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2905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仙游侨中 2009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6 分)1.补写出在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个空格 1 分)(1)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2)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5)总角之宴, 。诗经氓(6)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此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

2、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魏,北奚虏,兵多地险,然非永安计,一日赵、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划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琴之,廷玉无桡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而亦悔乎?”廷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问曰:“能省过否?不尔,且死。”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藏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

3、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波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姜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帝示滔表,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贬廷玉、体微以慰滔。滔使谍伺诸朝,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廷玉至蓝田驿

4、,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史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节选自新唐书蔡廷玉传)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安禄山,未有闻 闻:识见。B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铭刻。C讽泚出金币礼士 讽:劝告。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省:检查。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廷玉“暗助朝廷”的一组是( )廷玉阴欲耗其力 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 滔亦劝泚入朝须诚信者乃可付 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A B C D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5、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译文: 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译文: 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译文: (三)古诗鉴赏(6 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出塞 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东吴屡次讨

6、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三国演义)B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不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家)C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

7、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D克罗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义教规,但爱斯美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引燃起熊熊的爱欲之火,他开始不停地跟踪艾斯美拉达,指使卡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美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气急败坏,一再重复“谁也别想得她”,并最终使爱斯美拉达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而死了。(巴黎圣母院)E老葛朗台不管作为守财奴,还是作为精明狡猾的商人,都显得特别没有人性。他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平日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因为害怕财产的流失,女儿到了 23 岁他也没想要给她相亲,而当公证

8、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为娶欧也妮暗相争斗时,葛朗台却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诱饵,从两边捞到好处。(欧也妮葛朗台)7.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 )。(5 分)(1)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2)简述关于爱斯梅拉达与甘果瓦的假结婚。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8、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 分)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夏和子张的交友方

9、式是相同的。B.文段主要讨论的是交友之道。C.子张认为如果自己是个很好的人,那对别人没有什么不能宽容的。D.子张认为如果“我”不是个好人,人们将拒绝和“我”交往,那“我”就不可能去拒绝别人。(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中,你认为孔子和子夏的交友之道,本质上一样吗?请说明理由。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第十六)三、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

10、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 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

11、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

12、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

14、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10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3 分)11中国的一些文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作者把文人学士寻找桃花源“上升

15、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是什么?(4 分)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雅 盗孙方友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