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337972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题目:浅谈权能分解与组合理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学院: 经贸学院 班级: 财政 0801 班 姓名:学号:浅谈权能分解与组合理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概念、特征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明确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说明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权能分解与组合的必要性,并解释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的内容,包括所有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经营管理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和收益分配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三个方面,说明了权能分解与组合理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权能分解与组合按国有资产的性质分类,可

2、以划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谓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以保值为基础,已增值为目的,直接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增值性的特点,即通过对经营性资产的运用,可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一、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内容及特征(一)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概念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具体地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在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被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经营性国有资产这一经济范畴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相联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自然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相联系的范畴,它

3、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为目的。以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为对象进行的管理活动。(二)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以国家产权为基础,以提高营运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为对象进行的管理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以资产的国家所有为基础;2、管理目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3、管理范围的全面性;4、企业资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5、管理本质的民主性。(三)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1、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权的管理,所谓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权的管理,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或其委托部门,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权进行

4、控制、监督和考核经营业绩的各项活动。2、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管理所谓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管理,是指按照有利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原则,使存量国有资产由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流动的一种资产运动。3、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所委托的单位,依法对应属国家所有的经营性资产组织进行的所有权登记。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它对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4、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管理,是指使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证

5、其正常运营,实现其资产的正常补偿或增加资产价值量而专门设置的基金。 5、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是指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要求,对所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保证所占用资产的价值补偿和正常功能的发挥。二、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 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力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法律行为。产权界定包括财产所有权界定行为和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能的界定行为。产权界定是一种法律行为,产权界定必须依法进行,产权界定的依据、组织与程序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产权界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6、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即界定其是否属于国家的财产;二是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能的界定,即界定国有资产各经营、使用、管辖主体行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依法处分权的界限、范围和关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财产所有权权能分解和让渡日益普遍化。因此,明确产权界定的内涵和外延,搞好国有资产权限管理,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三、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权能分解与组合的必要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不改变财产的物权意义上的公有性质,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对公有产权进行权能分解,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每个主体的权利都受到限制,这是实现其权利的必要条件;这种限制确定了产权界区是

7、权利的界区,而非财产的界区;不同产权主体通过市场交易其权利,在此权利下,它能更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多层次性要求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不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与非公有制经济间通过市场关系,共同发展。如果市场机制的结果与社会主义目标有偏离,可以通过再分配进行调整, 但有两个前提:再分配是总额意义上的,不能扭曲相对价格体系;分配规则是前定的,且要通过社会认可的程序。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相容。而公有制下公有产权的分解,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与生产力水平无必然联系。四、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明晰产权关系, 不仅要

8、明确产权主体, 同时还必须合理划分产权权能。所谓产权权能是指产权所包含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诸权项所具有的权利和职能。国有企业产权权能的划分, 实质上就是围绕产权所包含的各方面权能, 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划分或界定。它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所有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首先,对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权能的划分。现实中的全民所有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民所有! 而是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 国家作为全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体或总体代表者, 当然享有对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或叫作最高即最终决策权。所谓所有权权能的划分, 是说在产权关系明晰之后, 国家只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 享有终极所有权 , 而不

9、再直接控制和实际占有、支配、使用企业的生产资料,不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无限的财产责任不再是国有企业的直接经营管理者和控制者。就企业而言, 它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济联合体和生产经营主体, 也应享有相应的一定的所有权, 即享有作为所有权体现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也就是说, 它对本企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具有控制和支配权, 或者叫作直接决策权,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从而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经营管理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其次, 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经营管理权权能划分。国家和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体系内部的两个层次, 它们都享有其各自相应的经营管理权。应当

10、指出的是, 过去实行的“ 所有权与经曾权分离气所谓“所有权归国家, 经背权归企业”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国家对全民生产资料难道只有所有权而没有宏观领域的经营管理权吗, 如果是这样, 那么! 国家作为全民所有侧经济体系内部的最高综合层次, 还有什么意义呢,国家作为所有者岂不是实际上只刹下单纯的收益索取权了吗,这样,国家对整个国有财产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将会失去控创能力, 国家所有权也将难以保证。因此! 国家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最高主体, 应根据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需要, 掌握国民经济范围内即宏观领域的经营管理权, 其中包括侧定有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的总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 生产力布局和总全平

11、衡、协调和监督, 等等。当然, 国家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它也不再具有任何的徽观经济职能 ! 对于企业而言! 它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 、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 当然拥有其依法从事商品生产和市场活动的各种必要的经营管理权, 如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权 , 自留( 自筹)资金的支配和使用权, 企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产品销售权、企业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权、产品和劳务定价权! 等等。(三)收益分配权权能的划分与组合再次, 对企业收益的分配权权能的划分。生产资料一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要求在经济利益上的实现。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必然享有总体上的分配权, 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和办法, 获取企业一定的纯收入! 用

12、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重点建设和国防等方面的需要。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墓础和生产经营的主体, 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直接经营管理者、支配者, 同样也应是分配方面的主体, 因而享有在国家分配政策制约下的企业收益分配权, 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必要的企业积累基金, 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生产、职工的按劳分配, 等等。企业如果对自己的经营收益没有一定的分配权, 仍然由国家财政实行单一的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 那么! 企业的自我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职工的按劳分配就会缺乏保障, 企业的所谓自主经营就只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良好愿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产权权能的划分,明确了权能分解与组合理论,为政府转变职能、企业实现自主经营和转换经营机制, 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这样, 我国国有企业就可以逐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真正成为经济活动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为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孙桂芳.国有资产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 赵守国. 权能分解、产权结构及其制衡机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理论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