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376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今日目标】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方法,并会误差分析。【学习过程】一、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H2(g) O2(g)=l)H 285.8 kJ/2表示在 25 , 101 2 与 2 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285.8 23书写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 变化,可用下式表示:H2(g)I 2(g) 2

2、HI(g)HkJ/001012 ,2比较而言,其特点为:(1)指明了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 25 、101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2)注明了各物质的状态: s(固体 )、l(液体)或 g(气体)。(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 ”或“”及数值。【思考】(1)上述反应中若将化学计量数扩大一倍,其反应热如何变?(2)若将该反应表示成 2HI(g)H2(g)I2(g),其反应热又如何?【提示】(1)反应热数值也扩大一倍;(2)HkJ/、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五注意”【思考】 热化学方程式中 号如何确定?【提示】放热反应 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在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 提示】不相同。 同一反应用不同的计量数来表示,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提示】不相同。【注意事项】1注意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且中间留空格。若为放热反应,H 为“” ;若为吸热反应,H 为“” 。kJ/ kJ 。2注意测定条件反应热 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大多数 5 、101 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 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 ,液体用 “l”,固体用“s”,溶液用“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和“”。4注意化学计量数由于 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 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 反应逆向进行时,

4、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5注意 kJ/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典例精析】例 1、N 2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25 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g) O2(g)= = N2(g)H 2O(g);12 12 12H267 kJBN 2H4(g)O 2(g)=N2(g)2H 2O(g);H534 kJC g)O 2(g)=N2(g)2H 2O(g);H534 kJDN 2H4(g)O 2(g)=N2(

5、g)2H 2O(l)H133.5 kJ【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A、C 错;25 2全燃烧放出 133.5 热量,则 1 2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534 正确;D 中 液态,H 的值也不对。【答案】B【解题方法】“四看法” 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1)看各物质聚集状态是否正确;(2)看 ”“ ” 标注是否正确;(3)看 kJ/4)看反应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例 2、已知在 25 ,101 ,1 g 烷)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 8l) O2(g)=8g)9H 2O(g)252H48.4 kJ/免费】“备课大师”全科

6、【9 门】:免注册,不收费!C 8l) O2(g)=8g)9H 2O(l)252H5 517.6 kJ/l) O2(g)=8g)9H 2O(l)252H5 517.6 kJ/ 8l) O2(g)=8g)9H 2O(l)252H48.4 kJ/析】辛烷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H0,故 C 项错误;在 25 ,101 ,1 8烧生成 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 114 g5 517.6 B 项正确;A 项中水48.4 项中 答案】)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生成 1 出的热量。(2)表示方法: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 ( (=l)H 57.3 kJ/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

7、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小烧杯(100 量筒(50 个、温度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 50 盐酸、55 0 硝酸、55 液。【实验装置:】(3)实验测量数据初始温度(量方法是用一量筒量取 50 0 1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测量其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 50 5 1 液并测量其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 终止温度(t 2)测量方法是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 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终止温度为 重复实验操作,记录每次

8、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实验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 1 g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 (g)。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t2t 1)和热为 418(t2t 1)/025 kJ/思考】1若用浓 稀 液反应,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变吗?用醋酸溶液呢?【提示】因为浓 释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测得中和热数值会偏大;而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故测得数值会偏小。2、含 1 2稀溶液与足量 应放出的热量与中和热的数值相等?【提示】不相同,是中和热数值的 2 倍。实验中为什么要碱稍过量?【提示】保证酸完全反应。 按实验中的用量

9、,完全中和后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的数值吗?【提示】不是,因为只生成 025 2O。【实验步骤】以盐酸和 液的反应为例。组装绝热装置,在大烧杯底部垫上泡沫塑料(或纸条)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泡沫塑料(或纸条) ;再在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 (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下图所示。向小烧杯中加入 50 的盐酸 50 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干净量筒量取 50 5 的 液,并用温度计测量 液的温度,计算盐酸和 液的平均温度并记为 把套有

10、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并把 液一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盖好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 保证上述反应能充分进行,实验时可以使酸或碱略过量) 。重复: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根据数据计算中和热。可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定同体积的 液与盐酸反应,液与硝酸反应的中和热。【实验现象】碱倒入酸中温度计温度会迅速升高(读取最高温度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 Q 而求出生成 1 时的焓变。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kJ/意事项】作为量热的仪器装置,

11、要尽量减少热量散失。两烧杯缝隙中一定要塞满泡沫塑料( 或纸条);可用块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与小烧杯外径相近的绝缘外套来做。盐酸和 液的浓度必须准确,本实验中 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两者的浓度均宜小不宜大,若浓度偏大,则测定结果误差较大。盐酸和 液的体积必须准确。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握并读准温度且由同一个人来读;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 液的温度。实验操作要快。【注意】1不同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相同,若生成易溶性的盐,其热化学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 ( (=l)H57.3 kJ/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因为它们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测得的中和热小于 57.3 kJ/ 2、50 0 1 盐酸与 50 5 1 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 “偏小” 或“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 60 0 1 盐酸与 50 5 1 液进行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