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1916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本文以詹姆斯 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 “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以期说明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目的;关雎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 J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Abstrac

2、t: Skopos theor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ext being the first priority held by the linguistic schools. Faithfulness is no longer the first concern of the translator. The original text 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the translator. It is the purpose that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3、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ed texts is enhanced.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James Legges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 Ju as examples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4、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Key words: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purpose; Guan Ju引言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也称目的论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不像语言学翻译观那样追求传统的字面意义对等,而是将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放在首位。总之,翻译的目的论不再将语言学翻译观的对等原则视为翻译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原则。功能主义翻译观主要包括卡特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 Skopostheorie),加斯特赫尔兹曼塔

5、里的行为理论(translation action)以及克里斯蒂安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 。以上四种理论合称为翻译的目的论理论(skopos theory) 。目的论下的翻译观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Christiane Nord 著, 张美芳,王克非主译, 2005:34) 。也就是说:目的决定手段( Christiane Nord 著, 张美芳,王克非主译,2005 :37) 。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而不再仅仅是复制原文信息。译文要达到一定的翻译目的。而决定翻译行为目的的最重要

6、因素之一是译文受众。译文应该尽量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和需求。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翻译不再是对原文的复制或是想方设法向原文趋同。原文只不过是给译者提供了信息,译者要根据委托人(client)或发起者(initiator)给出的翻译纲要(translation brief)来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此时,译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需要了解翻译纲要以及原文文本,有必要时,译者可以与委托人和发起者商量,共同决定翻译应该怎样进行。但是翻译纲要并不能告诉译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这完全取决于译者本身的素质。总之,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对原作者亦步亦趋的服从。译者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是

7、否能够实现其目的。但是,翻译目的论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文。译文应该遵循文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和互文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 。文内连贯又叫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译语习惯,读起来通顺晓畅,能够为译语读者所理解,而互文连贯又称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指译文意义与原文意义要紧密相关,不能完全摒弃原文。文内连贯和互文连贯从属于目的原则,当它们与目的原则相冲突的时候,便需要做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目的原则。总之,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就是两者“目的” 的对等,译文需要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

8、翻译不再是忠实,不再是对等,而是要使读者获取信息,达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总而言之,目的原则是译者应该遵循的第一要则。目的论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等问题。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而交流一般具有一定的目的。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理所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目的。因此,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流。毫无疑问,实用性文本的翻译,如广告,公司简介的翻译都具有很明显的目的:推销产品,介绍公司,从而吸引客户或投资者。但是,很多人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没有目的的。笔者认为文学翻译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将文学作品译出,向国外读者介绍本国文化或是将外国文

9、学作品译入,吸收国外丰富文化,最终都将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诺德认为,文学翻译中相当多的问题都可以从功能翻译的角度加以处理而不会危及原文的“ 原创性 ”(Christiane Nord 著, 张美芳,王克非主译,2005:161)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的方法五花八门,什么时候应该直译,什么时候应该意译,而什么时候又应该采取零翻译?翻译目的论能够帮助译者较好的确定翻译方法与策略。总之,翻译不可能是盲目的和无益的劳动,而总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李玉良,2007:90) 。正是翻译的目的,指导着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完成翻译活动。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本文将以詹姆斯 理雅各以及

10、汪榕培的 “关雎”英译本为例,根据两个译文不同的目的来分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之所以选择这两位的译诗,一方面是因为两位译者生在不同的时代,另一方面是因为理雅各以英语为母语,而汪榕培以汉语为母语。两位译者身上的可变因素比较多,有利于其译文差异的对比以及原因分析。由于两位译者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译介原诗的时候受到不同的历史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其不同的母语也会导致其对原诗的理解以及译文表达方面有所差异。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关雎” 的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1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共收集诗歌 305 篇,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整部诗集采用了大量的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是诗经 国风中的第一首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爱情诗,也是诗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其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被无数人引用,流传甚广。现在广为接受的对本诗的理解是:全诗主要是讲一位男子爱上并追求一位女子的过程。诗歌开头以雎鸠起兴,然后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热烈感情,然后描写男子是怎样取悦、追求女子的。整首诗歌采用的是四字格,读起来欢畅悦耳,适合吟唱。下面分别是詹姆斯 理雅各和汪榕培的英译本:Kwan tseu

12、The CooingKuan-kuan go the ospreys, The waterfowl would coo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Upon an islet in the brook.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A lad would like to woo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 A lass with nice and pretty look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13、 water grassTo the left, to the right, borne about by the current. The folk are fond to pick;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There lives the pretty lass,Waking and sleeping, he sought her. For whom the lad is sick.He sought her and found her not, Ignored by the pretty lass,And waking and

14、 sleeping he thought about her. The lad would truly yearn.Long he thought; oh! Long and anxiously; The day is hard to pass;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 turned, and back again. All night hell toss and turn.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water grass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15、we gather it. The folk are fond to choose;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There lives the pretty lassWith lutes, small and large, let us give her friendly welcome. Whom the lad pursues.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water grass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we cook and present it. The folk are fond to gain;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