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8809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沂蒙中学 程京华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跨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一些小学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无所适从,学习状态不佳,成绩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数学的教法、学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职责。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着重从内容、教法、学法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谈一些我的想法,与大家共勉。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有很多衔接知识点。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

2、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贯穿到九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初中各章节内容是从初中的客观需求出发,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正确地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确定教与学的重难点,尽可能多地利用小学已学过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我就以“数与代数”这部分为例,谈一下如何进行衔接。1.数及其运算的衔接数及其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小学里学过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内容,还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

3、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进入初中后,借助生产和生活实例引入了负数,使数的范围扩张到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算律的灵活运用,对初一学生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方面要复习“算术数”的计算,特别是分数的四则运算,为有理数的运算做好铺垫,扫除障碍;另一方面,加深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借助数轴、绝对值进行转化;第三,加强用运算法则确定结果的符号,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数学学习的层次,以更好地体现有理数运算教学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之初就受到数学应用于实际的熏陶。2.数与式的衔接在小学,学生虽然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

4、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但熟悉的主要是数的运算,理解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而到了七年级接触的是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运算,使学生在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是数学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多举例子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意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另一方面,加强式与数的类比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有关数的运算,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学习式的运算,理解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体会“数式通性” ,通过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3.应用

5、题解答方法的衔接在小学阶段,用算术法解应用题是数学课中的重要内容,也有关于方程的最初级内容。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只用已知数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让学

6、生学会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亲其师,信其道” , 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对于七年级新生,面对新教材,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因此,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和学生多谈心,以真诚赢得学生,让学生平稳度过学习心理的适应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成分为主的转折期,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必须注意具体性、形象性,同

7、时还要有适当的抽象、概括要求,从而既适应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向高一阶段发展。根据这样的要求,要选择学生身边的实例或熟悉的事物或感兴趣的话题或已有的经验为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完成思维的衔接。第三,坚持我市的“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改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合作交流时间,指导学生自主

8、学习,克服依赖性。3、学法及学习习惯的衔接小学数学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满足于听老师讲、机械模仿,一题多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到了初中,数学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而七年级新生往往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学法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有的家长甚至反对预习,认为孩子预习后就不听讲了,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使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因此,对于

9、七年级新生,教师应注重预习指导,以课下作业的形式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然后指导学生预习时做到: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问题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 、 “思” 、 “记”的关系。七年级学生往往只听不思,喜动嘴不动脑,因此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 “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

10、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 ,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3 强化训练,规范作业。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重结果而轻过程,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不能独立思考,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甚至作业潦草,应付了事。为此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方面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4.复习方法的指导。复 习 是 记 忆 之 母 , 我 们 巩 固 所 学 的 知 识

11、 最 好 方 法 就 是 复 习 , 复 习 的 目的 “温 故 而 知 新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 习 的 最 佳 时 间 是 记 材 料 后 的 124 小 时 , 最 晚 不 超 过2 天 , 在 这 个 区 段 内 稍 加 复 习 即 可 恢 复 记 忆 。 过 了 这 个 区 段 因 已 遗 忘 了 材 料的 72%以 上 , 所 以 复 习 起 来 就 “事 倍 功 半 ”。 我 们 在 复 习 功 课 时 , 有 时 感 觉碰 到 的 好 像 是 新 知 识 似

12、的 , 这 就 是 因 为 复 习 的 间 隔 太 长 了 的 缘 故 。小学生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进入初中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遗忘速度快,每学科每天最多只有一节课,每科教师不能带着学生及时复习,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复习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求学生做练习题时先思考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其 次 , 每 晚 上 睡 觉 前 , 应 该 将 当 天 所 学 的 知 识 择 其 要 点 复述 一 下 , 如 条 件 不 允 许 , 默 写 提 纲 或 干 脆 默 想 也 行 , 星 期 天 休 息 , 可 将 一周 来 所 学 课 程 的 内 容 进 行 梳 理 , 构 建 知 识 结 构 图 , 形 成 知 识 方 法 体 系 , 发现 存 在 疑 难 或 模 糊 之 处 , 马 上 解 决 , 决 不 拖 欠 。总之,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感,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