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2695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摘要】 目的 对高校学生干部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从唐山市高校选取 283 名学生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校男性学生干部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显著低于女学生干部(t=-5.198,P0.001);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150,P0.05)。(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其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高校学生干部控制消极情绪发泄的能力较好,但他们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和积极补救的能力较差;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应对方式就越成熟。 【关键词】 情绪管理

2、;应对方式;高校学生干部;相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Methods A total of 283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1)Boys were less than girls in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t=-

3、5.198,P 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 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这表明在遇到引发不适情绪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时候,高校学生干部能够有效控制消极发泄的念头,并且能够理智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而在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现较弱,比较容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高校学生干部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智地调控情绪,控制肆意发泄各类消极情绪的念头。这与张进辅等5的情绪智力研究结论一致: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3.1.2 性别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女学生干部要优于男学生干部,尤

4、其表现在寻求外界帮7助能力上。这表明,高校学生干部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尤其是男学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6。王大华等7 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荷尔蒙分泌量没有男性高,而荷尔蒙是影响机体对外界产生攻击性和控制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为控制方面没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除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上的生理差异原因外,另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男性被赋为强者,被认为是勇敢和刚强的,不轻易被困难所击倒,即使遇到困难,也应该能够应付,因此当遇到情绪上的不适时,

5、男性一般较少去寻求外界帮助,而是靠自己解决问题;而女性常常被赋予弱者的角色,认为她们没有能力改变困境,因此当女性遇到烦恼的事件时,无需像男生一样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们多会向同伴或者亲人倾诉,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3.1.3 独生子女与否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一起长大,从小就培养了他们遇到困难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与支持的独立个性,而非独生子女与此相比,更依赖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发8泄自己的情绪。3.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

6、应对方式的关系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 5 个维度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其应对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应对方式就会表现得不成熟。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并且不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遇到应激事件,就会过于自责,遇事避退或者给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8。【参考文献】1 陈敏.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98-199.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

7、(21):7-22.3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 西南大学 ,2006:1-15.94 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5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33-37.6 Eisenberg N,More BS.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 1-6.7 王大华,申继亮.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心理科学,1998,21 (2):131-135.8 李恒.大学生与研究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7: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