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934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cufe3o4@c催化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d-Cu/Fe3O4C 催化 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研究 任勇 袁涛 刘德蓉 熊伟 吴小海 衣飞 孟晓静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 1, 4-丁烯二醇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精细化学品, 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是制备 1, 4-丁烯二醇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磁性催化剂 Pd-Cu/Fe3O4C, 利用 X 射线衍射 (XRD)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及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 Pd/Cu 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H2 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Pd/Cu 物质的量之

2、比 11、催化剂/底物为 190000、反应温度为 50、H 2压力为 4MPa、时间为 25min 的条件下, 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了 95.2%和 98.3%。该催化剂不仅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而且易与反应产物实现磁性分离, 为该过程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Fe3O4C 载体; Pd-Cu 双金属催化剂; 1, 4-丁炔二醇; 1, 4-丁烯二醇; 作者简介:熊伟 (1968-)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不对称多相催化。E-mail:收稿日期:2017-06-28基金:重庆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611551319) 资助Stu

3、dy o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 4-butynediol by Pd-Cu/Fe3O4C catalystREN Yong YUAN Tao LIU De-rong XIONG Wei WU Xiao-hai YI Fei MENG Xiao-j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1, 4-butene glycol is a kind of high commercial

4、valuefine chemical.The effective way of preparing 1, 4-butylene glycol is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 4-butylene glycol.The double metal magnetic catalyst Pd-Cu/Fe3O4C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by some technical approaches such as X ray diffraction

5、(XRD) , 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o on.The influence catalyst performance effects of Pd/Cu molar ratio, reaction temperature, H2 pressure, reaction time and catalyst dosage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Pd/Cu=11, substrat

6、e/catalyst=1/90 000, 50, 4 MPa, and 25 min) , the conversion and the selectivity of hydrogenation of 1, 4-butynediol could reached 95.2%and 98.3%, respectively.The catalyst not only ha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but also easy to achieve magnetic separation with the reaction product, l

7、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Keyword: Fe3O4C support; Pd-Cu bimetallic catalyst; 1, 4-butynediol; 1, 4-butenediol; Received: 2017-06-281, 4-丁烯二醇 (BED) 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精细化学品, 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造纸、烟草、电镀等行业。目前, Lindlar 催化剂广泛用于 1, 4-丁炔二醇 (BYD) 半加氢制备 1, 4-丁烯二醇, 但在该催化工艺中, 存在着掺杂的毒物铅

8、会导致钯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污染环境等缺点1。因此, 开发高效的, 绿色环保的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催化剂载体出发, 探索比表面积大, 热稳定性好的催化剂载体, 进一步探索活性组分与载体以及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维的 MOFs 如 UIO 和 ZIF 系列等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 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广泛用作加氢反应的载体。Li 等5、zhang6制备的 PtZIF-8, PVP-PdZIF-8 催化剂用于 1, 4-丁炔二醇的选择性加氢的反应中, 由于 ZIF-8 中含氮的空间有机骨架结构促进了活性组分

9、 Pt、Pd的分散, 同时也抑制了 1, 4-丁烯二醇对催化剂的吸附,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也有研究表明, 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催化体系, 通过核-壳的协同作用, 可增加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Song 等7通过加热促使醋酸铈双水解成功诱导氢氧化铈-硝酸银在钯纳米粒子表面的自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了致密性包覆的钯银氧化铈双金属核壳纳米材料, 由于钯银核壳的双金属内衬成功的弥补钯金属的高活性, 低选择性的不足;而被外壳包覆的氧化铈与钯之间独特的协同效应直接提高了催化性能;Toshima8等制备的 PVP-PdAu 双金属核壳结构催化剂用于丙烯酸甲酯加氢反应中。结果表明, 核壳结构 PdAu

10、催化剂的活性比单一的 Pd 或 Au 纳米颗粒均有所提高, 这是由于壳与核接触面上的原子间相互渗透产生了协同效应。二是从几何或电子效应出发, 添加第二种金属 (Cs、Cu、Ag、Zn 等) 也是提高催化剂选择性的有效方法。M.M.Telkar 等9将碱金属 Cs 掺杂到 Pt 催化剂中, 随着 Cs 含量的增加, 增大了 Pt 的电子云密度, 加快了 1, 4-丁烯二醇的脱附作用, 提高了 1, 4-丁烯二醇的选择性;R.V.Chaudhari 等10使用甲酸钠还原氯化钯和醋酸锌的混合溶液, 制备PdZn/CaCO3催化剂, 可以获得选择性高达 99%的 1, 4-丁烯二醇;除此以外, 用于炔

