完善中国特色民主的主要内容有“完善人大民主、改造政协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改革和完善县级及县以下的政权制度、合理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司法民主、加强经济文化领域的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协商民主、培育社会民主及积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7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不仅仍然未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政治生活的基本需求, 未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政治参与内容及政治参与

16、方式等的要求, 从而从政治层面上对人民群众的发展权产生了根本制约;另一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需要提高能力和效率, 以便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情势下, 能够在科学认知与政策行动层面上及时应对复杂的局面与棘手的难题, 敏感及时地找准问题, 科学合理地给出方案, 深入全面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经历了近 70 年的制度建设及体制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制度形态已经基本完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民主制度等, 已经为国家及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平台及平稳有序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平台比较完整及运行机制平稳有序的情况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未能满足时代及人民群众需要的主要约束性条件, 就不再是制度建构和机制完善问题, 虽然制度建构和机制完善的问题仍然有不少具体的工作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在制度平台和运行体制之外遭遇的主要约束, 来自于民主政治行为人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