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223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 喻新强 国家电网公司 摘 要: 在项目后评价阶段, 通过不断完善资信评价管理办法, 对施工、设计、监理、物资供应等单位的安全管理、产品或服务质量、履约能力等进行评价, 定期发布资信评价结果, 纳入合同管理与招标评标工作。通过开展参建单位资信评价、合理应用评标机制、强化合同管理等手段, 促进工程参建单位履职履约, 保证质量工作要求、质量标准在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落实。勇于创新, 方能不断追求卓越, 创建精品工程。当前质量强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工程质量已成为国家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的重要体现。在质量发展过程中以创新为核心, 是我公司这些年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 也是我们的探索

2、和实践之路。创新质量工作机制, 夯实管理基础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公司实行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分设的方式作为质量管理的两大基石, 相互协作、相互作用, 形成和谐有序的基建质量管理局面。公司制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总部安全监察部更名为安全监察质量部, 设置质量处, 各级单位设安质部门配质量管理处室和岗位, 负责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 开展日常监督和事故调查处理考核工作。公司各级单位的发展、基建、物资等部门负责相应环节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 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公司各单位按照管理关系对工程质量工作进行管理、检查、监督、考核。完善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责任管理机制。一是在项目可研阶段,

3、专门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可行性进行论证, 确保工程质量的源头控制。二是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公司所有电力工程严格执行住建部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落实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 在项目开工前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设置永久性责任标牌;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目标考核, 将工程创优、质量事故控制、标准工艺应用等重要质量指标细化分解, 明确各单位、各项目的具体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与人员, 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对未能完成工程质量目标的单位, 通过“说清楚”

4、等方式查明原因, 进行通报批评, 纳入同业对标与业绩考核, 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一票否决”。三是在项目后评价阶段, 通过不断完善资信评价管理办法, 对施工、设计、监理、物资供应等单位的安全管理、产品或服务质量、履约能力等进行评价, 定期发布资信评价结果, 纳入合同管理与招标评标工作。通过开展参建单位资信评价、合理应用评标机制、强化合同管理等手段, 促进工程参建单位履职履约, 保证质量工作要求、质量标准在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落实。优化工程建设质量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协调配合。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上下游环节之间加强工作协调沟通, 可研初设评审、设备物资招标评标、各阶段验收等重要工作

5、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确保各环节工程质量目标一致、标准统一;建立基建、生产标准差异定期协调机制, 及时协调处理标准差异问题;建立健全公司系统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和标准制度体系, 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二是推进工程参建各方充分协调和沟通, 推动各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主动作为, 充分发挥业主项目部管控作用, 组织设计单位与设备厂家、设计单位与土建单位、土建单位与电气安装单位之间相互沟通协作, 通过发布土电接口管理细则、二次优化设计实施细则, 确保土建与电气接口参数相互匹配, 实现一次成优。三是建立工程建设质量例会制度, 公司总部、各分部、省级公司建立工程建设质量例会制度, 基建管理部门牵头,

6、 相关部门参加, 定期研究和协调设备、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程质量工作。根据工作需要, 相关部门、单位不定期召开设备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专题质量例会, 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推进过程创优机制。一是强化设计全过程管控。紧紧抓住设计这个龙头, 全面提高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理念, 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减轻后期运维检修和改造成本;规范工程设计管理, 加强关键环节管控, 落实管理责任, 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严格质量考核、通报约谈、责任追究, 科学设定设计单位资信评价体系, 量化指标, 对设计单位创新能力、资质业绩、人员水平、服务质量等开展综合评价, 引导设计

7、能力提升;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模块化建设、机械化施工”, 进一步深化“三通一标”应用, 以“四统一” (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技术原则, 统一设计深度, 统一设备规范) 和标准化接口, 强化技术标准的连贯性, 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节有机衔接。二是大力提升质量工艺技能水平。举办质量工艺技能竞赛, 通过表彰、激励等手段, 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从一线员工抓起、从施工班组入手, 培育质量工艺人才队伍, 提升管理人员质量管控能力、安装人员操作技能。三是提高工程设备质量。以全寿命周期内安全、效能、成本综合指标最优为目标, 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匹配、寿命协调和费用平衡;对设

8、备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 追本溯源, 采取针对性、可操作、可核查的措施, 下决心整改;结合实际, 归并精简设备种类, 科学制定设备选型原则和招标技术规范, 落实抵御自然灾害差异化设计, 合理采用免维护、少维护设备, 提高自动化水平, 方便检修维护。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深化标准化管理构建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是明确基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 包括公司系统电力工程建设涉及的所有基建质量管理理工作, 涉及综合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两方面内容。二是明确基建质量管理内容与纵横界面划分, 将公司总部、各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的职责界面与物资、生产、发展等部门的职责界面明确划分。三是明

9、确基建质量管理方法, 包括综合质量管理与项目质量管理两部分, 并对项目策划阶段质量管理、项目招标采购阶段质量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管理、项目验收阶段质管理、项目总结评价阶段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的标准规范。四是明确工程主要参建单位质量管理职责, 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物资、调试实验单位的职责, 五是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流程, 包括投产创优等程序性质量管理流程。六是明确基建质量评价机制, 包括主要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等。推进设计标准化管理。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设计。在可研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各阶段设置统一标准, 强化设计技术原则和方案的连贯性, 推行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

