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4083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4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 2014 届十三校高三理综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 1 50 分钟,满分 30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lg- 24 Cl- 355 Cu- 64 As-75第 I 卷 选

2、择题(共 2 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 2 6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甲表示细胞中 ATP 反应链,图中a、b、c 代表酶,A、B、C 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 B 含有 1 个高能磷酸键,C 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种经细胞吸收 K+时,a 催化的反应加速,c 催化的反应被抑制C研究淀粉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不可以选择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D图乙中温度为 m 时比 n 时酶活性低,比较而言 m 比 n 更有利于酶的保存2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

3、义表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3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 20 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用 3H 标记,将该体细胞放人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 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5 条 B40 条 C20 条 D10 条4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但是其变异能遗传给后代B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会引

4、起基因突变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 AaBb 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 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 结构变异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乏间,不能通过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6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 RNA,反义 RNA

5、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 RNA 是通过逆转录过程 B与完成过程直接有关的 RNA 有两种,即 mRNA、rRNAC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组成图中杂交分子的碱基有 A、G、C、T、U 五种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被抑制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B在食品袋中放人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D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8下列有关

6、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某新制氯水的 pHB用图 1 装置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C用图 2 装置能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mL KMnO4 溶液9短周期元素 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B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 C 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元素 D 位于第A 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BCAB元素 A、B 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C元素 B 和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C将、混合,若 ,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7、D将四份溶液分别稀释 100 信后,溶液的 pH:,12S0213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 N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3 molL 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 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 V100 mL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 NO 气体的体积一定为 224 L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 36 g0 一侧存在沿 z 方向均匀增大的稳恒磁场,其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变化率 k=05 Tm,x=0 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0 =05 T。一根质量 m0

8、2 kg、电阻 r=01 的金属棒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棒在外力作用下从 x=0 处以初速度 v0=4 m/s 沿导轨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不变。则A金属棒在 x=3 m 处的速度为 1 m/sB金属棒从 x=0 运动到 x=3 m 过程中安培力做功的大小为 512 JC金属棒从 x=0 运动到 x=3 m 过程中所用时间为 08 sD金属棒从 x=0 运动到 x=3 m 过程中外力的平均功率为 56 W2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0:1,A、V 均为理想电表,R、L 和 D 分别是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 、理想线圈和灯泡。原线圈接入如图

9、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 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犹的频率为 100 Hz BV 的示数为C有光照射 R 时,A 的示数变大 D抽出 L 中的铁芯,D 变亮21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以初动能 Eko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上升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图中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力势能中的某一个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图中坐标数据中的尼值为常数且满足 0k1) ,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o 五 o “A表示的是动能随上升高度变化的图象,表示的是重力势能随上升高度变化的图象B上升过程中阻力大小恒定且 f=kmgC上升高度 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D上

10、升高度 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第卷 非选择题(共 1 74 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1 题,共 129 分)22 (6 分)在“用 DIS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的实验中,装置如图(a)所示。(1)本实验是通过 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通过增加小车上的配重片来改变小车的质量,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小车的 v t 图象,通过 得到小车的加速度。(2)图(b)为小车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实验所得的 图象,从图象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其原因是 。 A钩码质量过大 B轨道

11、倾斜,左端偏高C轨道倾斜,右端偏高 D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未被平衡23 (10 分)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电路符号为 ,其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某实验小组要测绘一只二极管正向接人电路时的伏安特性曲线。据了解,该二极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50 mA。(1)该二极管外壳的标识模糊了,同学们首先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当将红表笔接触二极管的左端、黑表笔接触二极管的右端时,发现指针的偏角比较小;当交换表笔再次测量时,发现指针的偏角很大,由此可判断 (选填“左”或“右” )端为二极管的正极。(2)实验探究中他们可选器材如下:A直流电源(电动势 3V,内阻不计) ;B滑动变阻器(020) ;

12、C电压表(量程 1 5 V、内阻约 80 k) ;D电压表(量程 3V、内阻约 30 k) ;E电流表(量程 06 A、内阻约 1) ;F电流表(量程 50 mA、内阻约 50) ;G待测二极管;H导线、开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用 。 (填字母序号)(3)实验中测量数据如下表,请在坐标纸上画出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4)同学们将该二极管与阻值为 100 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恒为 3V 的电源两端,则二极管导通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 W。24 (14 分)质量 m=2 kg 酌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 A 处,B 为同一水平面上的另一点,A、B 间相距 L=20 m。若用

13、大小为 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 t0=2s 拉至 B 处。(已知 cos37=08,sin 37=06。取 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弘;(2)改用大小为 20 N、与水平方向成 370 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 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 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25 (17 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的第一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内的有界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 ;在第二象限内存在沿 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一粒子源固定在 x 轴上的 A 点,A 点横坐标为-L。粒子源沿 y 轴正方向释放

14、出速度大小为口的电子,电子恰好能通过 y 轴上的 C 点,C 点纵坐标为 2L,电子经过磁场后恰好垂直通过第一象限内与 x 轴正方向成 15角的射线 ON(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P,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求:(1)第二象限内电场强度的大小;(2)圆形磁场的最小半径。26 (12 分)下图中 AJ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已知 A 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 B、C、D,已知 B、D 为常温下的气态化合物,C 为常温下的液态化合物,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1)A 的化学式为 ,B 的电子式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GH 。F+JB+

15、C+I 。(3)03 mol I 与足量 C 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4)容积为 10 mL 的试管中充满 I 和 G 的混合气体,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水全部充满试管,则原混合气体中 I 与 G 的体积分别为 mL, mL。27 (16 分)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 “节能减排” ,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NOx、SO2、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体有重要意义。(1)右图是在 101 kPa,298K 条件下 1mol NO2 和 1mol CO 反应生成 1mol CO2 和 1mol NO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请写出 NO 与 CO 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2)将 020 mol N02 和 010 mol CO 充入一个容积恒定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的压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