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942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最穷地”的扶贫新发明 宿城宣 去年 9 月,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来宿迁调研, 专门来到中扬镇扶贫产业园参观, 他评价:不但让村民家门口就业, 还能坐收租金和股金分红, 更实现了扶贫资产的保值增值。“去年分红将近两百万元, 不但兑现了新账, 我们还率先把十二五的陈年旧账都跟村民还了!”3 月 15 日,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镇长李威, 见到笔者第一句话就是: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魔咒”, 在江苏“最穷地”被打破了!中扬镇的“穷根”中扬镇, 位于江苏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成子湖片区, 全镇户籍人口58292 人, 贫困人口就有 14052 人, 平均每 4 人中就有一人带着贫困的“帽

2、子”, 是省、市、区重点帮扶目标, 可谓江苏“最穷地”之一。“我们分析下来, 中扬镇之所以穷, 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均土地太多了。”李威又抛出一个“奇论”。和很多贫困地区一样, 中扬镇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距离城区有 55 公里。不同的是, 中扬人均耕地面积达 4 亩。正因为土地多, 老百姓满足于传统稻麦种植, 吃不饱也饿不死, 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惰性, 错失了前十年劳务输出的致富机遇。中扬镇找准了“穷根”, 决定以工带农, 精准发力。众筹打包建园区中扬镇党委书记杨春告诉笔者, 最早的扶贫方式是把钱给个人, 这种办法虽然解了一时之渴, 但扶贫队一走钱就花光;后来扶贫是通过购买农业机械和大棚等生产资

3、料的方式, 但这些都是易耗品, 隔两三年又看不见效果。痛定思痛, 于是, 中扬镇决定将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发展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各路挂钩单位扶贫款等各类扶贫资金 2000 多万元, 全部整合“打包”, 建设扶贫产业园。再量化折股, 股权分别由贫困村和贫困户持有。尝到甜头的中扬镇, 愈加“脑洞大开”, 在浅水藕套养小龙虾、蒋留村养羊等系列扶贫项目中引入“股份制”。“这个园区, 就是我们的发明创造!”李威带着笔者来到中扬镇政府西边的繁荣西路, 指着围墙外一个大牌子, 上面竖写着一行大字“中扬镇扶贫产业园”。记者走进园区, 道路两侧是 20 多栋两层标准厂房。园区入口处车棚里车停得密密麻麻

4、。车间里生产搬运一片红火。再仔细一瞧, 发现了不一样。在标号为 4 栋的标准厂房地基处, 墙面嵌入一块石碑, 上面标明, 这间厂房是“十二五”脱贫奔小康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实施项目, 产权归属南张圩、范集、岭桥、熊楼、唐莫、二里村等六个村居全部是省定和区定经济薄弱村。再仔细一看, 园区内每一栋厂房下都有这样一块“身份证”, 分别由相关各村依托不同渠道的扶贫资金“众筹”而建成。扶贫园区效益佳厂房有了, 效益如何?江苏吉龙塑胶是一家专业生产皮划艇、冲浪板等户外运动产品的上海企业, 因迪斯尼项目而搬迁, 一眼看中了这里现成的厂房及大量的富裕劳动力。投资3.5 亿元直接把总部搬到了中扬镇, 成为较早入驻园

5、区的企业之一。去年 6 月正式投产, 一年不到实现销售 1 亿美元。“由于户外用品制造工序中, 原料裁剪拼接很多是不规则形状, 不适合流水线生产, 用工需求很大, 光是一期项目, 就吸纳了 1400 多村民就业, 其中有 1/3以上是贫困户。”吉龙塑胶总经理吴国标告诉记者, 公司专做国际市场, 海外客商对企业劳动福利特别看重, 他们为所有职工都购买了五险一金。27 岁的陈娟是南张圩村李宅组村民, 之前在相邻的泗阳县打工, 每天上下班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今年初应聘进了吉龙塑胶做缝纫工, 一个月工资超过 3000 元。目前, 工业园区已进驻的吉龙塑胶、先锋帽业、木易杨服饰加工等环境友好、劳动密

6、集的 7 家工业企业, 就已经把 200 亩园区、20 多栋标准厂房填得满满的。园区共吸纳 2000 余人就业, 过半是贫困户, 全年利税超过 3000 万元。江苏吉龙塑胶有限公司光是一期项目, 就吸纳了 1400 多村民就业。“在这个扶贫产业园, 实现了政府得税金、集体得租金、贫困户至少得一金村民在产业园就业可以获得薪金和股金, 即使未能就业的还可以获得股金分红。”李威说。在中扬镇政府, 工作人员搬出一大摞红本本宿城区扶贫资产收益权证, 园区每一栋厂房的产权面积、村民“股东”名单、资产份额、年收益率全部登记在册。唐莫村仓庄组村民范兰英的存折上登记, 2016 年 12 月 9 日入账扶贫分红1318.7 元。让南张圩村民肖贵章意外的是, 他的存折上不但领到了去年的分红, 还录入了 2015 年的欠账分红。扶贫款打包建园区, 贫困户抱团当股东, 中扬镇扶贫产业园的成功让周边经济薄弱村“眼红”。在区级统筹下, 成子湖片区陈集镇闸塘村、龙河镇陈圩村、王官集镇王林村等“穷兄弟”也把扶贫资金打包, 到中扬来“入股”, 搭上了“股份扶贫”的专列。尝到甜头的中扬镇, 愈加“脑洞大开”, 在浅水藕套养小龙虾、蒋留村养羊等系列扶贫项目中引入“股份制”, 把扶贫事业从解决“个别人”扩展到“所有人”, 把解决“一阵子”延续到“一辈子”。(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