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学复习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437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业化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业化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业化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业化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化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学复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硫酸工业1. 阐述硫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的主要工序及焙烧原理,并写出主要化学反应式。 (10分)接触法硫酸生产过程选矿:原料破碎、筛分、配料或干燥;硫铁矿焙烧;炉气净化;SO 2催化氧化;炉气干燥和 SO3吸收;尾气回收 SO2和污水处理。焙烧原理第一步是硫铁矿中的有效成分 FeS2受热分解(高于400)成 FeS 和单体硫。这一步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对 FeS2分解反应越有利。2FeS2= 2FeSS 2第二步是分解出的单体硫与空气燃烧,生成 SO2S22O 2= 2SO2硫铁矿在释出硫磺后,剩下的硫化铁在氧分压为3.04 kPa 以上时,生成红棕色的 Fe2O3FeS7O 2= 2F

2、e2O34SO 2当氧含量在1左右时,则生成棕黑色的 Fe3O43FeS5O 2= Fe3O43SO 2主要反应总反应方程式:4FeS211O 2= 8SO22Fe 2O33FeS28O 2= 6SO2Fe 3O4副反应:2FeS27O 2= Fe2(SO4)3SO 2硫铁矿中所含 Cu、Pb、Zn、Co 、Cd、As、Se 等的硫化物,在焙烧后一部分成为氧化物2. SO2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如何确定?(20分)一、温度 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转化率提高。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催化剂有极限温度(起燃温度)和耐热极限温度(活性温度) ,范围在420600。确定 SO2转化反应温度的原则:在

3、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催化剂床层温度应尽量沿着最佳温度线变化,此时达到同样转化率所需催化剂量最少。这就要求原料气需预热至催化剂的起燃温度,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适当移走多于的反应热,使床层温度尽可能地沿着最佳值变化。特别在反应后期,为了达到高的 SO2转化率,反应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 SO2转化反应及工业上多数可逆放热反应过程,总是与换热过程联系在一起。二、SO 2原始浓度 随着 SO2浓度增加,O 2浓度相应地下降,这两个因素都会使反应速率下降,则达到一定转化率时所需的催化剂用量将增加;另一方面,炉气中 SO2浓度高,则生产每吨硫酸所需的原料气量少,对同样设备,系统阻力较小,动力消耗较低

4、,或对同一生产能力的装置,所需设备和管道等的尺寸较小,投资较少,设备折旧费降低。根据硫酸生产总费用最低的原则,可以得到以硫铁矿为原料时,进入 SO2转化器的最佳浓度为77.5。三、压力 加压可提高 SO2的平衡转化率,还可以减少设备尺寸,提高 SO3的吸收速率。但加压增加动力消耗,腐蚀压缩机,对设备结构和操作的要求提高。而在较适宜的条件下,常压操作也可取得很高的转化率,因而目前 SO2转化仍以常压操作为主。四、最终转化率 提高最终转化率可以减少尾气中 SO2含量,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硫的利用率;但最终转化率的增加,将导致催化剂用量和流体阻力增加,设备尺寸增大。最终转化率的最佳值与所采

5、用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条件有关。3. 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确定 SO2催化氧化温度条件?( 10分)SO2+1/2 O2 SO3+Q 反应特点:体积缩小 , Q0 可逆放热反应SO2转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 SO2转化反应中,同时进行着 SO2的氧化和 SO3的分解反应,当两个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SO2转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反应温度会使平衡转化率提高。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但催化剂有起燃温度,为了保证催化剂的正常使用,应该选择合适的温度;在选择温度指标时,不但要考虑有较高的转化率,还要考虑有较高的反应速率。在工业生产中,可通过分段转化,控制不同的转化

6、温度来实现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反应速率。反应初期宜使气体在较高的温度下转化;反应的后期,宜使气体在较低的温度下转化。4. 在制取硫酸过程中,常易形成酸雾,试解释酸雾形成的原因,以及酸雾怎样清除之。 (15分)酸雾的形成在炉气湿法净化过程中,由于炉气被洗涤冷却,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相,于是炉气中的SO3(g)在气相中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蒸气SO3(g)H 2O(g)= H2SO4(g)当气相中硫酸蒸气压大于洗涤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时,硫酸蒸气就会冷凝。硫酸蒸气在气相中快速冷凝时就会形成酸雾。炉气在洗涤时,冷却速度是很快的,因而必然会生成酸雾液滴。如果存在凝结中心(如杂质微粒),则生成酸雾粒子就大。

