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讲稿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1716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讲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农业讲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农业讲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农业讲稿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农业讲稿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讲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讲稿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讲稿 1)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二部分指导思想这一块,有这样一句话: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这就是说今后十几年,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农业发展方向,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核心问题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报告的第四大部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天我就这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 什么是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 :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 1840 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

2、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的提法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更熟悉的恐怕还是另一个与此紧密相关的口号:农业现代化。我们到基层,很多同志问到:过去我们讲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中央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二者是啥关系?是不是一回事?不错,自 1964 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之后,

3、农业现代化就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如果从目标上来理解,二者没有区别,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如果从过程上来讲,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样一来,二者的联系就十分清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或者说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要走改造传统农业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经营现代农业之路。 那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从生产目的来讲,传统农业是“糊口农业”、产品农业;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市场农业。处于传统农业中的生产者,其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和家人的消费需要。虽然其产

4、品也有剩余,并拿到市场上去卖,但重要目的是为了交换其他产品,也就是为了自身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生产的交换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传统农业的生产,其商品率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也不高;而现代农业则相反,它是为了实现商品交换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生产,是为出售和市场而生产,其交换所得不仅可以维持扩大再生产,还可以增加教育、健康和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水平。现代农业因为是为市场而生产,所以其商品率也相对较高,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收入水平也较高。其次,从手段来看,传统农业往往技术手段落后,物质装备落后,生产方式还是主要以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为主,劳动率低下,基本上还处于靠天

5、吃饭的局面。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以,人们评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时,使用的是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等等这些非常有现代气息的词语。2第三,从生产经营者农民来说,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或者没有文化,忽视人力资本投入,很少或没有专业分工,农民生产主要靠经验。而现代农业则对生产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新型农民,需要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当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讲出很多,这里只是从生产目的、生产手段和生产者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从以上

6、分析,我国基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传统农业靠三爷:土地爷、老天爷和皇帝爷。老三靠:一靠政策二靠天三靠美国老二胺。三五牌农业:五鬼 闹农业 :老鬼、小鬼、丑鬼、 懒 鬼、 穷 鬼。三 资 走了:有 资 本的、有姿色、有智力的,全都跑了。第二个五是:无人管事、无 钱办 事、无章理事、无能力干事、无心做事。第三个五是: 农业 出 现 了小部 门 化、 农业 出 现 了低效化、 农业 出 现 了兼 业 化、 农 村出 现 了空心化、 农 民出 现 了老 龄 化。 (摘自 马 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资源利用角

7、度划分,大致有三种:一是节劳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发展农用机械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美国人口 3 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2%,也就是 6000 多万,户均耕地 100200 公顷。1 公顷等于 15 亩,美国户均耕地 1500 亩到 3000 亩。土地多到很多人不知道自已有多少土地。美国法律规定:开垦土地,如果 10 年无人认领,归已所有。中国农民到美国案例。)二是节地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日本、荷兰、韩国、以色列等。这些国家人多地少,土地比较紧张(日本户均耕地 13 公顷,也就是 15 亩到 45

8、亩,日本、韩国海外屯田。),主要依靠生物技术进步,通过改良作物品种、兴建农田排灌工程、发展农用化学工业等手段,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节劳节地复合型模式。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模式。这些国家资源条件比较平均,现代农业建设选择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发展的道路。二、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调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立足于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对我们这个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进入2008年,饥饿这个与人类文明共存千年的幽灵不但未曾离开,反以令人忧虑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

9、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O,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粮食数量、价格变化对我国粮食市场都有较大影响。全球粮食危机警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面对危机,我们应该及早准备,尽快采取措施,竭尽全力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以避免世界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1、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但仍未达到1998年

