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1725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l00 分钟,满分 100 分)卷 I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狡黠(xi ) 干涸(h ) 叱咤风云(zh )B. 绯红(fi ) 诅咒(z. ) 浩瀚无垠(y n )C. 匀称(chn ) 畸形(q ) 锐不可当(d ng )D. 哺育(b. ) 伶仃(lng ) 深恶痛绝(w )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暇想,翱游在美妙的梦境中。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C. 除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

2、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D.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D.围绕科学与文学 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

3、大餐。 二、阅读与理解(50 分)(一)记叙文阅读我说,你听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司长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

4、点吗?不许恭雏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了。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她大声说:“好!”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他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 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幺

5、教可以研?。”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 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丁,经常一个人长时问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 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

6、今天,我来说,你听。”地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褥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14结合文意,谈谈“我说,你听”有什么含义?它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 分)15本文围绕老师共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前两件事,并填在横线上。(2 分)(1) (2) (3)老师脑梗严重,却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16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 分)(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

7、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2 分)(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 分)17请赏析精彩语句: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撂布。(2 分)(二)说明文阅读【甲】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竺可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车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

8、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田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lo,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

9、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送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套发现山脚( )而山腰反(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 )很成功,在( )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眷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8甲文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 分)19甲文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3 分)20根据上下文意,将以下四个选项依次填入甲文括号中,它们的顺序应该是_、 、 、 。(4 分)(A山脚 B有霜 C无霜 D山腰)21大林寺桃花一、二句,说明了甲段哪种物候现象?

10、(2 分)(三)议论文阅读习惯成自然叶圣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幺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

11、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现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井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

12、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情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

13、有删改)2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论证了什 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 分)23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 分)2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 分)2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能力?(3 分)(四)文言文阅读【甲】生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数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4、,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论仁、礼、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 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 为正者,妾妇 之遣也。居天下之广居 5 6,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7 8 9 10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注释】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顺:恭顺,孝道。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勘正位:正确的

15、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1026解释加点的词(4 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7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甲: 乙: 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4 分)句子: 评议: 卷三、作文(40 分)曾子说:“吾晶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扫省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伟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过失,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