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0938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关于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农村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优先,农村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参照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立足于我国农村实际发展需求的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社会工作应以村庄、村民、农业为服务主体,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

2、工作者的合作,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社会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真正具有特色的社会工作的体现。我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三农”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使我国的二元社会产生了城乡断裂,城市的优先发展使农村逐渐扩大了与城市的差距。农村人口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9 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底,我国总人口达到 1328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达到 60667 万人,乡村人口为 72135万人;三大产业就业总人数为 77480 万人,其中从事第一精品文档2016

3、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产业的人数为 30654 万人,第二产业为 21109 万人,第三产业为 25717 万人。但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却明显落后于城市,200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事农林牧渔业职业的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2958 元,低于 29229 元的平均水平,在所有行业职工工资排行表中列最低位置;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476062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 366068 元,恩格尔系数为 436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7808 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 1124285 元,恩格尔系数为 379;全社会固定资

4、产投资 1728284 亿元,其中城镇投入 1487383 亿元,农村投入 240901 亿元。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城乡民众不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减压阀” ,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会工作的良好开展对缓解城乡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现状使得我国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着力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对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符合农村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是实现农村社会工作良性运行的关键。 二、农村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认识不足,农村社会工作地位低

5、。在我国只有少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农村社会工作得以开展。一方面部分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缺乏认识,认为自身工作处于最低层,没有什么价值,工作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小农意识浓厚,固步自封,对社会工作缺乏认识,对社会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 2城市取向,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滞后。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建设社会工作队伍写入党的文件,但在随后学术界的讨论中,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大都局限于城市,并没有将之下沉到缺少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者的农村。政府缺乏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地

6、调研,更多是凭着地方的汇报材料来决定农村社会建设资金的下拨和人力的调配。社会工作明显以城市为取向,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滞后。 3视角消极,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方式被动。农村日常基本事务管理是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此外,农村社会工作者总是以消极视角关注农村社会缺乏和不足的地方,以为有困难的村民供帮助或围绕已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开展应急和治理工作为工作重点,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方式被动,工作消极。但对于农村来说,积极地开展具有预防性(如防止生态遭到破坏)和建设性的工作(如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生活保障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7、 / 10村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 4匮乏,农村社会工作举步维艰。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会工作活动经费捉襟见肘。农村社会工作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地方自筹、基金会、个人捐赠。但一方面政府拨款有限,地方自筹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捐赠来源稳定性差,而且捐赠资金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应用,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支配,真正使用在农民身上的很少,中间浪费了大量的。 5工作负荷大,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农村社会工作者承担着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区矫正、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权益维护等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中很多工作为保证准确性必须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查、核实,因此工作量大。但愿意承担农村社会工作的人

8、员却很少,特别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进一步精减机构和人员,农村社会工作力量更加薄弱。此外农村社会工作缺乏统一领导,配套制度不健全,职业规范、从业标准模糊,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仅凭借经验开展工作,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水平偏低。 三、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构想 (一)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农村社会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0作情况复杂,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探讨并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发展道路。 第一,要确立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农村社会工作强调本土化建设,单纯以城

9、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准来衡量的农村,农村显然是“贫困”的、落后的。但贫困与困扰并不是紧密相连的,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扶贫济困。农村社会工作要基于地域特点,发展有别于城市的生活工作模式。要在保护农村传统生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农民创造高质量、安逸的田园生活。 第二,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工作着力点。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下,农村发生了大面积的群体分流。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开创事业,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另一部分民众仍选择留在土地上耕作。因此,农村社会工作要根据农民的切身需要,探索一条“双核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着力于城乡结合的农村社会工作合

10、作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着力于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 第三,要注重农民自主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本”的模式介入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容易陷入被动,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生计,必须以建设农村,挖掘农民能力为主线,以优势的视角来介入农村社会工作。从农民个体、群体、社区、社会政策等多层面挖掘农村,重视农村资产的建立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和农民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农民主动性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农村社会建设。 第四,实现经济、环境、文化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农村不但经济落后,精神文化上也相对“贫穷” 。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不仅要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经济生活

11、,还要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认真保存并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要珍惜城市与之无法比拟的环境优势,善待乡村无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整合应对农村诸多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特点的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如图 1): 第一,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问题是价值观。明确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保证工作有序、良好开展的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能唯“工作”论,要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己任。 第二,要明确服务对象。农村人群分为本

12、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两大类。对于本土农民而言,他们渴望的是在不改变恬静安逸的生活的基础上提高收入,完善社会福利,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保障生活;而广大的农民工,他们迫切希望能和城市居民均等地享有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同时希望农村空巢家庭中的成员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第三,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强调本土农民能力培养、农村资产建设,通过开发农村本土优势,构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本土化建设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旨在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城乡合作管理,推进社会工作的开展。 第四,搭建推进“双核化”管理模式运作的平台。城乡合作管理模

13、式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本土化建设则需要充分发挥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城乡合作社区管理模式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为依据,走“城乡合作,社区化管理”的社区建设路子。通过农村的规划整合,形成较为集中的农村社区居住群,将社区分为人文生活区和生产作业区两个部分。人文生活区按照城市社区规划标准,通过城乡合作项目的建立,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社区环境,构建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村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教育、购物、休闲、娱乐等多方面服务;建设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让空巢家庭在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一样享有悉心的照顾。同时开辟相对集中的生产区,满足部分人员生产耕作的需求。本土化建设模式主要通过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完

14、善,来更好地建设农村,更有效地管理农民。一是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开发农村,发挥农村集体管理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企业化管理;二是成立农业协会,发挥农业协会在信息、销售、监督、维权、科技推广、管理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作用;三是推广农村流动社区服务站建设模式,制定流动站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健全规章制度、监督机制,深入基层,为广大农户提供 365 天家门口的便捷服务;四是搭建外包专业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老年人心理调适、青少年心理调适、残障康复和社区矫正等专业化社会服务项目,为农民群体提供免费

15、服务;五是建立社会工作研究基地,一方面为有志于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学生、为致力于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学者提供专业研究基地,另一方面学生在基地的实习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社会工作者人员不足,同时专业人士的考察研究的成果对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提高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识。强调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向社会、政府施加影响,促使政府推行更加有利农村发展的社会政策,呼吁更多人关注农村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识,发挥社会工作中介和桥梁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