10、的水平。当前,国际粮荒虽然远未波及中国,但我国粮食需求占世界粮食需求总量18.5%,粮食缺口不断扩大,过去10年我国粮食缺口占总需求的0.9%,比世界同期高了0.7%。从我国国情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依然是脆弱的,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还很多。 (1)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存在“五个不可逆转”、“四个日益”、“三个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个不可逆转”因素影响粮食发展:一是人口越来越多。2007年已达13.2亿,按5.178的自然增长率推算,今后每年增加近700万人口,2030年中国人口才达到峰值(16亿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口的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将使我

11、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二是耕地越来越少。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7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间净减少1.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1.39亩,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信阳市人均常用耕地只有1亩,逼近国际警戒线。)。从长远看,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三是消费快速增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前半段,2007年城市化率45%。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加大。据测算,城市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粮食消费总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根据发展规划,我

12、国的城市化水平要从目前的45提升到2020年的58,提高13个百分点,至少要有1.3亿吨粮食作为基础,相当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1/4强。我们要在12年时间里,增产25%,每年增产2%。2%听起来不大,2008年我国粮食增产1。8%,明年使使劲可以达到2%,一年可以,二年也可以,但要保持12年不容易。工业用粮将继续增加,预计年递增2.2,占粮食总消费的8左右。四是一定时期内的农业仍“靠天吃饭”。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2006年全国耕地中有较完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为8.2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5%,难以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五是耕地粗放经营浪费严重。 “四个日益”:一是土地质量日益下降。我国

13、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 2/3。据有关部门对 10 个省的调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上世纪 90 年代初下降 0.35 个百分点,土地质量每年以 0.6%的幅度下降。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质量,采取耕地轮休制,而我国目前还做不到。信阳市目前土地开发利用率已超过 92。5%,耕地复种指数达到 180%。再加上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及地膜使用所造成的“白色污染”,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二是淡水资源日1998-2007年 我 国 粮 食 总 产 量 的 变 化380004000042000440004600048000500005200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4、2004 2005 2006 2007万吨4益短缺。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来说在世界上人均水平就是比较低的,我国正常年景下水资源人均只有 2200 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27%,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而且水资源分布又非常不平衡,主要是在南方,现在大家看到南方由于耕地减少速度比较快,因此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千百年的南粮北运这个局面,实际上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前后就已经改变了,南方已经没有能力向北方多提供粮食。而现在已经形成了北粮要南运的格局,北粮南运也就是说,北方要承担着对整个国家提供粮食保障的这样一个越来越重的一个任务。但是我们的水资源主要是在南方,依靠北方来供应粮食。粮食所消耗的水

15、是非常惊人的,(信阳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地上水。水稻是信最的主要农作物,水田占耕地面积的 68%,所以信阳亩均水资源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一般来说在我们现在这个水平条件下大概 1 吨水能生产 2 公斤粮食 ,所以水资源的耗费以及水资源的紧张对我们今后五年的发展也是一个挑战。而仅有的水资源,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很多地方投入不足,存在供给型缺水;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又存在水质型缺水。像北京、天津这种城市,人均拥有水资源已经降到了以色列这样的国家的水平。三是气候影响因素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 1000 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 1/10。2007 年雪灾的

16、受灾面积达到 1.78 亿亩,其中成灾 8000 多万亩,绝收 2000 多万亩;截止今年 4 月 10 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2.59 亿亩,威胁粮食安全。特别是四川地震,对我国粮食生产有一定影响。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将会出现大的变化,若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对农作物产量、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四是粮食政策激励作用日益降低,种粮成本日益加大。资料来源: “两化”浪潮下的粮食安全、瞭望 新闻周刊今年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比上年贵 20以上,而且国际米价还上涨了两倍多。农民种粮收益增幅 10。45%,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28,国家出台的粮食保护价只比去年提高了 9,种粮比较效益仍是最低的,故政策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 “三个投入不足”:一是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2050%,发展中国家亦为1020%,而我国只有811% ;二是粮食主产区是“吃饭财政”,往往是产粮大省、大市却是财政穷省、穷市,故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对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