7、所以,伴随着炉气的洗涤、降温过程,矿尘、砷、硒和氟等杂质不断地从气相中被除去,同时产生了酸雾。气相中残余的细小尘粒和砷、硒氧化物悬浮微粒亦成为酸雾的冷凝中心。初形成酸雾雾粒较大,由于气体中悬浮有各种气溶胶粒子,硫酸蒸汽就在它们表面发生冷凝形成直径较大雾粒。用特殊方法清除从分离的角度看,雾不能用普通方法除掉,这是因为细小的微粒(滴)倾向于跟随流体的流线运动,难以通过撞击方式捕捉,使之与气体分离;雾粒直径比分子直径大得多,故不能通过扩散的方式使之进入液相,即不能被体吸收。因而酸雾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清除。酸雾的清除在湿法净化中,当炉气温度快速降至100 以下时,炉气中的硫酸蒸气几乎全部变成酸雾。酸雾中

8、较大的粒子(大于2m )由电除雾器、文氏管、冲挡式洗涤器等装置可除去,其中电除雾器最为可靠。对于粒径小于2 m 的雾粒,提出了对炉气增湿,使炉气中较小的酸雾液滴长大后再清除的方法,即先增大雾粒的直径,再用相应的设备除之。以上讨论的只是消极的方法,更积极的方法是控制炉气中 SO3含量,减少“原生酸雾”量。5. 画出四段间接换热式转化器中 SO2转化的 t-x 图,阐述转化器的工艺过程。 (15分)这种形式的转化器是将催化剂床分成35段,反应过程与换热过程分开,通过设置在转化器内部或外部的换热器进行间接换热,一方面降低反应气体的温度,同时又使进入转化器的原料气升温。一次绝热反应过程称为一段,段间进

9、行换热。经预热的原料气由上部进入转化器,在第一段催化床中进行绝热反应,温度升高。一段反应气自篦子板向下,进入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与流经壳程的冷原料气间接换热,冷却后的一段反应气向下进入二段催化床继续反应。如此类推,气体经第四段催化剂床反应后排出转化器,在器外再进行冷却。冷原料气则自下而上通过器内各换热器的壳程,加热至催化剂起燃温度(430 左右)进入第一段催化床。转化器中气体温度 t 和 SO2转化率 x 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1为平衡线,2为最适宜温度线,3为绝热线。图中 AB 线为第一段绝热反应线。随着 SO2转化率的增加,温度升高,大体呈直线关系,直线斜率为绝热温升系数。在 B 点,已接近

10、该条件下平衡转化率,反应速度下降,此时反应气体离开第一段催化剂床层,进入段间热交换器间接冷却。冷却过程中,仅温度降低而气体成份不变,故冷却线 BC 为水平线。在 C 点,由于温度比 B 点低很多,转化率与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之差增大,反应推动力增加,反应速率得到提高。如此进行第二、三、四段的反应,最终达到图中 H 点,此时 SO2气体已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亦即达到最终转化率。6. 阐述制取硫酸中,烟气净化的目的及净化的原则(10分)炉气组成:N2、O2、SO2、As 2O3、SeO2、HF、SO3、H 2O 及矿尘。其中:As 2O3、SeO2、HF 、SO3、H 2O、矿尘必须除去。目的:炉气

11、含尘若不除净,进入后制酸系统,则会堵塞设备和管道,且使催化剂失活或中毒炉气的净化原则 炉气的杂质主要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同时存在,颗粒大小,密度轻重不同(11000m ) 。a 悬浮微粒,分布很大,大小相差很大,应先大后小,先易后难进行分级处理 b 悬浮颗粒气固液三态共存,质量相差很大。先重后轻即先固、液,后气(汽) 体 c 不同大小的粒子,选择配套有效的分离设备第四章、合成氨工业1. 试简述温度、压力及情性气体含量对氨合成反应中平衡氨含量及工艺条件的影响?(12分)氨合成是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可逆反应。N2 H2=NH3; 46.22 kJmol1 化学平衡常数 Kp可表示为 Kp11m

