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7872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引“闲暇”春风,化语文“冰凌”内容提要: 因语文学科的独特性,闲暇语文实践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自由是闲暇的本质特征,与新课程理念挈合。将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化语文教学之“冰凌”,是实践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力途径。关 键 词: 闲暇意识 自由 语文课堂教学 一、 语文学习中的“闲暇意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陈钟梁先生在语文狭窄瓶颈的阻塞中指出:“说实在的,我们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自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哪一个年级不开语文课?哪一个年级的语文课不是为首的?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中,要上 3000 堂以上的语文课。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仍未达到合格

2、水平。 ”这话虽说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毋须讳言,无数事实说明,语文学习的好坏,关键不是靠课内,而是靠课外闲暇(就是指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因而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时间)语文实践,和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并无直接关系。为什么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语文课堂学习,竟敌不过学生看似无计划、无组织、无系统的散兵流勇式的闲暇语文实践呢?细细探究,不难发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闲暇语文实践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自由的状态 英国的克罗斯、美国的林格伦和伍尔福克等都认为,过度的焦虑会影响甚至干扰正常的学习。语文学习是一种高难度的学习,只有在低焦虑状态下才能产生良好效果。一般的学校教学,总是想尽

3、办法去激励学生学习,却不知不觉误入了语文学习的歧途,导致了学生的高焦虑。而闲暇时的语文学习,正因为没有了一般学校教学的挫折焦虑、评价焦虑、作业焦虑,因而始终处于低焦虑状态下,效果反而更好。闲暇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没有任何功利性,没有任何压力,有的只是与语文心灵的接触。学生不再充当被指导被管教的角色,也不必囿于多方面的限制,而努力使自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因而,他们很多在课堂上以被管教者的心态下遮遮掩掩的诸多想法,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地付诸行动,然后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迥异于课堂教学的全新环境中,学生思维活动信马由缰,主体在

4、一种完全开放的心灵背景下,找到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或者在新旧观念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学习效率。(2)自由的学习语文学习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差异。语文学科也因此成为最值得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一门学科。而传统学校教学过于强调“统一授课、统一问题、统一方法”的整体性原则,不能很好地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学校教育中看似营养全面的“拼盘式” 大餐,未必能适合每个学生的口味,未必能满足个性迥异的学生,未必能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看似高效的学校教学,却无法深入人“心”。 闲暇时的语文学习则是自由开放的,不强调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的统一和学习方式的划一。自主选

5、择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补充、发展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自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比学校整齐划一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自由的交往 “变封闭分散的个体为密切相联的群体, ”这是个体个性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有效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是一门需要活动、实践、交往、对话的学科。 闲暇时的学习使同学们自觉走出课堂小天地,通过一系列自由的课外活动增进同学交往,使他们从狭小的自我走出来,去了解社会、了解人类、也了解自己。学校语文课堂学习也会有活动、讨论,但往往迫于时间所限,急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不能在一定相对宽松的用心 爱心 专心环境下进行。看来

6、,自由的心态、自由的选择和学习、自由的交往促使闲暇时的语文学习具有高效率。学生正是得益于课外的闲暇学习这看似不经意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地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由正是闲暇学习的内涵和精神,它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闲暇学习让语文教学在课外得到了“实惠” 。那么,何不把“ 闲暇”的触角伸向语文课程改革,引“ 闲暇”之春风入课堂教学,化语文教学之“冰凌”。二、语文教学各环节中“闲暇意识”的渗透方式初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冲决程式,打破禁锢,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解读、自由创造的权利,在课堂

7、上营造出自由舒放的闲暇状态,让学生在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语文,让语文教育焕发灵气。其渗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备课中的预设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一次公开课时曾说“一些老师看到我的备课笔记都很失望,笔记上没有详细的教学流程,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我个人的一些设想,我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很吃惊。后来听郑逸农老师阐述他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时才恍然大悟。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由教学目标,一直写到作业设计,甚至先提什么问题,如何过度到下一问题,都缜密思考。这样过分预制的备课其实是一种学术的专断,是牵着学生鼻子转,根本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教师备课更多时应

