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406319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孙占河考研政治2013必背20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1.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

2、原理认为,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存在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和依存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因此,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时,要科学把握好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存在两重性。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所带来的一系列

3、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社会问题。因此,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怎样看待我国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生态建设成就?(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

4、;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解决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就是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减缓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渡索取。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积极实施计划生育,减轻人口压力,改变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等。(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我国从西部实际出发,认真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积极实施了生态建设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西部地

5、区农牧民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小的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特别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

6、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运用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丰富发展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

7、大的五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和原则第一,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二,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二、2012 年,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 周年。20 年的时间,中国即坚持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结合中国的实际,赋予其社会主义的特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就。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实行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8、,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局面。如此,请说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实质?另请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经验。1.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1)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在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推动下形成了所谓“华盛顿共识”,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具体化为体现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政策纲领,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在全球推广。(2)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性及其局限性从实践结果看,新自由主义政策确实能够缓解部分国家高通货膨胀和利润率下降等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但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也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

9、诸多恶果,如经济发展减速、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恶化、金融风险加大等。而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的持续衰退、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当前的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都表明新自由主义无法解决自身的缺陷,已经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事实充分证明,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成灾是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危机集中体现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深刻矛盾以及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事实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发展理论和发展政策的终结。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特征,最重要的一条,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把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结合起来,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干扰和影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步。(1)为什么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虽然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而且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

11、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的主要表现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

12、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等优点,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促

13、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一,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第三,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第五,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第二,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14、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5.邓小平关于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选择题)(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

15、)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

16、列要精,要管用。三、2012 年是中日建交 40 周年,也是纪念南京大屠杀 75 周年。肇始于年初日本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开始的关于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引起了中日之间的尖锐对抗。由此凸显了日本否认二战成果,否认自己是战败国的事实。基此,从历史的角度认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敬仰,尤为必要。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也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 1931 年到 1937 年独自抗战,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每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 74%以上,最高年份达 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 万人中,有 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