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6141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前 言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上有一个作家是不可忽略的,他就是川端康成。1968年,他的雪国 、 古都 、 千羽鹤三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雪国则是他的巅峰之作。对于雪国 ,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它的“虚无” ,而且“虚无”似乎已经成为读者解读雪国的钥匙,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源于佛教无常的“虚无”观念,而且从各个层面给予诠释。川端康成抱着一种空灵的态度,有“虚”的一面,也有“灵”的一面。本文在分析虚无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探求虚无思想的表现,将重点放在了内容上,追溯虚无思想的根源。川端康成的

2、虚无思想受到西方虚无思想的影响,但又不是对西方虚无思想的一味继承。川端康成曾多次强调:“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有根本的不同。 ” 1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重点在于心灵层面,其内涵为:在雪国中,岛村、驹子、叶子、行男无一不都践行着“一切都是一种徒劳”,这种思想贯穿全文;有人说“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实际是东方佛教的虚无,人生无常,万事皆空” 2川端康成看到了身边的亲人相继离世,一方面恐惧于死亡,另一方面又对死亡司空见惯,再加上受到佛家禅宗思想的熏染,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死是生的超越和延伸;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我的价值而都建立在幻想之上,最终留下来的是

3、自我价值的毁灭和无所事事的生活。一 、虚无思想的表现雪国这部作品以美丽的雪国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岛村、叶子、驹子和行男之间复杂的感情故事。围绕岛村、驹子和叶子之间情感纠葛,落笔之处让人觉得哀伤,都出自世俗生活中无法抗拒的东西。在川端康成的纯洁世界之中,也存在着贫穷,疾病,生活的磨难,故去的人,横祸将至,他极力营造这样一个独特的纯洁世界,是为了让他心中的虚无尽可能的表现出来。(一)生存的虚无如果把雪国看作一篇凄凉和哀伤的乐章,那么悲观与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它表现的是川端康成“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心声,而这心声的颂唱者就是岛村。岛村是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用祖辈留下来的财产过着无聊、游手好闲、无所事

4、事的生活,对人生持一种虚无消极的态度。岛村沉溺于非现实的虚幻的美里,不断地编织梦幻,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岛村生活态度中的虚无思想是有迹可循的,从来没有看过一场西方舞蹈表演,就仅仅“欣赏他自己的空想的舞蹈幻影” , “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西方舞蹈的文章” 。岛村来到雪国的理由是:考察所谓的日本民间舞蹈。岛村来到雪国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娱乐,纯粹是为了消遣,追求虚无的精神世界,以求“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岛村孤身来到雪国,在雪国山区的一个旅店里结识了美丽的驹子和另一位“美丽不胜悲凉” ,仿佛是“透明的幻影”的叶子。面对着驹子和叶子,岛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无法摆脱驹子的官能美,更不能忘记叶子的精神上的

5、美。在岛村的意识里,驹子的身体是现实,可触碰到的,但是一旦拥有便失去了曾经的美好,以往的追求就“如同一场梦” ,叶子的美确实无法拥有的。然而,在这种游离恍惚的感情纠葛之中,岛村不仅没能摆脱现实生活带给他的虚无,反而进一步陷入迷茫,走上了精神的穷途末路。最后,在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一般陨落。故事结束处,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了下来” 3 ,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和希望,刹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最后岛村怀着遗憾只身一人回到了东京,成了一个徒劳者。与虚无徒劳者岛村相比,川端康成用了极其细致的笔调描绘驹子这个人物。川端康成曾说“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

6、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 4 川端康成有着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他的作品多是描写处在社会下层女性的悲惨遭遇,而他笔下的驹子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美好生活而挣扎的不幸女子,虽然岛村始终贯穿全篇,但他与驹子、叶子比起来就黯然失色了。驹子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驹子身世凄惨,很小就被卖到东京,十五六岁被好心人赎出,但是没过多久那人便死了,安定的生活又落了空。在雪国,为行男治病当了艺妓,但是她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找一个心爱的人,过上正常的生活。驹子爱写日记, “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的如实记载下来,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 ” 5 为了和过去的生活告别又将日记撕了。

