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3925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实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从而满足新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采用的是大纲教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这种生硬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养。为此,迫切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较低 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2、2.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 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不懂得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转变语文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在课本上,而且需要教师改变原有完全遵从课本的教学模式,确定语文教学新思路,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的欣赏学习中联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

3、个良好的生活化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对观沧海的学习。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诗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有关观沧海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的时候,教师向学生介绍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之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 诵,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带入诗歌的美妙境界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教师跳出诗歌本身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境界,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领会曹操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思考自己的胸襟如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

4、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必要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课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入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害怕天黑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通过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思考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学生思考之后和周围的同学展开交流。在此之后,教师正式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3.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

5、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开始注重合作、 探究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的学习中,在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柳树 ”所代表的意向,通过合作交流丰富诗歌文化内涵。 “柳 ”的谐音是 “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杨柳代表的是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 “杨柳” 在再别康桥 中的应用,结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作者和新婚妻子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的自主化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此,在倡导语文教学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需要语文教育人员为学生营造交流合作的自由化语文课堂,在交流合作中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需要尽快适应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