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8152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四种意识”王广锋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王广锋,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是以的党中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所谓“党内政治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树立明确的方向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制度意识, 大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能够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一、方向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始终高举着马克思主义这面思想旗帜, 将其

2、作为各项建设事业的根本方向和基本遵循, 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因此,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是要始终清晰地保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方向意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源于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种科学性真理性, 既来自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格、实践品质, 也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入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优秀科学成果的基础上, 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 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抓住了生产

3、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 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 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将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追求, 体现出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套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同时,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篇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国内外实际和

4、时代特征充分结合起来,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积极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种种历史成就, 充分体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 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科学理论, 这是取得各项建设成就的根本原因。当前,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这要求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积极推

5、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新的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具体建设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为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充分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 又传续了中华民族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优质基因, 应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二、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内涵创新、路径创新党的十八以来, “创新”成为以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更是突出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体现了党中央鲜

6、明的创新意识, 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精神指引。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 真正将创新意识落实落地, 应着力实现内涵创新与路径创新。积极实现内涵创新。在积极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创新过程中, 要善于熔铸古今中外政治文明中的优质基因。首先, 要发掘传统政治文化之幽光。传统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蕴含的治国理念、仁政思想、为官传统、德行操守、道德境界、实践精神、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等优质基因”。一旦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能够充分昭彰党内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丰富性。其次, 要濡化西方政治文明之精华。进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 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勃兴以来,

7、西方政治文明尤其是部分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涵育出了丰富的优质核素, 其中关于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科学精神、人本思维等思想, 能够为当前丰富我党党内政治文化内涵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构成了内涵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结合点。再次, 要结合当前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深入分析、系统归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伟大斗争新特点, 积极凝练出新的文化核素, 为党内政治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推进建设路径创新。在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过程中, 既要坚持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 也要积极根据时代特点创新建设路径, 提升建设效果。当前, 在建设实践中, 应立足于“关键少数”、干

8、部选任机制、“基层党组织”三个抓手, 着力推进路径创新。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 首先, 要创新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途径。作为“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发挥着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 要引导其带头坚定政治力量、锤炼政治品格、坚守政治价值, 带头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引导其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理念,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导其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二, 要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 干部选任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 如果导向正确, 党内政治文化就积极先进;导向出现偏差, 党内政治文化就消极落后。在创新干部选任机

9、制时,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在选拔、考核、任用、监督等环节, 完善工作程序, 改进工作效果。最后, 创新基层党组织各项建设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 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涵育场、检验台。在基层党组织各项建设中, 通过思想建设, 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组织建设, 培养和造就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主体;通过作风建设, 将党内政治文化外化为每位党员的行为特点、风格习惯;通过制度建设, 将党内政治文化固化为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约束体系;通过廉政建设, 使党内政治文化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过程中呈现出清廉清正清明的本色。三、制度意识:健全和落实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内政治文化建

10、设中, 法规制度建设是重要环节, 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存在。通过各项党内制度建设, 形成以党章为核心、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党内政治和组织规范, 能够有效地将党内政治文化固化为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约束体系, 为涵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制度保障。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先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制度, 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 也深深地涵育、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 极大地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

11、业发展。但是, 一段时间内, 党内法规制度遭到全面破坏, 严重阻碍了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实践证明, 党内法规制度得以健全、落实, 党内政治文化就积极健康;党内法规制度遭到破坏, 党内政治文化就消极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的党中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 进一步推动党内各项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并围绕“制度治党”这一主题, 先后出台或修订党内法规 50 多部, 完善了制度规范, 强化了制度约束, 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极大地促进了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涵育与落实。严格执行、落实党内法规

12、制度, 培育制度意识, 是有效涵育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是对我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创新, 是当前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根本遵循。准则围绕政治灵魂、政治理想、政治路线、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立场、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治人才录用导向、组织生活制度、政治权力监督、政治本色等政治行为规范, 对先进党内政治文化要素进行了创新性建构, 彰显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引导规范作用。在全党范围内, 以贯彻执行准则为契机, 推动制度意识的形成、落实, 能够有效地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发挥自身功能。一方面, 要立足于“学”与“知

13、”, 原原本本地学习, 认认真真地体会, 掌握其核心要义, 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另一方面, 要立足于“用”与“行”, 充分结合实际, 积极贯彻执行, 将各项制度要求落实落细落地, 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党内法规制度只有全体党员充分践行, 才能真正体现出鲜活的、持久的生命力, 也才能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涵育、落实。当前, 全党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围绕着贯彻执行准则的各项学习活动正在逐步深入到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制度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已初步成为全党共识, 充分彰显先进性的党内政治文化正在为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指引。四、问题意识:大力清

14、理、剔除有害政治文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 应始终抱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当前, 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形形色色的庸俗腐朽政治文化侵袭党的肌体, 严重威胁到了先进、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有害政治文化的产生既有着历史因素, 也有着现实原因:一方面,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在建构一套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封建官僚制度的同时, 也衍生、积累了大量带有落后性质的文化糟粕, 留存到现在;另一方面, 近代以来的百余年间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之 1978 年以来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价值观的广泛流布、渗透侵袭, 出现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与封建落后思想时常交融混在一

15、起”的境况, 形成了一种落后、消极、腐朽的政治文化, 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当前, 有害政治文化在党内的折射主要是“圈子文化”横行, 其表现为:一方面, 有些干部“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 分析某某是谁的人, 某某是谁提拔的, 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 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不讲党性、不讲原则, 积极谋求进入各种“圈子”,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另一方面, 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人物, 分亲疏远近、搞门户之见, 将那些对自己百依百顺的视为“自己人”, 将那些敢于坚持原则、不搞人身依附的同志视为“异己分子”, 百般打击。“圈子文化”的横行, 致使那些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

16、、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同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用, 反而那些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之徒占据重要岗位, 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文化氛围。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要突出“圈子文化”这一现实问题导向, 采取霹雳手段进行有效清理。首先, 对各种“圈子”进行清理、惩处, 尤其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手段对各级领导干部搞小圈子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形成威慑。严厉清除各种“圈子”, 虽然是治标之策, 却能够为彻底消除赢得时间, 提供舆论支撑, 让“圈子文化”威风扫地。其次, 要通过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的方式, 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制约。党内监督为主, 发挥着主要功能, 党外监督为辅, 扮演着重要辅助角色, 二者形成合力, 实现对各级权力全方位、多层次约束, 让“圈子文化”失去依附之地。再次, 努力提高干部政治素养, 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政治素养管根本、管长远, 只有真正从思想深处筑牢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夯实信仰之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