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1325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社会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社会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社会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社会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社会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控制: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进行的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过度社会化: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郎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过分社会化相当于社会过分整合。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对人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个人自由的发展余地是极为有限的。其实质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社会化失败:这种情况从社会化过程的角度看,就是反社会化现象。意指个人接收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学生的重要他人: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其

2、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既包括社会的进步与退步,有包括社会的整合与解体。显性知识:表现为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同辈群体:是由年龄相近,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方式大致相似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教育规范:学校成员共同遵守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教育规范包括:教育习俗、教育规章和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或者教育社会学是研究学校系统中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的学科。职业倦怠: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

3、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心理缺陷说: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自己的越轨冲动, “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自己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主要是童年的社会化失调造成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二、简答1、教师角色行为的特点第一,教师行为的道德性。第二,教师行为的规范性。第三,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比如多讲少讲,风格方式不同。第四,教师行为的自律性。2、如何理解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要实现赶超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尤其表现

4、在以下几方面。(一)对教育的需求1需要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 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效益观念。例如,强调分数、读书做官、文凭教育、升学教育等。2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教育系统需要应对的压力:一是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教育补救措施,以解决数量巨大而对社会发展又极为必需的公民识字教育问题。二是需要解决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与输送问题,以及劳动人的再培训工作。三是要承担起发展高科技、培养高科技人员的艰巨任务。3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4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主要是经费渠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5保持社会的持续稳定3、如何发挥教育在促进我国社会流动

5、中的作用?(1)社会确认竞争性的人才选拔模式;(2)教育资格成为高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3)竞争性的人才选拔及社会流动没有外在的阻力;(4)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资格(学历)具有与之相应的资格标志;(5)社会等级制的标准整合一致,即一定的教育资格能够获取与之相应的社会资源。4、班级中的典型的群体行为有哪些?(一)反抗行为反抗行为主要发生于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但也可能发生于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反抗行为导源于学生群体中的逆反心理。(2)从众行为从众行为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三)时尚趋求行为(四)嫉妒行为(五)竞争行为(六)冲突行为

6、5、在教育研究中选择一个合适研究课题的途径有哪些?(1)来自研究者自身的兴趣。(2)来自讨论或启发。(3)来自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现象,即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自对原有理论的质疑,6、简答学生在三重社会的越界行为?(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侮现象日渐增多(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三)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网络欺凌:网上语言攻击、骚扰、欺侮同学等;7、简答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经济分层是指按照收入差异来划分社会群体。 经济分层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机会的分布不均。以城乡中小学生入学机会差别而论,城

7、乡中小学生在校生比例相差很大。(三)经济分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贵族化教育”的热烈争论即为典型。这些贵族学校:高投入、高起点、高收费。家庭经济阶层愈高,子女实际享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也愈大。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文化分层主要是指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总体而论,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远比经济分层为大,而且不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波动。它还能在相当程度上谈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8、教育知识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教育知识涉及三种内容:一是显性知识,表现为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即美国社会学家阿普尔所谓的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二是隐性知识,表现为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下的非正式教育影响;三是生活经验,即学生通过各种人际交往过程而转化的日常生活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