11、烃选择性加氢的体相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 (PdxGay、Al 3Fe4) 也相继报道。Liu 等11采用液相共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单分散, 尺寸均匀的 NixMy (M=Ga, Sn) , 相较于传统的钯基催化剂, 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烯烃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 但是相关的制备条件苛刻, 阻碍这类材料的广泛研究和应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炔烃类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表现优异的性能, 但是存在着成本高、不利于产物后续的分离。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12,13发现掺杂第二种金属, 双金属之间的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 将有助于提高对烯烃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采用了浸渍法制备了 Pd-Cu/Fe3O4C 双

12、金属催化剂, 阐述催化剂的形貌, 结构, 颗粒大小, 活性组分等, 并考察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以期望得到 1, 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的高效催化剂。1 实验部分1.1 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制备参考文献15, 将纳米磁性 Fe3O4颗粒 0.1g, 葡萄糖 2.0g, 聚乙二醇 (PEG, Mw=1500) 1.0g, 去离子水 80mL 加入到烧杯中, 超声分散均匀, 转入水热反应釜内, 在 180下反应 12h 后, 自然冷却至室温, 先用去离子水洗涤 3 次, 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3 次, 即制得 Fe3O4C 载体, 放入 60的真空干燥箱下干燥 6h 后备用。称取一定量的 PV

13、P-K30, 量取一定体积的0.02molLPdCl2、0.02molLCu (NO 3) 2溶液加入到 200mL 异丙醇中, 然后缓慢滴加 1molLNaOH 溶液调节溶液 pH=9.510.5, 在 100下回流 4h, 冷却至室温, 加入载体 Fe3O4C, 浸渍 16h 后抽滤, 再放入 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 即得到 Pd-Cu/Fe3O4C 催化剂。1.2 催化剂的表征X 射线衍射仪 (XRD) :日本岛津公司 XRD-7000 型射线衍射仪 (CuKa 作为射线源, 波长 =0.154nm, 管压 40kV, 电流 30mA) ;光电子能谱仪 (XPS) :美国 Ther

14、mo公司 ESCALAB250Xi 型光电子能谱仪 (激发源为 AIKa (hv=1 486.6eV) , 功率150W, 500m 束斑, 结合能以 C1s284.8 校准)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美国的 FEI 公司的 FEITecnaiG22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 加速电压 20kV。1.3 产物分析在 0.1L 机械搅拌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 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和用甲醇溶解的1, 4-丁炔二醇。用高纯氢气置换釜内空气 3 次后, 充入所需压力的氢气, 升温至设定的温度后开始搅拌, 反应结束后, 冷却并取出样品。用配备了 FID 检测器以及毛细管柱 (Rtx-Wax, 30m*

15、0.25mm*0.25m) 的安捷伦 6890N 型气相色谱检测分析产物。色谱条件:载气 (氮气) , 流速为 25mLmin, 空气流速为450mLmin, 氢气流速为 40mLmin。进样口温度 280, 检测器温度 280, 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 100, 保留 3min, 再以 20min 的速度升温至150, 保留 8min。产物中有 1, 4-丁烯二醇、1, 4-丁炔二醇、1, 4-丁二醇、甲醇等。2 结果与分析2.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从图 1 可以看到四种样品谱线上在 2=18.1、30.1、35.3、43.1、53.3$、56.8、62.4处均出现了明显的 (110) 、

16、(220) 、 (311) 、 (400) 、 (422) 、 (511) 、 (440) 的特征衍射峰, 这与标准的 Fe3O4特征衍射峰相吻合, 说明了得到晶型完整的 Fe3O4磁核。而在 2=1525处出现较宽且弥散特征峰, 与标准谱图中的无定型碳保持一致, 而碳壳层的形成机理为葡萄糖水解成多糖层包裹 Fe3O4颗粒后表面碳化成球, 这说明 Fe3O4外面确实包覆了碳层。另外, 在 B, C, D 图中并没有发现 Pd (40.2, 46.7, 68.1) 和 Cu (43.3, 50.5, 74.2) 的特征峰, 原因在于 Pd 和 Cu 的含量低和高分散性所致, 与下述的 TEM 分析结果相符合。图 1 不同催化剂的 XRD 图 Fig.1 A:Fe3O4C, B:5wt%Pd/Fe3O4C, C:3 wt%Cu/Fe3O4C, D:5wt%Pd-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