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6074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核心提示: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乡镇团委建设成为由众多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平均 1 个乡镇团委成员新建 2 个直属团组织;整体推、集中推;为每个乡镇团委一年 2 万元工作经费而努力。中国青年网北京 10 月 9 日电(记者 刘洪侠) 10 月 9 日,团中央召开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 建设工作电视电话 会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会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围绕“两个全体青年” 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运用青年社会化聚集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 建设,充分

2、 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 作用;要扎实推进全团重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陆昊指出, 农村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个时期以来,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全国还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工作、生活在农村。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共青团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坚持“两条主 线、三个关键”的思路,狠抓基层,农村基层团建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党建带动、集中换届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方面有了新的变化。

3、但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整体薄弱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又有自身工作创造性不够等原因。核心是没能应对城镇化、工业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挑战,对“ 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陆昊强调,要 认真分析农村青年在哪里,找准农村基层团建的区域。基于对东、中、西、 东北部地区 7 个县青年的全样本调查和对全国面上情况分析,得出两条基本判断:第一,农村青年总量仍较大,在村和乡镇的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全国 1635 岁青年约 4.2

4、8 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2.74 亿,占 64%;全国 1428 岁青年约 3.23 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 2.11 亿,占 65.4%。第二, 农村职业 青年以行政村为主要集中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已经打破,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镇区”的聚集功能凸显。七县青年全样本调查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 30.5%;在村务农的同 时在镇区非农产业兼职工作的占 15.9%;在镇区非农产业工作的占 53.6%。这表明,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 69.5%。因此,面 对农村青年分布聚集的新特点,我们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特别是“村外 镇内”的青年人。全团要继续坚持

5、基层组织建设的两大原则:一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二是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省、市、县、 乡、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陆昊强调,要 认真分析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找准团建方式和载体。他指出,青年在物理空间内形成有效聚集是团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团组织要产生活力,必须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和合理的活动频次。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多数县空间比较大;村由于青年大量外出,开展活动频次很难得到保证;镇区青年有效聚集,空间距离比较合适。解决农村基层团建问题,一定要先强化镇区,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巩固和守住行政村团组织,同时在两者之间探索新的联系。陆昊强调, 团组织不

6、能抽象存在,必须融在广大青年赖以生活的特定的社会之中。团的建设要体现社会性,就是要认真研究社会本身用什么方式和载体把青年人聚集起来,然后把团组织结合、切入进去。社会使镇区内青年如何聚集?第一,区域聚集,如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 农业产业化基地、居住社区等;第二,功能聚集,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文体兴趣组织、社会组织等。因此,镇区内团组织建设既可以依托区域聚集载体,也可以依托功能性聚集载体,就是要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使青年自然聚集的方式,作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载体,让这些新的基层团组织直属于乡镇团委,使乡镇团委不只是领导层级,而成为实体化的“ 大团委”。陆昊强调,

7、要准确把握乡镇实体化“大团 委” 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相对于过去只有下属村团组织的乡镇团委,乡镇实体化“大团委” 还有大量的直属团组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层级。它既指导、推动下属的村团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 团结镇区内的农村青年;既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领导机构,又有镇区内依托区域、功能性聚集载体建立的各类直属的团组织。陆昊指出, 乡镇团委履行面向农村基层的“桥头堡” 功能,一靠组织格局创新后形成的由专兼职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的乡镇团委新格局,二靠实体化“ 大团委”直接领导的大量覆盖镇区内青年的多种直属团组织,三靠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四要格外关注农村青年的致富

8、路径,着力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乡镇实体化“ 大团委”格局形成后,对农村青年全覆盖就有了清晰的实现路径:一是对务农和稳定工作、生活在村的,通过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组织联系和覆盖;二是对上学的,通过中学、中职、高 职、大学 团组织覆盖;三是对在“ 村外镇内”的,通过乡镇实体化“大团委” 直属团组织覆盖;四是对“ 走得远”、出了县的,通过非公企业团组织、省、市、县三级流动青年驻外团组织覆盖和联系。归根结底,农村团的建设和工作,要融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农村新型生产方式之中,融入农村青年致富追求之中。陆昊强调,要格外关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它代表着农村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

9、社会化的方式和组织载体;二是它的功能与农村青年追求致富的奋斗目标相一致,让从事分散农业生产的农村青年有可能形成聚集。陆昊对乡镇实体化“大团委” 建设工作提出 7 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平均 1 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 2 个直属团组织,平均 1 个乡镇新建不少于 20 个直属团组织。第二,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一季度末,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完成。第三,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空间聚集载体、功能性聚集载体这两种方式来建设。第四,要整体推、集中推,团中央、团省委、 团市委要面上推进、 给予支持、加强监督检查,县一级团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要由乡镇团委直接推动。第五,乡镇直属团组织建立

10、后,要保证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要首先体现组织存在,然后体现组织吸引力,再体现组织的引导。要多开展农村青年喜欢的活动,如文体类、技能培训类、公益服务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就业创业类活动等。第六,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对乡镇团委的支持重点放在着力解决乡镇团委每年2 万元工作经费上。既要充分用好团中央、财政部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努力推动在省级、地市级层面协调落实乡镇团委工作经费,同时要通过社会化动员,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支持乡镇团委。第七,各地要贯彻落实团中央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的有关意见,力争有新的进展。最后, 陆 昊强调,当前共青团各项工作

11、都要围绕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召开而展开。特别强调不能把优异成绩说成口号,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全团各项重点工作要进入今年的攻坚收尾阶段,团省委、团市委要对第四季度工作做调度、做研究、做部署。团干部要赢得各级党组织、赢得社会的认同,归根到底靠工作、靠品格、靠素质,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当前不少省级团组织面临换届工作,更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分散精力,全身心做好团的工作。对重点工作、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突破,关键要靠三条:一是要有进取心,敢于迎难而上;二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累社会感受;三是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创造力。省级团委要对全年工作做一次集中调研,认真分析成绩、差距和不足,指出薄弱的地区和部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把共青团工作向前推进。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王晓主持会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汪鸿雁出席会议。团中央农村部、组织部全体同志,其他部门局级干部;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新疆建设兵团团委班子成员,农村部、组织部全体同志,其他部门负责同志;团地市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同志;团县(市、区)委全体同志(含驻点干部、高校挂职干部),各乡镇团委书记、副书记、委 员,部分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共约 30 万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