8、备教学设想、教学流程,学生活动在写教案时应该空着,课后补记。因为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预设的,教案中留有空白就意味着“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写教案表面上给了教师更多的闲暇,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透理解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和大多数学生对话。同时,这种备课方式对课后补记的注重,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途径。(二)课堂教学中闲暇意识的渗透方式(1)适时调整教学设计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设想有时往往是一厢情愿。当教师的设想与学生现实产生矛盾时,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

9、学”。如某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就遭遇了此种情况。该教师本想通过听唱戏曲片段调动学生情绪,通过介绍戏曲知识,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没想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学生不但排斥而且嘲笑戏曲。面对这种情况,该教师没有一味强求学生,而是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想,改音像激趣为唤醒学生的民族情,抛出了新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原本属于我国的东西不在国内而在国外?在学生畅谈惋惜之余及时追问: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又有哪些文化是今天引以为豪的?由此过渡到珍惜民族文化,珍惜国粹戏曲。然后让学生欣赏叶君健的看戏 ,感悟戏曲与语文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带着“我心中的戏曲”为话题写个片

10、段的学习任务进入片段欣赏(“戏曲历史”、“名家风范”、 “经典唱段 ”、 “戏曲脸谱”、 “梨园逸事”) 。结果曲径通幽,这堂课上得高潮迭起,学生灵性飞扬,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足够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围绕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在举手,而其他学生还在静默思考,教师为了不 “冷场”就迫不及待地让其回答,或自己“ 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想不论优秀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这一做法都是不足取的。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如果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学生回答,很难设想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出现即使有个别优秀的学生能够回答,

11、这也是以剥夺大多数学用心 爱心 专心生的思考权利为代价的,得不偿失。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不能只由几个学习尖子和教师当主角,而更多学生只是担当“跑龙套”的配角或群众演员。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留足时间入手:首先,教师提问后应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特别要让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为他们营造安全的心理空间。此时看似“冷场”其实却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个正确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揭题之后,也可大胆延长学生自学课文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尽可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提问越有水平,自读课文进行思考的能

12、力也就大大提高。我个人还认为,在高水平的美文朗读之后,如果学生已融入其中,我们教师更应留足时间让学生体悟,为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文意助一臂之力,而不宜为抢时间赶进度或怕“冷场”而速战速决。 (3)分享学生多元理解把尊重和赞赏留给学生语文不同于数学,它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1+1”在数学中等于“2” ,在语文中却有可能是无数语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因如此,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切不可在课堂教学中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和思考结果,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

13、致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爱好、个性和特长,相应的,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同一个问题完全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我们不必强求一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解读,学会享受学生多元的理解和价值观念,只要有理我们就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并尊重他们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赞赏他们在此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对在山的那一边这首诗的主题解读,诗中的“山”既可理解为艰难险阻、 “海” 理解为理想境界,还可以有许多新的解读方式:“山”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和习惯势力、闭塞和守旧风气等, “海”也可以理解为创新、开放思想等。当然,作为教师,

14、我们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对他们回答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一些偏激或阴暗思想及时加以疏导和指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适度延迟教师评价把尊重和期待留给学生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中,往往把即时评价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其实不然,这种评价固然必须,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笔者以为,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比即时评价更有积极意义。它完全符合心理学理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 ”的形状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 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

15、和“ 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 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例如,面对学生的一些不理想的发言,教师大可不必对学生发言立即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讨论中感悟或修正已有的答案。我们可以说:“XX 同学已经说出了一个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或者说:“XX 同学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然后以充满爱心的目光等待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其拥有“自圆其说” 的安全的心理空间。在延迟性评价中,教师的等待就是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了学生心理安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

16、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三)作业设计设置层次把积极性和创造性还给学生传统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在布置作业时,教用心 爱心 专心师不妨和学生共同研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一些自选作业,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做体现了教学从首先关注知识转向了首先关注人,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的、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会得到提高。例如, 俗世奇人一课课外作业布置就可设计三个层次供学生自由选择。第一层次:识记型作业巩固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内容。第二层次:理解型作业把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并到生活中搜集其他同类故事。第三层次:应用型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改说评书、拟写对联、撰写颁奖词。这样,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