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9605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考数学复习:5.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数列 2016高考导航 第五章 数列 知识点 考纲下载 数列 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 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种特殊函数 等 差 数 列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第五章 数列 知识点 考纲下载 等 比 数 列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数 列 求 和 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第 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五章 数列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2、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1 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 ( 1) 数列的定义: 数列:按照 _ _ _ _ _ _ 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 _ _ _ _ _ 一定顺序 每一个数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 2 ) 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项数 有穷数列 项数 _ 无穷数列 项数 _ 项与项间的 大小关系 递增数列 1_中 n N* 递减数列 1_数列 1 限 无限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

3、五章 数列 ( 3) 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a n 的第 n 项与 _ _ _ _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序号 n 2 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 a n 的首项 ( 或前几项 ) , 且 _ _ _ _ _ 与它的_ _ _ _ ( n 2) ( 或前几项 ) 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 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 的递推公式 任一项 一项 1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做一做 1 已知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8 n 15 , 则 3( ) A 不是

4、数列 a n 中的项 B 只是数列 a n 中的第 2 项 C 只是数列 a n 中的第 6 项 D 是数列 a n 中的第 2 项或第 6 项 D 解析: 令 a n 3 , 即 n 2 8 n 15 3 , 解得 n 2 或 6 , 故 3是数列 a n 中的第 2 项或第 6 项 2 在数列 a n 中 , a 1 1 , a n 1 1a n 1( n 2) , 则 a 5 _ _ _ 85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1 辨明 两个易误点 ( 1) 数列是按一定 “ 次序 ” 排列的一列数 , 一个数列不仅与

5、构成它的 “ 数 ” 有关 , 而且还与这些 “ 数 ” 的排列顺序有关 ( 2) 易混项与项数两个不同的概念 ,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某一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数列的项对应的位置序号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2 数列与 函数的关系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 即数列是一个定义在非零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 当自变量依次从小到大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 就是数列 3 a n 与 S n 的关系 a n S 1 ( n 1 )S n S n 1 ( n 2 ).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

6、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做一做 3 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2n 3 ,则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_ _ _ _ _ _ _ _ _ _ _ 解析: 当 n 1 时 , a 1 S 1 1 ; 当 n 2 时 , a n S n S n 1 (2n 3) (2n 1 3) 2n 2n 1 2n 1, a 1 不适合此等式 a n 1 , n 12n 1, n 2. a n 1 , n 12 n 1 , n 2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4 若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7、 n 1, 那么这个数列是_ _ _ _ 数列 ( 填 “ 递增 ” 或 “ 递减 ” 或 “ 摆动 ” ) 解析:法一 :令 f ( x ) 1, 则 f ( x ) 1 1x 1在 (0 , )上是增函数 , 则数列 a n 是递增数列 法二 : a n 1 a n n 1n 2 11( n 1 )( n 2 ) 0 , a n 1 a n , 数列 a n 是递增数列 递增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考点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 考点二 由 频考点 ) 考点三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栏目导引 教材回

8、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考点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 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1) 3 , 5 , 7 , 9 , ; ( 2)12,34,78,1516,3132, ; ( 3) 1 ,32, 13,34, 15,36, .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解 ( 1) 各项减去 1 后为正偶数 , 所以 2 n 1. ( 2) 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 1 , 而分母组成数列 21, 22, 23,24, , 所以 n 12n . ( 3)

9、奇数项为负 , 偶数项为正 , 故通项公式的符号为 ( 1)n;各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 1 , 2 , 3 , 4 , ;而各项绝对值的分子组成的数列中 , 奇数项为 1 , 偶数项为 3 , 即奇数项为 2 1 , 偶数项为 2 1 , 所以 ( 1)n2 ( 1 ) 也可写为 1n, n 为奇数 ,3n, n 为偶数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规律方法 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技巧 ( 1) 根据 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 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 , 观察出项与 n 之间的关系、规律 , 可使用添项、通分、分

10、割等办法 , 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对于正负符号变化 ,可用 ( 1) 1)n 1来调整 ( 2)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 , 它蕴含着 “ 从特殊到一般 ” 的思想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 , 写出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1) 4 , 6 , 8 , 10 , ; ( 2) 11 2,12 3, 13 4,14 5, ; ( 3) a , b , a , b , a , b , ( 其中 a , b 为实数 ) ; ( 4) 9 , 99 , 9

11、 99 , 9 999 , .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解: ( 1) 各数都是偶数 , 且最小数为 4 , 所以通项公式 ( n 1) ( n N*) ( 2) 这个数列的前 4 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 1 的积的倒数 , 且奇数项为负 , 偶数项为正 ,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 1)n1n ( n 1 ). ( 3) 这是一个摆动数列 , 奇数项是 a , 偶数项是 b , 所以此数列的一 个通项公式 a , n 为奇数 ,b , n 为偶数 .( 4) 这个数列的前 4 项可以写成 10 1 , 10

12、0 1 , 1 0 0 0 1 ,10 000 1 ,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0n 1.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考点二 由 频考点 ) 且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 , 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的已知条件中 , 难度较小 , 属容易 题 高考对 ( 1) 利用 式 ( 2) 利用 n.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夯实基础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名师讲坛 素养提升 知能训练 轻松闯关 第五章 数列 ( 1) 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a 1 1 , S n 2 a n 1 ,则 S n ( ) A 2n 1B 32n 1C.23n 1 B 解析 ( 1) 由已知 S n 2 a n 1 , 得 S n 2( S n 1 S n ) , 即 2 S n 1 3 S n ,S n 1S n32, 而 S 1 a 1 1 , 所以 S n 32n 1. 栏目导引 教材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