7、驹子弹得一手很好的三弦琴,那是长时间对着山谷练习的结果,即使难度很大的劝进帐都弹得那样优美,足以见得毅力的坚强,以及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她喜爱整洁,连纸盒似的小屋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她为人善良,很受小孩子喜欢,这些都是一个质朴的良家妇女该有的素质。然而,她忽略了自己是艺妓的身份,她爱上的那个人是岛村,岛村的态度决定了驹子的希望只是幻想而已,她卖身为行男治病,行男还是死了。撕掉日记重新开始,现在的生活又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她对岛村是一厢情愿,岛村不可能舍弃东京的妻儿,这就注定了她的爱情梦不能成真,所以她的各种努力都是“徒劳” 。这一份“徒劳” ,加上驹子超凡脱俗的美丽风姿与自然单纯,将她推向了虚空世

8、界,让她的存在近乎一种虚无美。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驹子,叶子的死毁灭了岛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驹子的虚无则更让人心痛,驹子注定不属于这样悲凉的世界,她脸上的绯红会褪去,灵魂也会在冰冷中被吞噬。驹子的追求,在岛村看来是“空虚的徒劳”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岛村所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美,驹子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形象走进他的世界的时候,驹子在他心中的美就荡然无存了,岛村对驹子是不可能产生类似于爱情的情感。叶子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以叶子开场,以叶子结尾,作者通过叶子设计了一种神秘虚幻的氛围,让故事有序地展开。岛村在火车上透过玻璃观察叶子,玻璃中的叶子让岛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9、,这可能就是喜欢。文中对叶子的描写是虚幻不可感的,因为对其容貌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给岛村的抽象感觉。叶子的出现是与驹子相对的,叶子给我们一种人生空幻如梦的虚无感。如果说“驹子是作者心中物的象征的话,那么,叶子则是作者心中灵的指代” 6。如果驹子是具体的工笔画,那么叶子便是朦胧的写意画。作者有意让她成为某种超乎尘世的精神力量的象征,她身上所带的神秘感,可以说为整个故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神秘也随着人生的轨迹而不断加深变化的。叶子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那样的优美而凄凉,每每“犹如在梦中出现似的” ,她的容貌,她的声音,她的行为都给人一种“优美而近于凄凉”的感觉。她对行男体贴而温柔,对驹子关怀而体贴

10、,在行男死后,她甘心孤独地在坟前守候,她也愿意为驹子而祈求岛村,这些都为其最终的悲剧结局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死并不是空穴来风。当叶子求岛村带她去东京时,岛村犹豫了,他再一次做了负心汉。叶子绝望了,生命也走向了绝境,或许最后的火海是叶子最好的归宿,只有火海才能侵吞像火一样的女子。叶子在火中死去,是这场大火维持了岛村心目中的美好。叶子在岛村的眼前死去,仿佛在另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得到了生命的重生,从而让这种虚无思想永存于雪国。 “可以说,叶子的死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起点,是一种最高的艺术,是故事的延续也是生命的延续。 ” 7让本来就虚无的一切完全形成一个虚无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虚无才是最美的存在

11、形式。 行男在故事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容貌、行为作品始终只字未提,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具而已,然而这个道具式的人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是故事中人物情感线索的交接点,是驹子师傅的儿子,行男在故事中的状态是“等死” ,因为他患了不治之症。行男与驹子、叶子都存在感情的纠葛,她们为了给他治病费劲了心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行男在故事中的关键在于他身处在各种人物情感链条中交集的环节,最后,行男悲惨地死去。他死后,故事并没有结束,岛村、驹子、叶子还在重复着以前的生活。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因为行男的死去而有半点改变,行男的死暗示着驹子追求的幻灭,也预示着叶子毫无希望的未来。行男的存在,让驹子

