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3688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论文: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文摘要】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滴灌理论研究成果与相关技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研究了滴灌单向交汇和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及初始含水率、滴头流量、植株间距和土壤容重对其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滴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分析了滴灌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与入渗时间成幂函数关系;相同入渗时间,植株间距对于垂直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影响不大,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滴头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容重增大而减小。植株间距和土壤容重越大

2、,水平湿润锋发生交汇所需的时间越长,滴头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平湿润锋发生交汇所需的时间越短;交汇入渗发生前,水平湿润锋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与入渗历时成幂函数关系;交汇入渗发生后,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保持不变,行间交汇界面的湿润锋逐渐接近于水平线。2、对于滴灌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的土壤含水率分布研究表明:单向交汇入渗各界面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均随离滴头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土壤水分入渗剖面上,土壤含水率等值线以水平和垂直湿润锋的交汇点为中心呈现先疏后密的分布趋势。.【英文摘要】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about theory resear

3、ch and related technical literature material of drip irrigation from the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uses the technical route including both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main studies are about water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ingle-line and bilateral interfe

4、rence infiltr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ing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content、dripper discharge、interval of plant and soil density. .【关键词】滴灌 交汇入渗 水分 运移特性 影响因素【英文关键词】drip irrigation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water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influential factors【目录】滴灌交汇入渗水分运移

5、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 1 章 绪论 11-20 1.1 滴灌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滴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1-12 1.2 滴灌点源入渗研究现状 12-15 1.2.1 点源入渗土壤湿润锋形状研究 12-13 1.2.2 点源水分分布研究 13-14 1.2.3 点源入渗数学模型研究 14 1.2.4 点源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研究 14-15 1.3 线源滴灌入渗研究现 15-19 1.3.1 线源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研究 15-16 1.3.2 线源滴灌的灌水均匀度研究 16-17 1.3.3 线源滴灌

6、土壤水分运移研究 17-18 1.3.4 线源交汇入渗研究进展 18-19 1.4 技术路线 19-20 第 2 章 滴灌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研究 20-49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0-21 2.1.1 实验装置 20-21 2.1.2 试验方法 21 2.2 植株间距对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21-27 2.2.1 植株间距对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21-22 2.2.2 植株间距对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22-24 2.2.3 植株间距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24-27 2.3 滴头流量对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27-34 2.3.1 滴头流量对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27-29

7、2.3.2 滴头流量对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29-30 2.3.3 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0-34 2.4 土壤容重对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34-41 2.4.1 土壤容重对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34-36 2.4.2 土壤容重对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36-37 2.4.3 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7-41 2.5 初始含水率对单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41-48 2.5.1 初始含水率对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41-42 2.5.2 初始含水率对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42-44 2.5.3 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44-48 2.6 本章小结 48-49 第

8、3 章 滴灌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研究 49-88 3.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49-50 3.1.1 实验装置 49-50 3.1.2 试验方法 50 3.2 滴灌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 50-55 3.2.1 中心界面湿润锋运移特性 50-53 3.2.2 交汇界面湿润锋运移特性 53-55 3.3 滴头流量对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55-65 3.3.1 滴头流量对中心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5-56 3.3.2 滴头流量对中心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6-58 3.3.3 滴头流量对交汇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8-59 3.3.4 滴头流量对交汇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9

9、-60 3.3.5 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60-65 3.4 土壤容重对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65-75 3.4.1 土壤容重对中心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65-66 3.4.2 土壤容重对中心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66-68 3.4.3 土壤容重对交汇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68-69 3.4.4 土壤容重对交汇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69-71 3.4.5 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71-75 3.5 初始含水率对多向交汇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75-86 3.5.1 初始含水率对中心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75-76 3.5.2 初始含水率对中心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76-78 3.5.3 初始含水率交汇界面垂直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78-80 3.5.4 初始含水率对交汇界面水平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80-81 3.5.5 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81-86 3.6 本章小结 86-88 结论 88-91 结论 88-90 建议 90-91 致谢 91-92 参考文献 92-96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96-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