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011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会民:不愿“当官”的蓝领发明家 李榕榕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 “我舍不得离开一线岗位, 这里是发明创造的沃土, 更能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班长不算官, 但对一线工人却很有吸引力。然而,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领导找到高会民, 推荐他当班长时, 身为输电线路工的高会民却拒绝了。高会民说, 干技术活是他的强项, 在一线工作 20 多年, 已经熟悉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现状、电网结构运行方式, 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灵感。激发创新的潜质46 岁的高会民身材消瘦, 由于经常进行户外操作, 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 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有着电力一线工人特有的气质。1994 年从海军部队退伍后一直从事输电线路的检

2、修工作。“在部队时我从事水下作业, 傻用力气只能越干越累, 不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高空作业也是一个道理。每次遇到问题, 我就琢磨怎么改进操作工具, 既能把活儿干好又不费劲儿, 还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真正激发高会民开始技术创新的是一次极其危急的抢修。2004 年初夏, 秦皇岛海港区五里台附近一条重要的高压线路出现导线断股故障。断裂处共有三处, 45 米高的电线, 工人踩在软梯上作业, 没有着力点, 缠导线使不上劲。从早上5 点到中午 11 点, 高会民只修好了一处断裂点。工具用得不顺手, 让检修的每个工友都很着急。从那以后, 高会民开始构思解决方案, 一遍一遍画图、制作模型、反复试验。经过一

3、年多的探索, 高会民和工友们终于研制出了“高压带电作业修补导线滑动平梯”, 检修人员可以坐在平梯上作业, 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更重要的是使工人的生命安全多了一道保障。开动创新的机器工作中, 他善于一点一点地“啃骨头”, 一点一点攻难关, 他能琢磨, 也会琢磨, 同事们都说他是个“干活有门道”的人, 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他就是晚上不睡觉, 也能琢磨出来个办法, 是大伙公认的能工巧匠。在日常巡线中, 高会民发现线路上经常挂有风筝、塑料布等异物, 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历经 7 年, 高会民研制出“架空输电线悬挂异物清除装置”, 既可清除电线上异物, 还不用停电, 省时省力。该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

4、还填补了导电线异物清除无专用器具的国内空白。高会民 (一排中) 与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创新成果高会民没经历过专业系统的学习, 却通过 20 年的创新, 不断刻苦钻研检修技术, 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积极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并坚持自主创新, 通过制作新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了人力物力, 为公司节省了几十万元经济效益, 拥有了 49 项国家专利, 成为国网公司技能专家、省能工巧匠、省劳动模范、秦皇岛市金牌工人。引领创新的风潮2011 年“高会民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立为这个爱琢磨、肯琢磨的人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工作室引领了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区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工作室的 35

5、名成员以一线工人为主, “高会民创新工作室”被戏称为“草根团队”。工作室注重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定期为成员辅导各种专业知识, 提高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等应用型技术水平。成员选择技术攻关课题, 确立研究方向, 共同组织技术论证。“老高把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每位成员共享, 激发了更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高志建说, 工作室成了名副其实的输电专业人才冶金炉, 涌现出一大批技能人才。20 多年过去了, 看着一个个“徒弟”都成绩斐然, 高会民特别有成就感。20 多年来, 高会民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国网生产技能专家, 高会民觉得自己肩负的不只是一个荣誉, 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是光荣的担当。他说自己创新这条路还很长、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