12、r 23H1N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提高压力,K p值有所增加。显然,提高压力、降低温度有利于氨的生成。对氨合成反应中工艺条件的影响一、压力 从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看,提高操作压力是有利的。合成装置的生产能力随压力提高而增加,而且压力高,氨分离流程可以简化。但是,压力高时对设备材质、加工制造的要求均高。同时,高压下反应温度一般较高,催化剂使用寿命较短。生产上选择操作压力的主要依据是能量消耗以及包括能量消耗、原料费用、设备投资在内的所谓综合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我国中小型氨厂大多采用20 MPa32 MPa。二、温度 氨合成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50 550 。将气体先预热到高于催化剂的活

13、性温度下限后,送入催化剂床层,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当接近最适温度后,再采取冷却措施,使反应温度尽量接近于最适宜温度曲线。三、进口气体组成 惰性气体(CH 4和 Ar)由新鲜气带入,由于不参加反应而在氨合成系统中积累。惰性气体的存在,无论从热力学还是动力学上考虑都使不利的,循环回路中适当进行排放(放空)是消除惰性气体积累的有效方法。但是,维持过低的惰性气体含量又需大量排放循环气,导致氢氮气的损失。为此,入塔气体将保持一定的惰性气体含量。一般新鲜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为0.99%1.4% ,入塔气体的适宜惰性气体含量约为1015。生产中放空气量约为新鲜气量的10%,放空气中

14、含有氢气,应加以回收利用。2. 试比较氨合成中 CO 变换与硫酸工业制气中 SO2氧化两个反应过程的异同或特点。 (20分)CO 变换反应过程的特点一、该应为等物质的量的可逆放热反应,须借助催化剂进行(气固相催化) 。可逆放热反应存在最适温度线,若催化床温度按照最适宜温度线分布,则反应速率最快或者说保持同样的生产能力所需的催化量最少。工业上采用多段冷却。 (与 SO2最相似)二、可分为中(高)温度变换和低温变换 催化剂以 Fe2O3为主体,Cr 2O3、MgO 等为助催化剂,操作温度为350 550 ,出口 CO 尚含3;催化剂以 CuO 为主体,添加ZnO、Cr 2O3等为助催化剂,操作温度

15、为350 550 ,出口 CO 含量可降至0.3左右。 (SO2没有)三、水蒸气过量比例一般为35(H 2O/CO)。为了尽可能地提高 CO 的变换率,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工业上是在水蒸气过量下进行反应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变换的反应热,宜接回收蒸气,以降低水蒸气消耗。 (SO2是7%7.5%)四、压力对化学平衡基本无影响。工业上一般都在加压下操作,这是因为加压下反应速度快,催化剂用量少。由于反应物之一是大量的水蒸气,因而加压下进行变换反应可节省合成氨总的压缩功耗。 (SO2有影响,但是常压、最差异)五、变换反应前对催化剂进行还原(钝化操作) 。对中变催化剂需将 Fe2O3还原成 Fe3O4才具

16、有活性;对于低变,金属铜才有活性。催化剂还原时可用含有 CO、H 2的工艺气体缓慢进行。在还原过程中,催化剂中的其他组分一般不会被还原。SO2氧化催化与工艺条件一、催化剂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钒催化剂。以 V2O5作为主要活性组分,以碱金属 (主要是钾)的硫酸盐作为助催化剂(促进剂),以硅胶、硅藻土、硅酸铝等作载体。二、温度 确定 SO2转化反应温度的原则: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催化剂床层温度应尽量沿着最佳温度线变化,此时达到同样转化率所需催化剂量最少。这就要求原料气需预热至催化剂的起燃温度,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适当移走多于的反应热,使床层温度尽可能地沿着最佳值变化。特别在反应后期,为了达到高的 SO2转化率,反应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SO2转化反应及工业上多数可逆放热反应过程,总是与换热过程联系在一起。三、SO 2原始浓度 随着 SO2浓度增加,O 2浓度相应地下降,这两个因素都会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