12、和叶子一起来承担因他而形成的虚无的负担,通过行男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到人生的虚无,死是人们无法摆脱的宿命,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人生的一切都在最后归于徒劳。(二)爱情的虚无爱情是雪国的核心思想, “虚无”无疑便是这部作品的基调。崇尚虚无美是川端康成作品的一贯特色,在雪国这部作品中反复流露出虚无思想,作者准备了一场虚无的盛宴。作者正是以岛村的虚无,来反衬出驹子和叶子爱的徒劳,指出人的一切追求都是徒劳,人的一生就是毫无意义,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勾勒出一个充满情色和冷漠的虚无世界。美丽而纯真的驹子,年纪轻轻便历尽坎坷。在雪国,一天要赴好几次宴,无论刮风下雨都必须到场,饮食不规律,有胃病,生活的重担压得

13、她希望有一个人能够与之互诉衷肠,于是与岛村跨越了友谊,成了男女朋友,她一心一意的爱着岛村,不求回报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论是肉体还是其他。她想与岛村过上正常的生活,岛村是她全部的生活动力,然而岛村对人生持虚无的态度,认为她的爱情是“美丽的徒劳” ,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驹子的爱情愿望终究是不能实现的。岛村第一次来雪国便结识了纯净而美丽的驹子,被她的纯净深深吸引,觉得“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8 。当驹子对他的感情夹杂着世俗的观念时,他便不喜欢了,驹子就不再是美丽的化身了,岛村对她的感情也就慢慢的消散了,但还是说“你是一个好女人” ,多么戏谑的说法。岛村要

14、追求的并非单单是肉体或者真实的情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虚幻情感,叶子也是美的化身,但她是非现实的空灵之美,岛村觉得好像在梦中出现似的,这正是岛村毕生追求的。岛村的爱情没有任何的现实依据,只是虚幻缥缈的,同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一样,终究会香消玉殒,即使叶子没有在大火中丧生。驹子与叶子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小说以叶子开头以叶子结尾,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其实,她也与岛村达到了某种心灵上的契合,叶子是精神的象征,在岛村心目中位置极其重要,为了保持岛村心中的那份纯洁,选择让叶子葬身火海,以死来超脱“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9 。 这是生命的升华,生死本是无常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

15、束,而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开始。(三)意象的虚无雪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是作者并不是简单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将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雪国中的景物蕴含着人的情感,达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10的境界。作者的虚无思想也渗透到了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积雪、曝晒的绉纱、倾泻而下的银河、镜中的成像、大火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皆为“空净”之物。对凡世间的世人来说,他们都能净化心灵,消除污秽,使人归于平静,当个体生命与宇宙自然达到高度的融合时,便做到了人的纯净,这正是佛教的高深之境。“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这是开篇的名句,将人们的视觉由现实带到了未知的世界。大雪覆盖的背景,给人的第一感觉

16、便是洁白,川端康成自己认为“白色是最富有的色彩” 11,给人空无一物的感觉。 “空无”博大无比,包罗万象 12,甚至是千变万化。雪虽是实体,却可以变成水,幻化成水蒸气,消失得无影无踪。白雪还可以遮蔽大地的污秽,驹子是艺妓,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以雪为背景,雪的纯净映衬她的美丽,让人忘记她是妓女,主观上给人以麻痹,但事实上是无法掩盖的。另一方面,岛村到雪国,是因为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作品中曾提到曝晒绉纱一事,给人感觉无关紧要,其实这个场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阳光是不可捕捉的,绉纱放在阳光下曝晒,就好似人的心灵得到了温暖阳光的照耀而变得明朗轻松。银河和大火的描写交叉进行,虽然它们是两种相反的意象, “从高空望下去,辽阔的星空下,大火宛如一场游戏无声无息” 13传达出强烈的虚空感,火场应该是纷乱恐怖的,但在纯净的银河笼罩下,最后“失火现场,无论远近都统一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之中”了, “连火灾这样的灾难性事件都变得如此虚无缥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