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352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 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 习内容】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 ”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 婉约”词的

2、代表词人是和;“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和。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她著有词集。 “寻寻觅觅,”是她的词作中的名句。 李清照,号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 )人。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 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之说( 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 永遇乐 武陵春 念奴娇

3、 。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 ,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诗有上枢密韩公诗 夏日绝句 ,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 ,有文艺评论词论 ,后人辑录漱玉词 。 :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1126:金兵入侵并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1129 年:丈夫赵明诚病逝。1130 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1131 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 年:再嫁张汝州,可惜遇人不淑,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整理完成赵

4、明诚遗 著金石录 。1151: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可谓是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提问】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预习检测】1字音积累玉枕( ) 戚戚( ) 憔悴( )乍暖还寒( ) 堆积( ) 梧桐( )2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 和“ 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和;“ 豪放” 词的代表词人是和。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号居士。她著有词集。 “寻寻觅觅,”是她的词作中的名句。【学过的李清照诗词】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往

5、尘香花已尽【拓展阅读】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 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 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

6、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 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

7、与流人伍” , “欲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 弃疾 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

8、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又是只有一个愁。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 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 152 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

9、,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 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 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

10、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 ,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 “至今思项 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

11、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1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2 分)答: 2文章多次提到“才藻非女子事也” ,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3 分) 3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分)答: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从人格与艺术两方面分析概括:题目“乱世中的美神”的含义。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