10、价、标准工艺, 深化“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设计, 创新型工程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推行标准化。二是加强对设计文件的标准化管理。在设计和评审过程中, 对涉及工程安全、关键性能、设备选型、新技术应用、差异化建设及反措执行等重大质量问题, 进行标准化的论证、比选、批准程序。三是全面推广工艺设计, 公司统一制定标准工艺设计, 将工艺细节纳入设计阶段, 提高工程标准工艺应有的强制性, 避免工程施工阶段随意施工, 影响工艺效果。推进全寿命质量管理。一是明确工程的可靠性与耐久性要求。新设计建设的输变电工程建构筑物使用寿命达到 60 年以上, 变电主要一次设备和线路主要设备使用寿命达到 40 年以上,

11、 主要二次设备使用寿命达到 20 年以上。以资产全寿命周期安全、效能、成本指标最优为目标, 改进“短板”环节, 实现工程各类设备、建筑之间寿命和功能的优化匹配。适当提高重要工程的设计余度, 通过采用更加安全可靠的设备和材料, 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抗灾能力。二是明确工程设计阶段的要求。在可研、初设和施工图设计中, 坚持全寿命周期理念, 严格按照公司明确的工程寿命目标选择主要设备和主体结构, 优化确定其他设备设施, 实现工程各个不同功能、不同部分、不同部件的寿命匹配, 实现变电站土建、一次、二次设备寿命匹配, 实现线路基础、导线、铁塔等寿命匹配, 确保电网建设项目各部分功能和寿命协调。三是加强工程

12、实施中的监督管理, 按照全寿命周期的要求, 杜绝影响工程可靠或耐久性的施工工艺, 坚决禁止基础二次抹面、设备反腐处理不到位等问题, 将工程评优等后评价时间延长, 定期开展质量回访活动, 有效提高全寿命周期质量水平。深化标准工艺管理。一是全面总结形成“标准工艺”成果体系。迄今已发布六个系列累计 14 个专辑, 成果涵盖 35 千伏-1000 千伏电网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库、典型施工方法及其演示光盘、工艺设计图集等, 以工艺流程为主线, 以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控制为要点, 图文并茂地指导现场应用实施。二是开展标准工艺研究。及时总结工程建设中的工艺成果, 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 不断丰富“标准工艺”

13、内涵, 持续提高“标准工艺”的先进性、实用性。结合气候、环境、地质等特点, 强化区域性、专项性“标准工艺”的研究工作, 将成熟可靠的工艺纳入“标准工艺”, 及时淘汰落后工艺, 滚动更新“标准工艺”成果。三是全面应用标准工艺。全面推行与标准工艺结合的专业化施工方式推动施工单位精心培养一批专业化施工队伍, 开展流水作业, 保证每个工程质量工艺的一致性;统一加工平台, 持续推广工厂化加工和装配式施工, 通过钢构建筑、预制件组装等方式, 减少工程现场工作量, 保证了工艺质量的统一, 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创新质量保障机制, 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工程质量的工期保证机制。一是科学确定工期标准。根据设备制造、施工

14、建设等工作的客观规律, 结合科技进步、工艺创新对降低工期的促进作用, 按照工程电压等级、气候条件等不同参数, 确定输变电工程从开工到投产的合理工期。二是严格工期管理。制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 严格按照合理工期编制进度计划、组织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标准工艺”中有明确保证质量的最低周期要求的建设环节, 必须保证相应工序的施工时间。在项目因前期或不可控因素受阻拖期时, 要对投产日期进行相应调整。缩短工期的工程, 必须制定保障安全质量和工艺的措施并落实相关费用, 履行审批手续并及时变更相关合同后方可实施, 其中 220 千伏及以上工程必须经总部基建部审批。落实优质优

15、价保障机制。一是据实落实费用标准。加强基建定额工作, 结合提高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要求, 定期分析工程建设费用的变化情况, 开展人材机费用标准的调研, 及时提出工程费用调整意见;开展工程建设补充定额研究, 加快完成智能电网工程建设费用标准的研究发布工作。根据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目标要求, 结合新技术的应用, 合理确定工程可研估算、初设概算。二是加强市场引导。改革评标办法, 杜绝低价中标, 坚持突出质量的招标导向, 研究分析工程合理成本价格, 形成合理的价格评审规则, 报价明显低于合理价格时不予授标, 将投标单位的质量业绩、质量责任量化考核得分纳入投标范畴并不低于商务分的 20%, 有效抑制低

16、成本恶性竞争倾向。三是将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情况与结算挂钩。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员准入, 落实与工程建设规模和专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配置标准和素质要求, 研究建立公司工程建设质量岗位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 保障质量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各级质量管理人员不得由临时聘用人员担任, 落实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合理待遇。二是加强专家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考试考核、现场历练重点培养一批项目质量管理专家队伍。举办基建质量管理知识讲座, 选拔培养高层次专家人才。加强质量管理专家的跟踪培训, 引导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公司各项管理和技术要求, 整体提高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三是重点加强质量监理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电力行业监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建立主要监理人员工作业绩档案, 促进监理单位注重监理人员的培养;完善公司所属监理单位薪酬和用人机制, 每年有计划地补充专业人员;组织公司系统监理企业优化调整业务范围, 将主要资源配置在工程监理业务上。四是加强对长期合作队伍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引入电力行业及全社会的优秀质量管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