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228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权力或艺术:中国乡土文化符号唢呐的隐喻与分析 胡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摘 要: 电影百鸟朝凤真实展现了唢呐在中国当代农村社会中由盛到衰的演化轨迹。文章具体剖析了唢呐作为道具或者文化符号具有的隐喻意义, 唢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力象征与艺术元素之间游走, 这不仅使得唢呐获得历史的辉煌, 也把唢呐拖入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的巨大漩涡中。当下唢呐等民间传统艺术要想获得新的时代生命力, 那么还得回归艺术本位, 从审美文化体验的高度来对唢呐等民间传统艺术在工艺、作曲、配乐乃至演奏技法上进行融合创新和发展, 这样才能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跟随时代的步伐, 融入到当代世界文明中去。关键词: 唢呐; 百

2、鸟朝凤; 乡土; 文化; 作者简介:胡俊 (1978-) , 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收稿日期:2016-12-30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神经美学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5BZW022) 的阶段性成果Received: 2016-12-30经过长期的文化融合, 唢呐逐渐成为中国民间盛行的一种乐器艺术, 曾经渗透到乡村生活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仪式中, 其兴衰更替代表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当代发展轨迹, 其未来走向承载着中国乡土文化的发展使命。一、唢呐的文化符号象征百年朝凤中的一个主要道具是

3、唢呐, 唢呐贯穿在整个影片之中, 这不由让人深思, 影片中的唢呐是指什么?影片想借用唢呐的由盛到衰, 来表达什么?如果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故事, 那么唢呐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何在?2013 年, 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 评选出 21 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2 大文化国家以及这 12 个国家文化的 20 大形象符号, 中国文化居世界第 2 位 (仅次于美国) , 评选出的 20 个中国文化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

4、烹饪。这其中是没有唢呐的。不仅外国人评选出的 20 个中国文化形象符号中没有唢呐, 而且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看来, 中国乐器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底蕴的是古琴。古琴距今 3 千多年, 是唯一一个发源于中国本土, 并且源远流长的乐器。古琴也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 自古被文人视为高雅代表。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琴音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因此古琴一器具天地人之三籁, 可以状人情之思, 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于是古琴被文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 如嵇康认为“众器之中, 琴德最优” (琴赋) 。关于古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如

5、“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诗经周南关雎) ,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在周朝时, 古琴已是一件非常受古代中国人喜爱的乐器, 不仅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 也盛行于民间。隋唐时期, 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民国时期, 古琴随着文人出洋, 流传到东南亚、欧美和澳洲。今天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向海外, 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新加坡等都有琴社和琴师, 古琴的影响力遍布世界。目前, 现存琴曲 3360 多首, 琴谱 130 多部, 琴歌 300 多首。如果我们以古琴的这种艺术高度, 在中国历史上的纵深影响, 在世界文化圈中的地位, 反过来审视唢呐, 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唢呐与

6、古琴不一样的蕴含意义和指代价值。我们来追溯一下唢呐的历史, 最初的唢呐本是起源于古波斯国和阿拉伯半岛上的一种簧管乐器, 就连“唢呐”这个名称, 也是古代波斯语 suma 的音译 (日本学者林谦三东亚乐器考) 。据相关专家考证, 唢呐大约是在公元 3 世纪, 由波斯、阿拉伯传入中国, 在金、元时期, 传到了中原地区。到了明代, 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戏曲家徐渭说到:“至于喇叭、唢呐之流, 并其器皆金、元遗物矣” (南词叙录) 。可见, 在徐渭的眼中, 依然把唢呐视为外族的乐器, 是金朝、元朝的遗物, 是女真人、蒙古人带到中原来的乐器。明代, 唢呐还是军中之乐。明音乐家王圻在 1607 年出版

