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2642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任何一门学科本身都是乏味无色的,语文也不例外。但是有了精彩绝伦的“填充物” ,就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乐趣与魅力。语文融入传统国学教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国学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象征,有利于国内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着重强调国学的重要性,详细分析国学传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碰壁 ”的具体原因,并从三方面入手提出改良建议,希望对国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助益。 一、利用拥有悠久历史的汉字进行激趣教学 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最具代表的文化标志之一,领略汉字的精美和由来是国学教育最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启蒙教师,引领学生熟悉中国汉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刚劲之美是我们的责任

2、与义务。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见证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及人类思想的进步之迅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这一媒介演绎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精妙。 比如“门” 字的甲骨文,它的形状宛如两扇门。简单而言,甲骨文可被理解为象形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门” 逐渐演变为繁体字,通过讲解这些变化,学生总能总结出一些关于写字的道理,从而产生浓厚持久的识字兴趣。 通过图片展示,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仔細比较两者之间不同的机会,还形象地体现出“门 ”字在形体方面的 “进化”,从而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为了突出国学传统教育,教师的联盟教学不能局限在甲骨文上,还应广泛涉及更多

3、形式的汉字,比如会意字、形声字等,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奇妙的兴趣。二、组织学生吟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来渗透国学教育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古代史上永远不会没落的两颗星,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分别有唐代李白、白居易、杜甫,宋代陆游、李清照等。语文教师在传承国学经典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诗词的地位,简短明了、铿锵有力的诗句、词句可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的抨击,从而帮助他们辨别大善大恶,体味人生的美妙。 例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隐藏了珍惜时间,青春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在弟子规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4、中,可以培养学生孝心,使其更加敬重他们的师长;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更是突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态度。古诗词是一方美好的国学风景,它是古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缩影,如若在课堂中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词,一定能够擦出别样的火花。 三、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法熏陶情怀 小学生拥有阳光灿烂的笑脸和天真烂漫的性格,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寓言或者童话故事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孩子的共性。成语乃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课本中收纳的很多历史故事都是以一个成语命名的,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故事

5、的来龙去脉和深刻意蕴可以灌输给学生警惕心、梦想的作用、信任的来源等道理,实在是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例如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三顾茅庐 闻鸡起舞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其中有愚昧、有聪颖、有胆识,可谓是识遍人生百态。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非常吻合他们的兴趣点,所以,教师在讲课时用成语故事做铺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文化素养。对于“任重道远” 这一成语的解释通常是责任非常重大,必须经历长期的奋斗才能完成。如此解释,通常太过理性,加深了小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我讲了一个关于曾子的故事:“曾子的一位学生问曾子:老师,我们身为读书人,究竟做何种人、怎样做人?曾子回答说:刚

6、强而又有毅力!读书人要目视前方、胸怀大志,切勿投机取巧、鼠目寸光,读书意味着活到老,学到老 ,这项任务是非常重大的。但正因为人生漫长,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终生奋斗,这就是任重道远的含义!”而后我又引用周恩来总理一句至理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此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难度,通过这番讲解,学生就能真正明白任重道远的意义。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也扩充了他们的成语积累量,开辟了另一条国学之路,一箭双雕。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之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有关国学的故事,学生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显而易见的事情。 四、总结 总而言之,国学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艰巨任务。教师理应从新一代的小学生抓起,渗透有价值的国学传统教育,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将为人处世的真理完整无误地呈现于他们眼前,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铺路,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用经典传承文明,以文明建设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