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487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几个策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在学生的大脑智慧开发中,思考这一主题适合于所有学科中,但它特别切合于数学教育。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在新课程理念映射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它无疑应该成为照亮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支“火把 ”,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积淀提供动力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怎样发挥数学思考对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桥梁作用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策略。 一、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思考充满灵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体验解决问题的

2、情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数学思考的产生是需要诱因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充满灵性。例如,执教“毫米和分米” 一课时,导入新课时设计“我们手中的学生尺长 2” 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当学生产生严重的认知冲突,在“米” 或“厘米”之间举棋不定时,又可因势利导追问: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 。1 分米多长呢?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汇报并说明理由,发现 1 分米=10 厘米。创设

3、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又如,教学“优化” 时,教师问“怎样安排才能让客人老师尽快喝上茶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孩子的神经系统被激活,教师又出示一个个子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做什么?在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学生激烈地讨论、比较,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找到了沏茶的最佳方案。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遵照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编写要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意见,努力挖掘教材中能进行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土壤” , 让数W 思考充满灵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数学思考充满智慧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

4、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课堂交流和讨论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数学思考才会充满智慧。如,教学“口算乘法” 时,在课始,从复习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导入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样导入课题,学习不仅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准备,而且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编算式,然后自己想方法来计算,在这个环节上,学生思考数学的积极主动性远远高于教师出题学生来计算,如果是后面那种设计,学生就学得很被动,数学思考也不具有挑战性。 又如,教学“优化” 时,探究 3 张饼的最优烙法是本节课的难

5、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小组动手烙展示烙法比较烙法选取最优烙法”的教学环节,从动作思维到抽象思维,层层深入。当教师在发现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时,便启发学生先试一试,再议一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烙 3 张饼至少要用 9 分钟。如果教学就此结束,那么操作是表面的,这时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是 9 分钟?学生则体会到烙饼最优的奥秘就是“每次锅里要放 2 张饼”,许多学生已开始借助表象进行想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还能不能找到更省时的烙法呢?这样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究,造就了一次比一次更为激烈的思维碰撞,不仅让学生领略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还把学生的感

6、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课堂真正成了数学思考的场所。 三、适时捕捉生成资源,让数学思考充满挑战 在数学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的见解,从更广阔的角度展开数学思考活动,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适量设计开放性的题目,例如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题目可以不给全条件,由学生去补充;有些题目给一组条件和问题,由学生自己编题;有些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让学生比较哪种最简便这样在练习中就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捕捉生成性资源,让数学思考充满挑战。 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数学思考” 对学生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思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考,抓准数学思考与显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有机地、自然而然地渗透,着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使他们对数学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逐步达到一定的高度,促进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编辑 薄跃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