7、的三才图会中写道:“唢呐, 其制如喇叭, 七孔, 首尾以铜为之, 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 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是这样描述唢呐的:“喇叭, 唢呐, 曲儿小, 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还把唢呐当军号, 他在纪效新书武备志中明确写道:“凡掌号笛, 即是吹唢呐。”明代后期, 唢呐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唢呐常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 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戏曲音乐是民间器乐的基础, 所以唢呐逐渐成为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

8、器。尤其在清朝, 唢呐迎来了极大的发展, 成为雅俗共赏、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流行乐器。唢呐成了清朝皇帝仪仗的组成部分, 在重要的国事活动中, 充当着王朝正乐的代表。如有记载的:“御前仪仗内乐器:上命酌量裁减, 寻议准:锣二、鼓二、画角四、箫二、笙二、架鼓四、横笛二、龙头横笛二、檀板二、大鼓二、小铜钹四、小铜锣二、大铜锣四、云锣二、唢呐四、乐人绿衣” (清朝文献通考乐一) 。清代民间唢呐的繁荣是全方面的, 唢呐不仅登堂入室, 成为王朝正乐, 而且在民间的婚丧嫁娶、节庆仪式及戏曲歌舞中, 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甚至少数民族的嫁娶活动也要用到唢呐。影片百鸟朝凤中, 焦三爷抚摸着珍藏的一个清代的小唢呐,

9、 自豪地讲述唢呐悠久的历史, 正是追溯唢呐在清朝的历史辉煌。于是, 唢呐这个原本传自于西域的乐器, 清朝时期一跃而成了中华乐器文化的象征。不过, 到近现代唢呐的流行主要限于乡土社会, 在城市文化中并不多见。直到20 世纪上半叶在乡村中仍很兴盛, 但到了六七十年代, 因唢呐所依附的民俗活动受到限制, 唢呐也一度陷入低谷。直到 80 年代, 民俗活动逐渐恢复, 唢呐也在短时期内得以重现风采。90 年代, 由于时代的变迁, 唢呐艺术也日益受到商业浪潮的冲击, 逐渐处于萎缩状态, 等待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到来。综上, 如果把唢呐定位于西域流传进来, 经过长期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 以及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相

10、结合, 从而成为在中国扎根的乡土民间乐器, 可能还是比较准确而有说服力的。二、唢呐在乡村中的权力象征百鸟朝凤影片中, 唢呐不是一种文人自娱的乐器, 而是一种仪式之物。无双镇上, 无论谁家办红白喜事, 都要请唢呐班子, 行接师礼, 尊重无比。在影片中, 我们看到焦家班班主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 接受一众孝子贤孙的跪拜。在无双镇, 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 主要的功能不是大众娱乐、艺术欣赏, 而是聚焦在办丧事时对逝者的一种盖棺定论的人生评价、道德评判, 而且这种道德的审判权是掌握在焦三爷等唢呐匠领军人物手里的。焦三爷等唢呐匠出活分为二台、四台、八台, 并不以给的酬金多少来出活, 而是以死去的人

11、在当地留下的口碑来定。一般来说, 对于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 中等德性的吹四台, 上等者吹八台, 白事中最高级别的是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一首富含道德寓意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故事本身也是涉及道德教化和权力来源象征的。传说很久以前, 凤凰原本只是一只羽毛平常的小鸟。但是它很勤劳, 不象其他鸟儿吃饱就玩, 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将果实一颗一颗收捡、晒干后, 收藏在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 鸟儿们觅不到食物, 都饿得饥肠辘辘, 快要倒下了。这时, 凤凰急忙打开山洞, 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等拿出来分给大家, 共渡难关。旱灾饥荒过后, 鸟儿们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 都从自己身上拔一根

12、最漂亮的羽毛下来, 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 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 每逢凤凰生日之时, 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 这就是传说中百鸟朝凤的缘由。百鸟朝凤影片中, 唢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道德至上的大哀之曲, 一般人的葬礼是无缘闻听的, 只有逝者是四乡八邻中的德高望重者, 才配享用。葬礼上吹奏曲如其名的百鸟献瑞, 代表了一种最为尊贵的荣誉, 不仅是对悲痛欲绝的孝子贤孙们的安慰, 更会由此引发十里八乡对逝者的敬重。无德之人即便千金重筹、三拜九叩, 焦三爷也不会演奏“百鸟朝凤”, 丝毫不会为感情和金钱妥协。影片中金村的查村长过世, 子孙们跪满一个院子, 请求焦三爷吹一曲

