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5402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构的理论概括,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与深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一个探讨,这里重点分析课程的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在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课堂教

2、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健全人格,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具体到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包括:1 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各种能力、性向、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学会恰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2 协助学生培养认识所处的环境,适应社会的变迁,学会尊重他人,发展友谊。3 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乐观进取的态度,学会情绪的调节,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4 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思考、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 协助学生发展价值判断的能力。6 协助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观和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7 协助特殊儿童适应环境,以发展其学习与创造的潜能。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1、主体

3、原则 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与特点为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尽量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尽量安排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设计好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与思维活动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暴露真情实感,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多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2、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面向包括正常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它既不以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要对象,也

4、不以少数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为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默、害羞,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与表现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要否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恰恰相反,只有重视学生个别差异,个别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给全体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与服务。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形式,也要有小组的教学形式,乃至需要个别化的教学形式。3、支持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要

5、求提供支持性的教学环境。它是指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与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不担心教师或其他学生批评自己说错话或说话幼稚。支持性环境形成,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教师能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及其选择,以平等、民主与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则容易造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而那些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批评学生,羞辱、挖苦与讽刺学生,粗暴与强制的手段来压服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提供支持性环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悦纳学生的意见,减少价值性的评判,容许学生有经历错误的机会。4、操作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一般都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主

6、张“做”中学,因而强调活动课程的设计,要求向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心理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认识上的提高,而且需要情感态度上的改变,更需要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形成。因此,单纯从知识上入手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与情、知与行相分离,难以培养学生知、情、意三者有机结合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只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与亲身的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5、互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多向反馈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在班集体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其成员或参与者,他们之间都可以通过

7、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了班集体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共同活动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几大类型。1、认知法 &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育目标。它包括以下几种活动:(1)阅读和听故事;(2)多媒体教学;(3)艺术欣赏;(4)联想活动,即:通过小学生的观察联想活动,来训练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经验。(5)认知改变,即教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等方法,来改变小学生非理

8、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6)参观访问。2、操作法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过小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1)游戏活动;(2)劳动,如集体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出墙报等等,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3)测验,让学生做智力、性格、态度和兴趣等等各种心理测验,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特点、长处和不足,以促进小学生自我的发展。(4)讲演,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5)绘画,即通过绘画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6)唱歌,即通过唱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小

9、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3、集中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类方法有多种,如分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等等,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课程之中。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例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惧学习。教师可以让他扮演这个学生,从而了解自己内心感受和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角色的转换,扮演考试成功者,使他尝试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体验。5、行为改变法 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

10、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例如,我们利用正强化(精神或物质奖励)来促进小学生举手发言;或者我们通过负强化(如批评或惩罚)来削弱小学生课堂上的多动行为等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明确具体指出所要强化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标准。例如,把某学生上课时离开座位的次数从原有的每节#次,降为每节不超出%次。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强化物可分为原级强化物,如糖果、玩具、书籍等等;次级强化物,如分数、筹码、符号、红星等等;社会性强化,如微笑、赞许、摸头、陪同游戏等等。)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强化物,以适应他们不同的需要。强化的时间要及时,延误时间越长,强化对行为的作用就越小。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类不是绝

11、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认知法中包含有行为活动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认知和活动的成分,只不过两类方法的侧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据教育的特殊目标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点,选择出最适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成分与行为活动的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课程达到最佳的效果,应采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基本程序 近年来,我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试点学校,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的心育课教师在有关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实践、研讨、总结、提高等一系列过程,共同努力和

12、探索,初步构建了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程序可由下列五个环节构成: 1、热身准备,目的的诱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达到悦心的目的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老师们就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律动、歌舞、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情绪,营造乐学的良好心理气氛。2、心理激荡,目的是激发求知心理达到激心效果 激发就是给学生一个信息,激发其内驱力,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去完成某一行为,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演小品、看录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并引入教学情景,激发起求知的欲望。3、自

13、我宣泄,目的是让学生表白自己与达到交心的效果 把学生引入到心育课情景之后,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师问生,生问师。“质疑”即想、思考与分析;“议”即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做”即动手、动笔与其他操作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宣泄自己情绪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对老师明确提出了微笑进课堂的教学行为要求,营造了师爱生,生敬师,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情景下表白内心世界,宣泄自己的心声。4、共同分享 目的是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共同受益,达到导心效果 通过自由宣泄,老师抓住了心理辅导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分析争论与评议不

14、同的见解,使他们明辨是非,引出正确的心理行为,懂得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鉴赏和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起到纳正弃误、共同分享的作用。5、评价引导,目的是树立健康的心理行为,达到正心的效果 在充分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评价讨论中的难点,并加以小结点拨,导出观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导向,让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健全人格。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心育课教学实践中勤于学习,乐于实践,善于总结,初步探索出较完善的小学心育课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今后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科学的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今按着这种模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教得如意,学生学得开心。同学们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孕育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