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85632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安县上岗考资料之心理学书本整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的产生:(一)心理学的孕育:心理学源于希腊文,意即“灵魂之学” ;中世纪欧洲的心理学即心灵哲学的研究陷入困境;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理论学派:1 行为主义学派:20C 初美国华生提倡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20C 中美国斯金纳(提倡条件反射) ,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缺陷;2 格式塔学派:初创于 1912 年,德国韦特海默(K 特夫卡,W 柯勒)等三人把知觉经验组织作用归因于脑的本能作用,带有严重的唯心

2、主义倾向和先验论色彩;3 精神分析学派,也称心理分析,是 1900 年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的,过分夸大潜意识,是形而上学。我国现代心理学始于晚清时期(蔡元培) ,陈大齐在北京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心理学进入崭新时期(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主干学科;2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3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及其产生、变化的规律;4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性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5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即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

3、识的过程第二节 中学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活动:(一)心理过程(共性):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1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2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一)中学心理学定义:是研究中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心理) ;(二)中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 研究中学心理学的内容,必须以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为基础:A 必须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B 必须了解人的个性心理 C 必须了解中学生

4、的心理发展;2 研究中学心理学的内容,必须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重点:A 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学习心理 B 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学有关的教师心理 C 必须了解与中学教师有关的教师心理 D 必须了解与中学生有关的群体心理;(二)中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于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1 中学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中学心理学的应用任务:培养各类合格人才(三)学习中学心理学的意义:1 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就必须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感、

5、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实行因材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其个性方面存在的缺点;2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知识,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地牢固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智力;3 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有关知识,才能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2第三节 中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中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整体性原则 4 教育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

6、向;二、中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2 调查法:问卷法和谈话法 3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4 心理度量法第二章 认识过程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述(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1 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 按信息来来源分:A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包括温觉、冷觉、触觉、痛觉) ;B 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 相应的分析器:感受器、神经通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二)视觉与听觉(三)感觉的规律及其作用:1 感受性及其测定。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

7、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2 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适应和感觉的对比(暗适应是指从光到暗,光适应是指从暗到光;感觉的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A 感觉的相互影响:其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觉性,强刺激则反之,如音乐疗牙痛;B 感觉的相互补偿:如耳聋眼明 C 联觉:如颜色觉的联觉二、知觉:(一)定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二)知觉的分类:1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2 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

8、动知觉;3 根据哪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三)知觉的规律及其运用:1 知觉的选择性(人类知觉的基本规律)例:对象与背景转换图,如白兔在雪中或煤场中 2 知觉的整体性(直线不连贯便是三角形)3知觉的理解性(有经验的工人、医生)4 知觉的恒常性(电视的火车声)第二节 记忆 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一、 (一)记忆定义: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种类:1 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情景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三)记忆表象,1 定义:也

9、叫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2 特征:直观性,概括性;3 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二、 记忆过程:(一)识记,是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也是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1 识记的种类:A 按目的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 按识记方法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 影响识记的因素:A 识记的任务 B 识记时的学习态度 C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二)保持和遗忘:1 保持:是识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的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保持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材料的量变,二是保持材料的质变;2 遗忘:是识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再现

10、,或者被错误地再认和再现。遗忘分暂时的和永久的两类,是保持的对立面。遗忘是有规律的:A 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又称遗忘曲线,这一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遗忘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缓慢 B 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则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 C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 D过度学习对遗忘的影响 E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 F 学习材料和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 G识记者的主观因素和识记时采用的方法都对遗忘产生影响;(三)再认和再现(能再现都能再认,而能再认的就不一定再现):1 再认:就是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识别的记忆过程;2 再现:就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

11、头脑中复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3 再现分为两类:A 无意再现(睹物思人)和有意再现(根据题目要求重现答案) B 直接再现和间接再现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1 提出记忆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 3 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4 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5 构建线索和利用联想规律;3(二)提高学生复习效果:1 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2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3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4 反复阅读和尝试重现相结合;(三)记忆品质的培养:1 记忆的敏捷性(过目成诵)2 记忆的持久性(过目不忘)3 记忆的精确性 4 记忆的准备性(随拿随用)第三节 思维与想象一、思

12、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一)思维的概述(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是智力成分的核心)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二)思维过程:1 分析和综合 2 比较和分类 3 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三)概念的形成和掌握:1 定义: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概念有它的内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通过词来表达)2 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又称概念的掌握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为:A 特定客体阶段 B 具体特征阶段观点 C 功用阶段 D 逻辑定义阶段;3 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A 过去的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B 学生的认知能力 C 运用变式D 在实践中运用 E 用准备的

13、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并给概念下定义;(四)问题的解决:1 问题解决理论:A 尝试错误(英国:桑代克)B 顿悟(格式塔 韦特海默)C 信息加工理论;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 感性材料的组成形式 B 定势作用 C 个性因素二、想象:(一)1 定义: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2 想象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1 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 2 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 3 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 4 想象对于人的情绪情感生活有重大意义;(二)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产生时有无目的的意图,可把想象区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1 无意想象是没有目的,

14、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起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2 有意想象是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征形式;(三)想象的品质:1 想象的清晰性 2 想象的深刻性 3 想象的实践性(获得专利的新产品)4 想象的差异性(画家以视觉表象为主,音乐家以听觉表象为主)第三章 情意过程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一、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1 定义: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在人脑中的反映2、实质:一方面,情绪与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与客观刺激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相联系,即需要在其中起媒介作用;另一

15、方面,情绪与情感作为人们的主观意识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形式之一,但又不同于认识过程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个性结构或道德品质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2、情绪通常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内隐。联系在于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式起来的。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深含着情感,因此,情绪和情感又是不可分割的。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从性质上看,有肯定的情绪情感和否定的情绪情感;从强度上看,各种情绪情感均有强和

16、弱两种状态;从紧张度上看,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之别;从激动度上看,情绪情感又有激动与平静之分;从快感度上看,情绪与情感又可分为愉快体验与不愉快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个性的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身段姿态表情和言语声调表情二、 情绪的种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乐观与悲观之分;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环境和主体的个性特点(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和相当短暂的情绪体验4往往伴随着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同时又是可以控制的(三)应激 又称紧张状态,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引起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某些场合下也可起到积极作用三、 情感的种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