13、“百鸟朝凤”, 焦三爷认为他德性不够, 排挤其他姓氏, 整个村子只剩村长一姓独大, 所以果断拒绝。对于德高望重者, 比如对于火庄的窦村长, 打过日寇土匪, 为村民们做过不少好事, 焦三爷一文不取甚至吹出血来也坚持演奏。可见, 吹不吹“百鸟朝凤”, 焦三爷自有自己刚正不阿的判断。唢呐手掌握着一种对于逝者的人格评价权、道德审判权, 手中吹响的不是唢呐, 而是某种“权杖”, 唢呐象征着某种权力。唢呐是作为一种正义而高尚的道德判断的价值在乡土社会中一直存在着, 就如焦三爷所说, “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当然, “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 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 只有四方闻名的焦

14、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收徒无数, 迟迟没能找到能够传承“百鸟朝凤”的弟子, 因为这个曲子焦三爷只会传给他的接班人, 下一届唢呐班的班主。宅心仁厚的天鸣和天赋异禀的蓝玉先后拜师学艺。焦游天鸣虽然先天不足, 但是刻苦学艺, 并且忠孝两全, 德性至优, 而被焦三爷选中, 成为“百鸟朝凤”的传承者, 担任了游家班班主。“百鸟朝凤”是唢呐匠的荣耀, 也是唢呐班主的看家本领, 一代弟子只传一人,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象征。具有文化意义的是,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传承, 还暗含着某种权力的交接, 要求传承的弟子德艺双馨。再说游天鸣之所以学唢呐, 最初也不是出于对唢呐艺术美的热爱和追求,

15、而是父亲的逼迫, 后来曾经因为师傅喜欢蓝玉, 准备打退堂鼓, 带着行李跑回家, 在家门口偷听到父亲和乡邻的谈话, 才知道吹唢呐可以获得显赫的身份, 接受众人的膜拜, 于是天鸣想要为父亲为家族争一口气, 受乡里人的待见, 风风光光。这其实也是想通过吹唢呐, 为自己和家族获得某种权力, 从而能使自己和家族处于乡村权力等级结构的上端。可见唢呐在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中, 具有文化仪式中权力结构的象征意味。三、唢呐等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表现力度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 百鸟朝凤影片中, 由于过于看中它的道德内涵和仪式形式, 对于唢呐音乐美的表现力度不够, 可见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本身还是受到人们的忽视。唢呐作为一

16、种民间乐器, 几百年来在中国乡村广受欢迎, 除了它是乡村红白喜事中最具有仪式感的乐器, 更是由于唢呐本身具有独特的音乐影响力, 它的音乐美感深深打动了听者的心灵。很多人在听唢呐的还乡曲时, 在没有什么提示的情况下, 就想到他们自己的家乡, 听众在唢呐音乐中获得了情感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 “百鸟朝凤”的前身是“百鸟音”, 是一首能够充分展示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民间乐曲, 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影片中对于唢呐音乐美的渲染力度低于我们的预期, “百鸟朝凤”在影片中被认同为最具唢呐高超音乐技巧的曲子。它不仅是白事仪式中最高级别的曲子, 也是唢呐班主的独家绝技, 只传给下一代班主。“百鸟朝凤”中需要模拟百鸟与凤凰和鸣的声音, 演奏的难度系数之大, 音乐欣赏的美感系数之高, 都非常值得观众期待。然而, 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听到一曲完整的“百鸟朝凤”, 甚至没有听到摄人心魄的产生高度情感认同或共鸣的表现唢呐之美的巅峰片段。作为一个以唢呐盛衰为主题的影片, 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